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嘉礼

柏嘉礼英语:[1]1957年4月19日),英国籍香港公务员,曾担任香港驻纽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香港驻悉尼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及东区政务专员,官至首长级乙级政务官。柏在伯明翰大学毕业后于1979年在港英政府投考皇家香港警务处警务督察获录取,及后于1982年转任为政务主任。他及后曾任职于多个决策科局及部门,曾长期任职于民政总署布政司署经济科规划地政局等。他除了在1989年至1993年出任东区政务专员外,亦几乎在整个2000年代担任效率促进组助理专员。另外,他亦曾三次获外派至驻海外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包括布鲁塞尔悉尼纽约,而在悉尼及纽约均出任处长职务。他在2017年7月从公务员系统退休,使苏启龙成为港府最后一名外籍政务官。

柏嘉礼
香港驻纽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
任期
2014年8月5日—2017年7月28日
行政长官梁振英 林郑月娥
总专员梁卓文
前任陈淑华
继任朱瑞雯
香港驻悉尼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
任期
2010年7月12日—2014年8月4日
行政长官曾荫权 梁振英
前任黄浪诗
继任区松柏
东区政务专员
任期
1989年4月23日—1993年7月13日
区议会主席岑才生
前任杨耀声
继任吕孝端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约翰·史提芬·巴基利
John Stephen Barclay

(1957-04-19) 1957年4月19日
 英格兰泰恩河畔纽卡斯尔
国籍 英国
公民权 香港
配偶
儿女一子一女
学历国王学校
母校伯明翰大学
职业公务员
签名

早年生活

柏嘉礼于1957年4月19日生于英国英格兰诺森伯兰郡泰恩河畔纽卡斯尔[1][2],及后被送至林肯郡格兰瑟姆入读国王学校[3]。他在1975年入读伯明翰大学,主修地理学体育教育,并在1978年取得文学学士学位[1][3]。尽管他自小渴望成为体育老师,但在大学学习期间放弃了成为老师的目标[4]。在毕业时,柏考虑到在大学时期的女朋友为港英政府外籍公务员的女儿,因此决定投考港府的职位[4][5]

公务员生涯

早年工作

柏嘉礼在1979年1月加入港英政府,于皇家香港警务处任职警务督察[6]。柏在3年后曾考虑在完成服务合约时返回英国就业,但最终决定投考公务员职位,并在1982年8月成功获录取并转职至政务主任职系[4][5][6]。他随后获派至布政司署经济科出任助理经济司,但在同年12月就获调任至政务总署,并被派遣往北区政务处任职,负责粉岭/上水新市镇的地区发展工作[6]。在港工作多年的他虽然已略懂广东话,但因中英边界问题与深圳市官员交流时,仍因两地用词不同而有语言隔阂[7]。他在1984年9月被调回布政司署,于财政科出任助理库务司[6]。在1986年1月,他重返经济科出任助理经济司,历任多个不同分科,负责消费者保护海关政策、工业事务等不同范畴[6]。在任内,他曾负责知识产权范畴,包括在1988年为保护集成电路设计的版权而作公众咨询,以及促成知识产权署在1990年成立[8]。及后,他在1989年4月晋升为高级政务主任,亦在1990年4月转至房屋署任职,负责房屋政策[6]

东区政务专员

柏嘉礼在1990年至1993年出任东区政务专员

柏嘉礼在1990年4月23日接替杨耀声出任东区政务专员[9][10],而柏亦在同日获港府奉为官守太平绅士[11]。柏在社会贤达举行的交接宴会上表明妥善安排香港在1991年首次立法局直选是他的首要任务[10];尽管港岛东选区选情激烈,柏仍亲身到街头派发传单向选民宣传投票日[12]。他在上任后针对建筑日渐老化的东区,鼓励居民促进住宅大厦管理,加强保养及维修工作[13],并要求相关部门加快清拆僭建物[14]。另外,针对街道、巷里及斜坡等公共空间则在他统筹下由港府斥资整理,以改善东区市容[15]。随后,他更主办大厦管理训练课程,增进区内居民的大厦管理知识[16]199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后,深得地区领袖尊重的柏更获东区区议会于首次召开会议时以大型蛋糕庆祝其生日[17]

表现良好的柏在1993年4月升任首长级丙级政务官[6],而早已调离布政司署工商科的他仍因丰富版权管制经验而以专员身份继续参与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的版权法律改革小组委员会至1993年[18]。然而,鲗鱼涌一台位于工地的升降机在1993年6月2日因超载而坠下以致12人死亡,柏亦为此作灾难应急安排[19]。最后,他在1993年7月13日卸任[6]

