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无色气体,在高压电管中呈现白色和藍色光芒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氪(Krypton)·Kr·36
元素類別稀有气体
·週期·18·4·p
標準原子質量83.798(2)[1]
电子排布[Ar] 3d10 4s2 4p6
2, 8, 18, 8
氪的电子層(2, 8, 18, 8)
氪的电子層(2, 8, 18, 8)
歷史
發現威廉·拉姆齐 和 莫里斯·特拉弗斯(1898年)
分離威廉·拉姆齐 和 莫里斯·特拉弗斯(1898年)
物理性質
物態气态
密度(0 °C, 101.325 kPa
3.749 g/L
沸点時液體密度2.413[2] g·cm−3
熔点115.79 K,-157.36 °C,-251.25 °F
沸點119.93 K,-153.22 °C,-244.12 °F
三相点115.775 K(−157 °C),73.2 kPa
臨界點209.41 K,5.50 MPa
熔化热1.64 kJ·mol−1
汽化热9.08 kJ·mol−1
比熱容5R/2 = 20.786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59 65 74 84 99 120
原子性質
氧化态2, 1, 0
电负性3.00(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1350.8 kJ·mol−1

第二:2350.4 kJ·mol−1

第三:3565 kJ·mol−1
共价半径116±4 pm
范德华半径202 pm
氪的原子谱线
雜項
晶体结构面心立方
磁序抗磁性[3]
熱導率9.43×10-3  W·m−1·K−1
聲速(气态, 23 °C) 220, (液态) 1120 m·s−1
CAS号7439-90-9
同位素
主条目:氪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78Kr 0.355% 9.2×1021 [4] εε 2.848 78Se
80Kr 2.286% 穩定,帶44粒中子
81Kr 痕量 2.29×105  ε 0.281 81Br
81mKr 人造 13.10  IT 0.191 81Kr
ε 0.472 81Br
82Kr 11.593% 穩定,帶46粒中子
83Kr 11.500% 穩定,帶47粒中子
84Kr 56.987% 穩定,帶48粒中子
85Kr 人造 10.728  β 0.687 85Rb
86Kr 17.279% 穩定,帶50粒中子

英語:),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Kr原子序數为36,原子量83.798 u,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稀有气体,把它放电时呈橙红色,在大气中含有痕量,可通过分馏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常用于制作荧光灯。氪正如其他惰性气体一样,不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作用,已知的化合物有二氟化氪(KrF2)。

正如其他稀有气体,氪可用于照明和摄影。氪发出的光有大量谱线,并大量以等离子体的形态释出,这使氪成为制造高功率气体激光器的重要材料,另外也有特制的氟化氪激光。氪放电管功率高、操作容易,因此在1960年至1983年间,一的定义是用氪86發出的橙色谱线作为基准的[5]

历史

氪的发现者拉姆齐

氪在1898年由苏格兰化学家威廉·拉姆齐爵士和英格兰化学家莫里斯·特拉弗斯发现,他们在液态空气的几乎所有成分都蒸发后留下的残液中发现氪。以古希臘語 κρυπτός kryptós(“隱藏”)命名為氪。数周后,他们通过类似的方法发现了[6]因为发现包括氪在内的多种惰性气体,拉姆齐在190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60年,国际间协定以氪86发出的谱线波长长度(波长为605.78纳米)定义一米的长度。在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一米被定义为“氪86原子的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过所对应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7]这个定义取代了原有的定义:一根存放在巴黎的合金棒。但最後一次修改使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來定義一公尺,1983年10月,国际计量局把一公尺的定義為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中走過的距離。[8][9][10]

特征

氪可通过数条较强的谱线(光谱特征)辨认,其中最强的是绿色和黄色。[11]经过核裂变后会释出氪。[12]固态的氪呈白色,晶体面心立方结构,这个结构是所有惰性气体共有的。

