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7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時稱隨園先生,浙江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谿[1][2],清代诗人、文學家、散文家、美食家。年廿四中進士,曾官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知縣,約三十八歲辭官還鄉,致仕之後因投資地產有道,家財萬貫。官至縣令,追贈二品奉政大夫。
袁枚 | ||
---|---|---|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之《袁枚像》,清葉衍蘭摹繪 | ||
大清誥授奉政大夫江蘇江寧縣知縣 | ||
籍貫 | 浙江省錢塘縣 | |
族裔 | 漢族 | |
字號 | 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 | |
出生 | 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初二日 (1716年3月25日) 大清浙江省錢塘縣 | |
逝世 | 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1797年1月3日)(80歲) 大清江蘇省江寧縣 |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袁枚家貧,父親袁濱以四處擔任幕賓為生,母親章氏女紅持家,袁枚發憤苦讀。
袁枚出生於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初二日(1716年3月25日),雍正六年(1728年)中秀才,進入縣學,鄉里視為神童,「少聰穎,年十二能文,嘗作《高帝》、《郭巨》二論,莫不異之」[3]。十五歲補增廣生,十八歲經浙江總督程元章推薦,進入萬松書院學習。十九歲得浙江學政帥念祖賞識,拨為優等。
乾隆元年(1736年)因長相俊秀,文筆優美,受廣西巡撫金鉷推薦應博學鴻儒科考試,「乾隆元年,先生游廣西,省其叔父於巡撫金公幕,金公奇其狀貌,命為詩,下筆千言,遂大為讚歎。」年僅二十歲,是當時年紀最小的,故未錄取。乾隆三年(1738年)中式舉人,乾隆四年(1739年)联捷進士第二甲第五名,選翰林院庶吉士,年方廿四。大學士史貽直翻閱其文,辭采豐美,論調凌厲,讚為「當世之賈誼」。
袁枚的文名極佳,翰林散館,外派為知縣,曾令溧水、江浦、沭阳等县[4]。乾隆十年(1745年)任江宁(今江苏南京)知縣[5]。两江总督尹继善稱讚他:“可谓宰相必用读书人矣!”[6]
袁枚三十八歲即厭惡官場生活,休官養親,不复为官,于金陵小仓山筑“随园”恬淡自居,蒐集书籍,创作诗文,悠闲度过五十年。他在给友人程晋芳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旅居扬州的徽州棠樾盐商鲍志道也是他的好友之一,慷慨资助他出版诗集,又捐助其妹袁机的丧事费用。
八年任官,頗儲俸祿,加上文名在外,時常為各地富豪、世族寫跋撰序、作墓誌銘,潤筆所得甚多,致仕後藉以投資,理財有道,盛置田產,招募大量佃農,蓄積數萬兩銀,以財自娛,但為人仗義疏財,在好友程晉芳死時,焚毀程晉芳所欠白銀五千兩的借據,不但不向其親人索討,還拿了一筆錢餽贈程晉芳的遺孤[7]。晚年逝世時,留下了“田產萬金,餘銀兩萬”,交付經營,以餘息供家族後人讀書營生。
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7年1月3日)袁枚逝世,享壽八十歲。
文學
袁枚擅長詩、賦、制藝,能寫駢文、小品文、筆記,乾隆朝為诗坛盟主,與張問陶、趙翼合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又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亦與協辦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人稱「南袁北紀」。其喜好廣泛,甚至編寫食譜、志怪小說,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祭妹文》等。書信亦有名,其《小倉山房尺牘》與許葭村《秋水軒尺牘》、龔未齋《雪鴻軒尺牘》,人稱「清代三大尺牘」。袁枚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也提倡女性文學,廣收女弟子。不喜理學、漢學,追求自由,反對統一思想,他說「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天亦不能做主,而況於人乎?」