首长级丙级政务官

柏嘉礼在离任专员后,于1993年8月被港府派至香港驻布鲁塞尔经济贸易办事处出任副代表,负责香港与欧洲共同体及其成员国的双边及多边关系[6]。返港后,他于1996年7月底在布政司署规划地政科履任首席助理规划地政司,负责废物和能源政策,以及监督环境保护署的运作和局方的国际关系事务,而他的职称亦在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在香港行使主权后改为规划地政局首席助理局长[6][20]。他在任内曾与机电工程署推动包括建筑集成太阳能等的绿色建筑和坚持运行生物医疗废物征费[21][22],以及与副局长苏启龙在众多反对声音下展开家居废物征费的政策制定进程[23][24]

然而,柏在1997年12月时曾被批评没有代表港府前往日本京都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但他就以香港不是公约缔约方作回应[25]。另外,他在1998年12月时表明拒绝向回收商提供补贴和在2000年6月指六年间创造的回收业职位仅约一千个,惹来建制派泛民主派的议员一同抨击港府对发展回收业的支持不足[26][27]。他在1999年11月获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颁长期优良服务奖状[28],而环境食物局在2000年1月1日成立时,他的岗位在重新调配后为环境食物局首席助理局长[6][20]。不过,他在半年后就于同年7月获调派至中央政策组任职统筹主任,负责负责统筹《2000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的演词撰写及编辑工作[6]

效率促进组助理专员

柏嘉礼曾带领考察团到加拿大参考当地各级政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经验

柏嘉礼在2000年12月初调离中央政策组,后于在休假后在年底加入同属政务司司长办公室效率促进组,出任助理专员[3]。他任内主管检讨政府服务及提供顾问服务的分组。在2004年5月,他曾支持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审视香港地铁提交的西港岛线南港岛线东段建议,质疑要求港府注资欠成本效益,并反建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29]。及后,他极力提倡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兴建基建及政府设施,包括以工程连服务合约批出喜灵洲超级监狱净化海港计划设施,以及与路政署署长麦齐光倡议公私合营港珠澳大桥[30][31][32]

另外,因港府在2000年代受财政赤字困扰,柏因而主张外判更多政府服务以缩减开支,并研究减省投标进程等[33]。他更为此举办研讨会召集各部门主管分享由服务供应者转为合约监管人的经验[34]。及后,他更将主题扩展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35],甚至出访加拿大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参考当地经验[36]。在2006年时,港府就外判公共服务发表调查报告,柏满意按年节省18亿港元的成果[37][38]

然而,柏鼓励扩展外判服务的方针影响港府职员的编制及晋升机会,因此在港府内引来不受欢迎的声音,一些公会甚至发信香港立法会质询效率促进组,而部分外判服务的质素亦受公众质疑[39][40]。柏在立法会上极力反驳不满声音,强调外判服务的效益及监管机制有效[40]。不过,在2009年至2010年时身兼香港海外公务员协会主席的他则曾于立法会和高级公务员评议会上为同僚争取权益[41][42]。最终,柏在2010年中结束长达十年的效率促进组助理专员任期,再次展开驻外生涯[3][5]

驻悉尼办

柏嘉礼曾任职香港驻悉尼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

黄浪诗于2010年7月11日卸任香港驻悉尼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后,柏嘉礼随即接任,掌管香港与澳洲关系,亦兼管有关新西兰的事务[3][5][43][44]。他在上任后随即出席新西兰的电影节以宣传香港电影电视,并主张《内地与香港关于创建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可为电影市场带来合拍片等机遇[45]。香港和新西兰继在他上任前数个月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在他上任后两地亦于年底再签署避免双重课税协定[46][47]。为加强两地关系,他曾出访皇后镇达尼丁奥塔哥大学等地,与当地商会、酒商及学者等会面,宣传与香港的合作空间[47]。他强调香港并非「另一个中国城市」,亦向当地民众指出香港与新西兰共同使用英语官方语言、适用普通法系和尊重司法独立[47]

虽然柏为英籍人士,但他积极在澳各地举办春节酒会等传统华人活动,巩固港人群体和宣传投资香港[48][49]。驻悉尼办总部香港楼在2010年庆祝15周年,并在他任内完成改建供当地港人、华商及侨社等借用[50]。他在派驻悉尼期间以编外职位形式得到晋升机会,在2011年11月2日晋升为首长级乙级政务官[44]。及后,他亦负责在大洋洲内于2012年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包括在澳等地安排文艺节目及挂上大型灯饰等[51][52]。另外,柏在任内亦积极鼓励澳洲学生来港留学,而香港在2014年更成为澳大利亚政府资助学生留学的新科伦坡计划的最受欢迎目的地,柏更为此亲自向获奖学生介绍香港[53]。最后,柏在2014年7月11日任满四年开始休假,及后在同年8月4日卸任并由区松柏接替[44][54]

