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
又名跳尸,是源于明清民间传说的一种复活死尸,有时被西方人称作“中国的吸血鬼”,会杀死生物从他们身上吸取生命精髓(气)。据说他们是因为人的灵魂(魄)无法离开尸体,才形成的。[1]。描述僵尸的特点之一是,他们的皮肤呈青白色的毛茸状,也许是由于尸体上长真菌或者霉菌的原因[2]。在香港和西亚地区,僵尸传说促生了一派僵尸电影和文学。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僵尸电影的大热时期,上映了许多僵尸电影,例如《鬼打鬼》和《僵尸先生》。[3][4]
分类 | 传说中的生物(传说生物列表) |
---|---|
亚分类 | 不死生物 |
相似生物 | 亡灵、丧尸、吸血鬼 |
地区 | 中国 |
僵尸 | |||||||||
汉语名称 | |||||||||
---|---|---|---|---|---|---|---|---|---|
简化字 | |||||||||
| |||||||||
粤拼名称 | |||||||||
粤拼 | goeng¹-si¹ | ||||||||
英文名称 | |||||||||
英文 | Jiangshi |

据袁枚《子不语》及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所记载,僵尸还有三个别名:移尸、走影、走尸。与中国僵尸相似存在的外国鬼怪,有吸血鬼跟丧尸等不死生物。
在近代香港电影中,僵尸都被设置成身穿清朝官员服饰或寿衣的造型,因生前带有极大怨气,导致亡者死不瞑目,或是人为破坏墓地风水等原因而造成尸变;复苏之后会率先攻击还在世上的亲人或附近包含活人在内的生物,以其爪、牙为武器,被抓伤、咬伤者,若没有获得即时治疗,会感染尸毒而死亡,继而变成另一只僵尸。
起源
最早的文本记录于明清时代,第一部系统描写僵尸的书籍就是袁枚的小说《子不语》。
种类与特性
传说僵尸会进食死后未腐的尸体,并吸食其血液。僵尸的样貌特征取材自古代法医学书中的验尸记录。
![]() |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
子不语
清代袁枚志怪小说集《子不语》第九卷的《掘冢奇报》提及了几种死后未腐的尸体「白僵、绿僵、紫僵、毛僵之类」。
《秦中墓道》则又提到因毛色黑白,僵尸又可称为黑凶或白凶。
《尸奔》一章甚至提到一只自称黄小二的生有五色毛的僵尸。
《牛僵尸》中提到,牛也可能变僵尸。[6]
此外《续子不语·骷髅三种》中也提到类似僵尸但仅存骨骸的三种作祟之尸体。不化骨:人死后身体某些部位因为精神灌注而使其部位尸骨不化,所谓精神灌注就比如扛米工人因为一直用肩膀出力,他死了之后可能其肩膀附近就都不会腐化,而肩膀不化的部位就叫做不化骨,而不化骨若是之后得了日月精气就会作祟。伏尸:千年不朽的尸体,无法移动,可以说是完整全尸的不化骨,久了之后得日月精华就会逐渐化为游尸。〈岣嵝神书〉云:「老蛤能辟伏尸。」游尸:会随着月气因时节移动,居无定所,久了之后更会化为飞行夜叉。[7]
对付僵尸的方式和僵尸弱点
- 在一些电影和小说中,都有提及到能对付僵尸的器物:
- 镜子或八卦。《本草纲目》有提:「镜乃金水之精,内明外暗。」
- 桃枝、桃木剑。僵尸的身体刀枪不入,唯有桃木剑可以刺穿他们。《荆楚岁时记》:「桃者,五行之精,能厌服邪气,制御百鬼。」
- 鸡鸣。《子不语》:「鬼闻鸡鸣即缩。」
- 枣核七枚。《子不语》:「枣核七枚,钉入尸脊背穴。」
- 墨斗线
- 糯米、米、米筛、赤豆
- 火烧。为终极灭尸方法。《子不语》:「放火烧之,啧啧之声,血涌骨鸣。」[10]在白天僵尸睡着时可以点火烧化,僵尸被烧化时会发出奇怪叫声然后化为灰烬。
- 黑狗血
- 醋(闽东一带收尸骨者说)
- 阳光或强光。僵尸跟吸血鬼一样,被阳光或强光照久了也会化成灰。
- 盐:据说只要撒盐能加速僵尸本身的尸体腐化。
- 噪音:据说僵尸讨厌巨大声响,所以僵尸也怕打雷,用力敲打金属制品的声音也能赶跑僵尸
- 强烈刺激臭味:据说僵尸除了怕阳光,也蒜头一类带刺激臭味的东西。以及也为了避免躯体腐坏需要吸血,与一些东欧的吸血鬼传说类似(传说中吸血鬼害怕大蒜的气味)。
- 符咒:僵尸只要被贴上专门的符咒,就会动弹不得。电影中用符贴僵尸前额可以让僵尸停止不动
- 扫帚、枕头[11]
- 朱砂
- 铜铃铛、铜钱、铜钱剑、铜钱镖
- 鸡血
- 孔明灯、风筝
- 毒药
- 人偶
- 祖师爷附身
大众文化
电影中的僵尸
历史上最早有僵尸的电影是1936年的《午夜僵尸》。战后在香港电影中,最初的僵尸都是身穿清朝官员服饰,因从月亮吸收阴气,死不瞑目,僵尸因积攒怨气、人为破坏或墓地风水属性尸变而形成。以爪为武器,被抓伤者会感染尸毒死亡,继而变成另一只僵尸;于月圆之夜,阴气增强的时候,力量亦会随之而增强。
僵尸在1980年代在香港电影是很受欢迎的主题,代表作是林正英的僵尸道长系列。电影中用符贴僵尸前额可以让僵尸睡着不动,且总是穿着清朝官服和向前伸直手臂,一般以跳跃前进。并且在情节上往往会揉合功夫和喜剧。这种风格始于1980年洪金宝自导自演的《鬼打鬼》,而以林正英饰演道长的僵尸先生系列为最著名。
电视中的僵尸
动漫中的僵尸
参考来源
- Suckling, Nigel. . London: Facts, Figures & Fun. 2006: 31. ISBN 1-904332-48-X.
- de Groot, J.J.M. . E.J. Brill. 1910. OCLC 7022203.
- Lam, Stephanie. . CineAction. 2009, (78): 46–51.
- Hudson, Dave. . Rowman & Littlefield. 2009: 215. ISBN 978-0-8108-6923-3.
- . . 2006年7月17日. 中国中央电视台.
- 袁枚. .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7年: 250. ISBN 9787202027561.
- 《子不语》正、续二书中僵尸故事初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冯艺超,《东华汉学》第6期
- 《高辛砚斋杂着》窗外立一人,面白,身火赤,向内嬉笑。忽跃入,径至仆榻,伸手入帐,捩其头拔出吸脑有声,脑尽掷去头,复探手攫肠胃,仍跃去。某术士颇神符篆,闻之曰,此红僵也,幸面尚白,否则震霆不能诛矣。
- 《洞灵小志》僵尸之为厉与鬼异,……,其尸遍体生赤毛,仅未及面,然亦赤色,……。
- 《子不语》乾隆六年,湖州董畅庵就幕山西芮城县。……得朽棺,中有尸,衣服悉毁,遍体生绿毛,如贩羊人所见。乃积薪焚之,啧啧有声,血涌骨鸣。自此怪绝。
- . [2021-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