袁枚以诗名闻当世,创作讲求性情个性,提倡“性灵说”,反对清初以来拟古和形式主义的流弊,使诗坛风气为之一新,与蒋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文筆又與纪晓岚齊名,時稱「南袁北紀」。袁枚駢散皆通,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首,文章通發性情,兼取六朝駢儷,「駢散合一」,較桐城派通達,亦提倡女性文學。
下為其代表作《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寒夜》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
又如《馬嵬四首.其四》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
袁枚《小倉山房尺牘》、許葭村《秋水軒尺牘》、龔未齋《雪鴻軒尺牘》,人稱「清代三大尺牘」。
袁枚收錄了許多鬼故事,以簡潔明暸的筆法,寫成筆記小說《子不語》,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齊名,兩人也曾在各自的著作中提起對方。
袁枚也是美食家,写有著名的《随园食单》,是清朝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该书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文中提及其個人對飲食的研究與見解,袁枚亦不乏在文中展現對食物的好惡。
如《随园食单》中的文章〈戒火鍋〉及呈現其對火鍋文化興盛的不滿。
冬日宴客,慣用火鍋,對客喧騰,已屬可厭;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難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問哉?近人用燒酒代炭,以為得計,而不知物經多滾,總能變味。或問:「菜冷奈何?」曰:「以起鍋滾熱之菜,不使客登時食盡,而尚能留之以至于冷,則其味之惡劣可知矣。」 |
家族
先世世居宁波府慈谿县,六世祖袁茂英,明万历进士,官至布政使。
袁枚之妹袁機亦甚具學識,《如皋縣誌》、《杭州府志》、《清史稿·列女傳》皆有傳。袁機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卒,袁枚八年後寫有〈祭妹文〉[8]。
正室王氏無子,收繼袁枚姪子袁通為子。
側室陶姬,生一女。
袁枚六十餘歲時,側室鍾氏生子,袁枚賦詩曰:「六十生兒太覺遲,即將遲字喚吾兒。」,取名袁遲。袁遲(1779-1828),字真来,知名畫家,著有《画林新咏》等,袁遲生有三子。
墓葬
袁枚在小仓山筑随园,题其室曰“小仓山房”,著《小仓山房文集》[9]。其墓亦坐落于此,碑文“皇清诰授奉政大夫显考袁简斋之墓”为姚鼐所撰[10],民国时尚存[11][12],但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坏,仅残留碑址。1974年3月18日修建五台山体育馆时,袁枚墓被全面清理。
注釋
- . ·子夜星网站. [2013年1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3月22日).
-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与钱竹初书〉:「枚祖籍慈溪,為兄部民,因生長杭州,數典忘祖。」
- 錢泳《履園叢話》
- 光绪六年《江宁府志》卷二十二、光绪九年《溧水县志》卷五
- 《小仓山房文集》卷四
- 牛应之《雨窗消意录》卷三
- 《清史稿·文苑传二·袁枚》:“举借券五千金焚之,且卹其孤焉”
- 〈祭妹文〉首言:「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於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
- 袁枚. . 维基文库. 南京 (中文).
逮乾隆癸酉馆金陵,谒先生于随园之小仓山房。……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 陈诒绂. . 维基文库. 南京. 1917 (中文).
而北上,为小仓山,袁简斋太史枚之墓在焉。墓碑为姚惜抱先生所撰书也。
- 朱偰. . 商务印书馆. 1936.
旧事迹荡然,仅有清袁随园先生墓碑,当干河沿南山坡上,袁子才先生祠,破椽一楹,当干河沿北;今又筑为马路,随园旧迹,扫地尽矣。
- 黄裳. . 金陵书画社. 1983.
參考資料
- 王標:《城市知識分子的社會形態——袁枚及其交游網絡的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
- (日語) アーサー・ウェイリー『袁枚 ― 十八世紀中国の詩人』(平凡社)ISBN 4-582-80650-3
- (日語) 平川祐弘『袁枚 ― 「日曜日の世紀」の一詩人』(沖積社)ISBN 4-8060-4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