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
海关(英语:,日韩称作税关)为负责征收及保护关税,管制包括动物、植物、财物及危险品出入境物流,对出入境人员进行检疫的政府机关。根据当地的法律规定,某些货物的进出口可能会受到限制或禁止,报关代理执行这些法规[1]。在大多数国家,海关都获得了政府的授权和国际法的许可。

海关关税是货物入境(常见)或出境(不常见)时收的费或税。在英国,关税是国王衡常收入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因此不像消费税、土地税和其他类型的税收那样,需要议会同意才能征收。
尚未清关的商品被监存于通常被称为保税仓库的关税区内,直至完成清关手续。所有授权口岸被确认为关税区。
关境与一国的国境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如欧洲联盟的关境就是整个欧盟的边境,货物在欧盟成员国之间流转无需接受海关查验;姐告边境贸易区虽然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但处于关境以外,由此地往来中国其他地区的货物须接受海关查验。
在亚洲地区,不少人经常会将海关与边检(出入境管理部门)或集中海关、边检及卫生检疫等联检单位混为一谈,误将出入境检查旅客证件并为证件盖出入境章或扫描电脑标签的地方当成海关。除非明确海关与边防检查部门为同一单位(例如美国海关及边境保卫局),负责检查行李是否携带受管制物品或应课税物品的单位才是海关。
注意海关(负责货品查验)不同于出入境管理部门(负责自然人检查)。如中华民国内政部移民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移民管理局(中国大陆)、香港入境事务处、澳门治安警察局出入境管制厅和马来西亚移民局等,属于出入境管理部门,通常属于政府的内政、警察、安全或法务部门,负责监视出入境的个人,检查旅客旅行相关证件,逮捕国际通缉令追缉中的逃犯,以及阻止被视为危险人物的个人进入境内。但中国大陆的国家移民管理局(中国边检)亦会根据法律规定检查入境人员携带的物品。而海关仅检查出入境人员的物品,不对旅客及其旅行文档进行检查,如中华民国财政部关务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香港海关、澳门海关和马来西亚皇家关税局等。部份国家如新加坡将出入境和海关两种单位合并在移民与关卡局、美国则并为海关及边境保卫局,但入出境和海关仍是由不同的承办人员负责。
日本和韩国均称海关为「税关」,是借用明清时期税关的称呼;现代汉语「海关」一词则源于大清帝国在沿海通商口岸设置的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等税关。
世界各地海关机构
海关基本法规概览
注释和参考文献
- Chowdhury, F. L. (1992) Evasion of Customs Duty in Bangladesh, unpublished MB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Monash University, Australia.
- HKSAR is a Free Port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0-05-02.
- Dutiable Commodities in HKSAR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0-05-27.
- Advice to Travellers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