同位素

天然出现的氪有6个稳定的同位素,另外还有约30个已知的不稳定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13]氪81半衰期为230,000年,是大气反应的产物,可以与其他天然氪同位素一同制备。氪在接近地表水时极易挥发,但氪81可用于鉴定地下水的年代(可推算5万至80万年前)。[14]

氪-85是非活性的、放射性的惰性气体,半衰期为10.76年,会由铀和的裂变释出,例如核武器爆炸和核反应堆都会释出氪85,在回收核反应堆的燃料棒时都会释出。因为大多核反应堆都位于北半球,北极的氪85浓度比南极的高约30%。[15]

化学

氪正如其他惰性气体一样,不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作用。但1962年首次合成出的化合物后,二氟化氪KrF
2
)也在1963年成功合成。[16]同年,格罗泽等人宣布合成出四氟化氪(KrF
4
),[17]但后来证实为鉴定错误。[18]另外有未经证实的报告指出发现氪含氧酸盐。[19]已有研究发现多原子离子ArKr+和KrH+,也有KrXe或KrXe+存在的证据。[20]

与氟以外原子成链的氪化合物已有发现,KrF
2
B(OTeF
5
)
3
反应会得出不稳定的Kr(OTeF
5
)
2
,该化合物中氪与氧成链;KrF
2
和[HC≡NH]+
[AsF
6
]在−50 °C反应则会得出存在氪氮链的正离子[HC≡N–Kr–F]+
[21][22]根据报告,HKrCN和HKrC≡CH在40K以下是稳定的。[16]

天然存在

地球形成初期时存在的惰性气体至今仍然存在,是个例外,因为氦原子非常轻,移动速度也足以逃逸出地球的重力。大气中现存的氦原子是由地球上和铀的裂变产生的。氪在大气中的浓度为1ppm,可经由分馏从液态空气中分离。[23]太空中的氪含量不详,流星活动和太阳风暴形成的氪含量也同样未知。[24]

用途

氪放电管

氪的多条谱线使离子化的氪气放电管呈白色,注入氪气的电灯泡是很光亮的白色光源,因此常用作摄影的闪光灯。氪气与其他气体混合可用于发光告示牌,会发出光亮的黄绿色光。[25]

氪与氩混合物可注入省电的荧光灯,这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但同时也减少了光度,也增加了成本。[26]氪比氩昂贵100倍。氪和氙也会注入白炽灯,以减少灯丝的蒸发,让灯丝可以在更高的运行温度中操作。[27]

氪的白光在有颜色的气体放电管中有很好的效果,这些放电管表面涂上涂料就可以得到颜色的效果。此外,氪在红色谱线区中的光能密度比要高的多,因此高功率激光秀使用的红色激光器多使用氪。如果使用一般的氦或氖,则很难达到所需的输出。[28]氟化氪激光核聚变能源研究领域上有重要用途,这种激光束均匀度高、波长短,可以通过改变光斑大小追踪内爆的靶丸。[29]

在实验粒子物理学,液态氪可用作制造电磁热量计。其中著名的例子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NA48实验中的热量计,当中使用了27吨的液态氪。这种用途比较罕见,因为使用液态的热量计比较便宜,也通常使用。相对于氩,氪的好处是莫里哀半径较短,只有4.7 cm,因此空间分辨率较好,重叠较少。

氪83在磁共振成像中有应用,特别可用于分辨憎水亲水的表面。[30]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中,使用氪和氙的混合物比单独使用氙的效果好。[31]

安全

氪无毒,但有窒息性。[32]氪的麻醉性比空气強7倍,吸入含有50%氪和50%空气的气体所引致的麻醉相当于在4倍大气压力之下吸入空气,也相当于在30米水深潜水。

流行文化

在DC公司的漫畫及影集、電影超人以及電視劇女超人系列中,氪元素為其剋星,且呈現綠色。此為戲劇效果,並無真實根據(見氪星石)。

在中国大陆,人们把用充值游戏称为課金,寫爲氪金[33]

