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

救护车英语:)专指接载病患由伤病现场往医院,或用作接载病情严重者作转院服务的陆上紧急交通工具。但在「Ambulance」用语中,指不局限于任何运送方式的各种交通工具,包括了救护车、医护船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救生艇医院列车,以及可克服地形障碍的全地形车皮卡、训练有素的快马等等的交通工具,所以有别于中文所称单一陆上交通工具「救护车」。

典型现代救护车上的装备(1:除颤器/监护仪、2:注射器驱动器、3:抽吸装置、4:高流量CPAP、5:注射器和针头、6:药品、7:附加设备,例如输液插管设备、8:附加设备,例如 CPAP-头盔,固定设备、9:医用手套、10:担架、12:呼吸机、13:紧急手提箱和背包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救护车

香港,由于车厢外部通常涂上白色,由此又被称为白车。 救护车可以分为紧急(基本生命拯救/高端生命拯救)、非紧急和快速反应单位三大类。

有些救护车车头的「救护车」字样是镜像印制的,以便司机从后视镜看见「救护车」字样,及时避让。

救护车服务可能由政府提供,亦有可能由慈善机构、志愿人士、甚至私营公司提供。有些国家/ 地区的救护车服务完全免费,但亦有国家/地区的救护车服务是收费的。

救护车的常规配备包括担架床、轮椅呼吸辅助器氧气筒血压计、药物或者点滴包警示灯蜂鸣器无线电对讲机、卫星定位仪等。各国各地政府可能赋予救护车某程度的特权,以方便其运行职务。

目前各地的紧急医疗服务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将病患送到医师处」,第二种是「将医师送到病患处」。视乎各地紧急医疗服务系统的取向,救护车上可能有各级紧急医疗救护技术员或者医护人员,同时亦会有各式急救以及维持生命所需的先进设备。不过,在乡郊或者第三世界地区,救护车可能只是一辆手推单轮平板车,驾驶或操作救护车的人员亦未必受过充足的训练,情况较为恶劣。

徽章

大多数救护车上都有表示其重要性、所属机构或地区之徽章。

供求及滥用问题

以亚洲为例,一些发达地区如香港、澳门、日本、台湾,政府救护车服务通常是免费的,因而较易被滥用,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台湾则是非紧急状况,或是病患指定医院、滥叫救护车,将会开罚或收费。

然而在一些发展中或落后地区,由于车辆紧缺和维护经费不足,乘坐救护车到医院通常要召唤者支付昂贵费用。

有些小型医院没有配备救护车,在急需使用救护车时(如转移危重伤病员)只能向其他大医院借用,这都造成了救治伤病员的延误。

世界各地救护车

北京

天安门广场附近的救护车

北京市据2012年的统计已有救护车600辆,如果按2000万人口(2012年底北京常住人口为2069.3万人)来配备,数量已接近规划标准。由于救护车辆需要周转、维修等,实际需要配备的救护车数量通常要多于规划标准。北京市卫生局2013年1月公布的《北京市救护车管理办法》,规定对救护车配置实行总量控制制度。院前急救用车配置,在综合考虑北京地区人口状况和医疗救护服务需求等因素后,依据最短急救半径、最快反应时间的原则,按照每3万人口配置1辆院前急救车。此前的标准规定为每5万人配1辆急救车。

北京市明确规定,非紧急情况下,救护车不得闪灯鸣笛、不享有道路优先权。违反交规的急救车将由交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理。[1][2]

上海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救护车

上海市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2018年发布的数据:全市急救分站总数达164个,覆盖16个区。全市有救护车907辆,年出车81万次,平均反应时间13.8分钟。

武汉

武汉市急救中心2020年2月接受央视采访时透露,2019年武汉市疫情发生前,全市救护车总量57辆。据武汉市统计局2018年数据,武汉市常住人口1108.1万,每19.4万人配1辆救护车。远远达不到1994年发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规定的每5万人配1辆急救车。Tratamento para alcoólatr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广州

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成立于1989年12月31日,隶属广州市卫生局。目前该中心有185辆救护车,覆盖广州市城区,服务范围约1500平方公里。[3][4]

澳门

消防局救护车

澳门的紧急救护服务以往由各公、私营机构分别各自提供。1995年由治安警察厅负责紧急救护服务,消防队负责病人运送工作。其他政府部门及私营机构亦同时提供各自的救护车服务,直至1998年澳门政府重组救护车管理,将紧急救护服务统一由消防队负责,而其他政府部门、公营机构或私营机构的救护车则作为辅助救护服务。

全澳门现时大约有合共90辆救护车,管有救护车的政府部门或私营机构

保安部队及保安部门

  • 消防局
  • 治安警察局
  • 惩教管理局
  • 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已退役)

公共部门、公共机构

  • 卫生局
  • 体育局
  • 红十字会

私营机构

  • 镜湖医院
  • 科大医院
  • 澳门赛马会救护车(1/4/2024随澳门赛马会经营结束停用)
  • 中国澳门汽车总会
  • 足球总会

其他/驻澳机构

  •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

配合救护辅助工作,部分公共部门、机构或私营机构配备特别用途的救护车辆:

