沙河粉
沙河粉,简称河粉、河或粉,是一种通过蒸煮米浆而成的粉条食品,是中国南方和港澳、东南亚一带常见的一种食品,常见的煮法为炒或水煮后配汤,例如炒牛河、上汤河粉。正宗山水沙河粉的原产广州沙河镇。
米粉制作技艺 (沙河粉制作技艺)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广东省广州市 |
分类 | 传统技艺 |
序号 | 1523 |
编号项目 | Ⅷ—277 |
登录 | 2021年 |

屯门新墟街市的一间粉面店的一盒沙河粉
烹调方法

抛镬猛火炒
现状

马来西亚怡保市所贩售的沙河粉
手工制成的沙河粉色白,近来也有店家在其中加入各种蔬菜汁或者水果汁,制成五颜六色的沙河粉。沙河粉已实现机械化生产,在广州随之出现了大量自行生产的米粉,部分厂家甚至在陈化米中加入硼砂制作,影响了饮食安全。
2004年,广州市政府考虑将沙河粉以“广州沙河粉”之名申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从而加强对沙河粉制造业的管理。[1] 2009年,炒河粉被洛杉矶时报评为“年度十大食谱”冠军。
沙河粉也随着20世纪初,大量的客家与广东移民至马来半岛,在当地也发展出许多面食,其中最有名的是马来西亚霹雳州的鸡丝河粉、芽菜鸡等。
越南河粉

典型的越南牛肉粉,越南语称为 Phở bò
印度支那(今称中南半岛)盛产稻米,类似粄条制品当地粤语用户称为河粉。出身太平军,于1884年清法战争在越南领导黑旗军大胜法军的广东客家籍领袖、英雄刘永福即嗜吃河粉,一餐可吃数大碗。
其他称谓
河粉和其他地方的同类食品,如客家人的粄条、闽南人的粿条极为相似,甚至无法分辨,以致很多时候,在多种方言交叠的地区,粄条、粿条和河粉都被视为同一种食物,例如在马、新一带,在福建人、广府人、潮州人和客家人生活交融的环境,河粉和粿条可说是同义词。
沙河粉图集
- 上汤河粉
- 都匀小吃粉
- 龙趸鱼片蒸沙河粉
- 星洲炒贵刁
- 香港茶餐厅平民版的炒贵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