参考资料

  1. Prohaska, Thomas; Irrgeher, Johanna; Benefield, Jacqueline; Böhlke, John K.; Chesson, Lesley A.; Coplen, Tyler B.; Ding, Tiping; Dunn, Philip J. H.; Gröning, Manfred; Holden, Norman E.; Meijer, Harro A. J. .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22-05-04. ISSN 1365-3075. doi:10.1515/pac-2019-0603 (英语).
  2. Krypt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encyclopedia.airliquide.com
  3.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存檔,存档日期2012-01-12., in Lide, D. R. (编). 86th.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2005. ISBN 0-8493-0486-5.
  4. Patrignani, C.; et al. . Chinese Physics C. 2016, 40 (10): 100001. doi:10.1088/1674-1137/40/10/100001.(第768页)
  5. David Halliday. . 約翰威立. 2011: 第3頁. ISBN 9780470561584.
  6. William Ramsay, Morris W. Travers. .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898, 63: 405–408. doi:10.1098/rspl.1898.0051.
  7. 施昌彦. . 中国计量. 2007-03-20 [2011-02-08].
  8. Shri Krishna Kimothi. . 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 2002: 122 [2011-02-08]. ISBN 087389535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1).
  9. Gibbs, Philip. .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7 [2007-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1).
  10. Unit of length (met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IST
  11. . 斯特拉斯堡大学. 2007-06-21 [201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2).
  12. (PDF).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EVS. 2005 [2007-03-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12-20).
  13. Lide, D. R. (编), 86th,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2005, ISBN 0-8493-0486-5
  14. Thonnard, Norbert; Larry D. MeKay; Theodore C. Labotka. (PDF).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Institute for Rare Isotope Measurements: 4–7. 2001-02-05 [2007-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15. . U.S. Geological Survey. [2007-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09-24).
  16. Bartlett, Neil. .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2003 [2006-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17. Grosse, A. V.; Kirshenbaum, A. D.; Streng, A. G.; Streng, L. V. . Scienc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1963-03-15, 139 (3559): 1047–1048. ISSN 0036-8075. doi:10.1126/science.139.3559.1047.
  18. Prusakov, V. N.; Sokolov, V. B. . Soviet Atomic Energy (Springer Nature). 1971, 31 (3): 990–999. ISSN 0038-531X. doi:10.1007/bf01375764.
  19. Streng, A. G.; Grosse, A. V. . Scienc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1964-01-17, 143 (3603): 242–243. ISSN 0036-8075. doi:10.1126/science.143.3603.242.
  20. (PDF).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s Chemistry Division: 100–101. [2007-04-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11-25).
  21. John H. Holloway; Eric G. Hope. A. G. Sykes , 编. . Academic Press. 1998: 57. ISBN 012023646X.
  22. Errol G. Lewars. . Springer. 2008: 68. ISBN 1402069723.
  23. . [2006-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14).
  24. Cardelli, Jason A.; Meyer, David M. .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1996: L57–L60. doi:10.1086/310513.
  25. (PDF). Cape Cod Cooperative Extension. [2007-03-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9-29).
  26. . anaheim.net. 2002 [201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2).
  27. . Universal Industrial Gases, Inc. [201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6).
  28. (PDF). [2007-04-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2-21).
  29. Sethian, J.; M. Friedman; M. Myers. (PDF). Plasma Physics Division,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 1–8. [2007-03-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9-29).
  30. Pavlovskaya, GE; Cleveland, ZI; Stupic, KF; Basaraba, RJ; Meersmann, T.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2005, 102 (51): 18275–9. PMC 1317982可免费查阅. PMID 16344474. doi:10.1073/pnas.0509419102.
  31. Chon, D; Beck, KC; Simon, BA; Shikata, H; Saba, OI; Hoffman, EA. .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07, 102 (4): 1535–44. PMID 17122371. doi:10.1152/japplphysiol.01235.2005.
  32. . [201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9).
  33. . 澎湃新闻. 2016-12-15 [2018-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