驻纽约办

柏嘉礼在2014年7月休假期间前往美国纽约准备上任香港驻纽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他于同年8月5日接替陈淑华,主管香港与美国东部的联系[5][55]。在履新翌日,他就主持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钟仪式,作为庆祝驻纽约办主办的纽约香港龙舟节的一部分[5]。然而,雨伞革命在2014年9月爆发,柏在纽约接见香港民主运动的支持者,并曾亲自接收请愿信[56]。柏认为雨伞革命是自六七暴动以来香港最大的政治启蒙运动,港府既对运动发展估算错误,亦不了解青年人的想法[57]。及后,他除了游说留美香港学生回流外[57],亦会在大学[58]、社区组织[59][60]及文化活动[61]上以专题演讲形式介绍香港历史一国两制等概念,以加强外界对香港的信心。

柏嘉礼曾主持多次纽约证券交易所开闭市钟仪式

柏执掌驻纽约办时延续推广香港文化的措施,包括在2014年8月上任首周就为纽约杜莎夫人蜡像馆李小龙蜡像揭幕[62][63]和与移动影像博物馆举办龙刚电影回顾展等[64][65]。他在2015年亦开展多个港美艺术家交流项目,当中包括与雅礼协会合作邀请香港艺术家到耶鲁大学深造[66][67]。在201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时,他除了再次到纽交所主持闭市钟仪式[68]和在纽约及芝加哥等地举办音乐及影视活动外[69][70],亦邀请谭燕玉纽约时装周发布特色时装[69],甚至与侨民团体于曼哈顿华端口组织巡游活动[71]等。然而,柏在上任时希望在每年均探访他管辖的31个州份至少各一次,但最终只有25个州份达标,未及他本人期许[72]

退休

作为港府内最后留任的数名外籍政务官之一,在相对较为年轻的麦敬年提早退休后,柏嘉礼和苏启龙成为最后两名外籍政务官[73][74]。在退休前,柏曾表示不少美国人对特区政府在成立20年后仍有来自英国的政务官感到惊讶,但他相信外籍公务员在未来仍可担任重要角色,并以在2017年上任的投资推广署署长傅仲森为例子[57]。柏决定在2017年7月28日后卸任并退休,由朱瑞雯接替,而苏启龙则成为港府最后一名外籍政务官[44][57]。柏在退休后先在纽约乘坐美铁洛杉矶游览美国,始返回香港生活[72]

个人生活

柏嘉礼与名为为珍()的女子结婚,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分别名为基隆()及卡拉()[1][55]。柏喜欢运动,亦热爱煮食及饮食[1]。他在退休后决定于香港定居,惟在当时才在香港置业[57]

荣誉

勋衔

头衔

  • 柏嘉礼,JP(John Stephen Barclay, JP,1989年4月23日-1993年7月13日[11];2013年8月23日-2017年7月28日[75]

参考数据

  1. 香港政府布政司署公务员事务科. . 香港: 香港政府布政司署. 1992-04-01: 2.
  2. . England and Wales Birth Registration Index, 1837-2008. 2014-10-01 [202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FamilySearch (英语).
  3. . 柏嘉礼. 2017 [202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7) linkedin (英语).
  4. [香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与柏嘉礼的对话] (PDF). 达特茅斯学院. 2015-08-24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3-04) (英语).
  5.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14-08-07 [2023-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6).
  6. 香港政府政府总部. . 香港: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2001-07-01: 299.
  7. . 太阳报 (香港). 2016-01-12 [2023-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9).
  8. . 大公报 (香港): 5. 1988-06-30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香港公共图书馆.
  9. . 华侨日报: 5. 1990-04-24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香港公共图书馆.
  10. . 华侨日报: 7. 1990-05-30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香港公共图书馆.
  11. 香港政府布政司署. . 香港: 香港政府布政司署. 1990-07-01: 206.
  12. . 华侨日报: 3. 1991-09-02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香港公共图书馆.
  13. . 华侨日报: 5. 1990-06-30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香港公共图书馆.
  14. . 华侨日报: 11. 1990-11-23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香港公共图书馆.
  15. . 华侨日报: 7. 1990-07-29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香港公共图书馆.
  16. . 华侨日报: 6. 1991-07-04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香港公共图书馆.
  17. . 华侨日报: 5. 1991-04-20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香港公共图书馆.
  18. (PDF). 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 vii. 1993-11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2-27).
  19. [升降机下坠引致12死]. 南华早报. 1993-06-03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英语).
  20. (PDF). 香港立法会. 2000-05-31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2-13).
  21. [绿色建筑议案]. 南华早报. 1997-10-27 [202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7) (英语).
  22. [医生面临诊所费物处置费]. 南华早报. 1999-10-24 [202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7) (英语).
  23. [扩展废物处置费的疑问]. 南华早报. 1998-11-07 [202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7) (英语).
  24. [小垃圾]. 南华早报. 1999-01-24 [202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7) (英语).
  25. [缺席的特区对气候变化问题「无动于衷」]. 南华早报. 1997-12-06 [202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7) (英语).
  26. [政府指不会资助废纸回收商]. 南华早报. 1998-12-02 [202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7) (英语).
  27. . 明报. 2000-06-21: A11.
  28.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1999-11-04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9-14).
  29. . 东方日报. 2004-05-30: A23.
  30. . 明报. 2004-05-30: A06.
  31. . 明报. 2004-06-21: A08.
  32. . 星岛日报 (香港). 2004-06-21: A05.
  33. . 东方日报. 2005-02-03: A38.
  34.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05-06-30 [2023-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5).
  35.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05-09-30 [2023-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2).
  36.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06-07-09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37.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06-12-08 [2023-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38. . 成报. 2006-12-09: A10.
  39. 布培. (PDF).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地政总署署长. 2001-04-20 [2023-03-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1-04) 香港立法会.
  40. (PDF). 香港立法会. 2009-05-29 [2023-03-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2-13).
  41. (PDF). 香港立法会. 2009-10-17 [2023-03-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1-20).
  42. . 明报. 2010-05-21: A08.
  43. [前言]. Hong Kong Monitor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驻悉尼经济贸易办事处). 2010-07, (7)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英语).
  44. (PDF). 香港立法会. 2019-01-23 [2020-12-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25).
  45.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10-07-16 [202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46.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10-12-01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8).
  47. Dene Mackenzie. [香港的机会]. 奥塔哥每日时报. 2011-04-18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英语).
  48.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11-02-09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
  49.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14-02-11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
  50.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10-11-11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
  51.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12-06-21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
  52.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12-07-03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7).
  53.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14-06-26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5).
  54. [前言]. Hong Kong Monitor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驻悉尼经济贸易办事处). 2014-03, (3)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英语).
  55. [柏嘉礼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驻纽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驻纽约经济贸易办事处. 2014-10-23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9) (英语).
  56. . 星岛日报. 2014-10-11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2) Facebook的「支持香港民主运动 - 纽约站」.
  57. . 苹果日报 (香港). 2017-07-27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58. [柏嘉礼:香港回归前后的生活]. 俄亥俄州立大学. 2015-08-24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英语).
  59. [香港在1997年的前与后]. 哥伦比亚扶轮会. 2015-08-24 [2023-03-12] (英语).
  60. [中国主权下的香港:成功还是失败?].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 2017-06-13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英语).
  61. [亚洲遗产月讲座:《香港-转型前后的生活(1997-2017)》]. 莱特州立大学. 2017-04-04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英语).
  62.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14-08-14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
  63. . on.cc东网. 2014-08-15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1).
  64. . on.cc东网. 2014-08-17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1).
  65. . 文汇报 (香港). 2014-09-03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1).
  66. . 大公报. 2016-09-23 [2023-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9).
  67.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15-02-20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
  68. 李硕. . 世界日报. 2017-07-01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9) 雅虎奇摩新闻.
  69.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17-04-08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
  70.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17-05-13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
  71. . 星报 (澳门): 第四版. 2017-06-25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1).
  72. . 苹果日报 (台湾). 2017-07-27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4).
  73. . 太阳报 (香港). 2012-11-29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5).
  74. . on.cc东网. 2016-01-11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9).
  75. (PDF).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宪报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2013-08-23, 34 (17) [2013-08-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3-02-28).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政府职务
前任者:
杨耀声
东区政务专员
1989年4月23日-1993年7月13日
继任者:
吕孝端
前任者:
黄浪诗
香港驻悉尼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
2010年7月12日-2014年8月4日
继任者:
区松柏
前任者:
陈淑华
香港驻纽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
2014年8月5日-2017年7月28日
继任者:
朱瑞雯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