  • 消防局:负压救护车、救护装备运输车,救护巴士,救护电单车
  • 卫生局:流动伤者治疗中心、具负压功能之负压人员运送车
  • 红十字会:救护巴士,救护电单车,救护装备及人员运送车

香港

香港消防处救护车(采用RAL 1016黄色)
香港消防处救护车内貌

香港的紧急救护车服务由三间机构免费提供,包括香港消防处救护总区医疗辅助队、及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另外, 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医疗辅助队医院管理局提供非紧急救护车服务。

现时香港消防处的紧急救护车主要是平治斯宾特516CDI型[5],亦有少量适合斜路、山区或崎岖不平的道路的平治G300CDI型[6]、特别适合在狭窄的路面行走的铃木DA64V[7]和平治斯宾特316CDI型[8]

可处理大量伤病的消防处「流动伤者治疗车」则有Man LE 18.280型、平治Atego 1624L型和平治Atego 1827L型。[9]

救护车车头的“救护车”字样是镜像印制的,以便司机从后视镜看见“救护车”字样,及时避让。

医院管理局提供非紧急医疗运送服务,协助行动不便病人往返医院。旗下的非紧急救护车主要使用丰田Coaster型小型巴士以及三菱扶桑Rosa[10]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救护车主要管理机关为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并可分为两大类:内政部消防署所辖各县市消防局之119救护车、以及各医疗机构或私人救护车公司之民间救护车。消防署之119救护车暱称「91车」,因各消防单位普通型救护车皆以91作为起始编号,为119勤务指挥中心指派之第一线紧急运送伤病患至责任区内医院就医任务为主。民间救护车主要作为病患转诊、特约病患急诊、濒死病患留一口气返家之勤务为主。 目前消防署之119救护车主要来源多为民间捐赠,车型多为福斯T5、福斯T6现代Grand Starex

民间救护车车型车型多为福斯T5、福斯T6现代Grand Starex,部份民间救护车业者有使用Volkswagen CrafterMercedes-Benz V-classFord Tourneo Custom…等稀有车款。

军用救护车因属于军用车辆,并统一由中华民国国防部管理。

Shineray: vem com tudo na fabricação de motos elétrica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日本

  • 1931年(昭和6年)日本红十字会的大阪分会部署一辆救护车到大阪市,是日本的第一辆救护车(日本称之为救急车)。
  • 1933年(昭和8年)3/13 属于神奈川县警署 (目前神奈川县警总部)的横滨市山下町消防局 (现在横滨市消防局,当时消防是警察部的一部分),是首个引进的救护车消防部门。
  • 1963年(昭和38年)消防法进行了修订,各地方消防部门都开展救护车服务。
  • 1970年(昭和45年)开始,采用了电子警报器。
  • 1991年(平成3年)通过了辅助医疗人员法例,全日本产生了很多的辅助医疗人员。
  • 1992年(平成4年)丰田汽车公司发表日本第一款高标准救护车"Himedic"。同年,札幌市消防部门和札幌车身工业联合开发的日本第一款四轮驱动高标准救护车的"Tri-Heart"。
  • 自此以后,其他生产商纷纷提出各种崭新车型。

目前,除了消防部门外,海陆空自卫队亦配备救护车。

以色列

美国

参见:美国的紧急医疗服务(英文维基百科)

美国的紧急医疗服务可分为公营和民营两种。公营服务包括各级政府的紧急服务部门(或者义务紧急服务单位)。民营救护车主要来自包括民营救护服务公司和慈善团体(例如红十字会)。而美国的救护车依交通部规范分为三个车型:第一型救护车是以轻型货车作底盘,例如福特F系列的车型,后面再加上长方「盒子型」后车厢;第二型以客货车作底盘,例如福特E系列的车型;第三型跟第一型的外观很相像,不过却是以客货车作为其底盘。第一型救护车与第二型及第三型救护车不同在于:由于第一型由轻型货车改装,故此驾驶舱与后车厢并不相通。

一些欧洲国家的救护车配备动力辅助设备,帮助搬运担架床进出救护车,但美国的救护车通常不配备该等设备。

以电单车作为救护车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法等参战国已经因为电单车的轻巧,而开始研究以电单车作为救护车的可行性。[11][12][13]

救护电单车是一种辅助或独自进行紧急医疗服务的紧急车辆,一般不运载病患;但在一些地区,会使用拖架或边车(Side car)运送病人。救护电单车的优势,是能够在交通繁忙或道路狭窄的地方,以远远超过标准救护车的速度处理紧急医疗个案。目前,全球有多个国家或地区采用救护电单车。

肯尼亚

作为英国的国际发展部五千万英镑的国家方案(2009年)一部分,Magunga 卫生中心目前经营电单车(边车)救护服务。[14][15]

马拉维

电单车被用来在马拉维偏远农村地区,以帮助妇女往返产科保健设施进行分娩或必要的产前检查[16][17]

香港

香港消防处急救医疗电单车,型号为宝马R900RT
香港医疗辅助队灾难医疗助理电单车,型号为宝马R900RT

香港消防处于1982年试用救护电单车。起初,只有两辆电单车驻扎在摩理臣山救护站。 1986年,消防处认为试验成果满意,于1987年增购七辆电单车作全面试验,分别驻守沙田、梨木树、长沙湾、马头涌及摩利臣山救护站,另有一辆驻守上环消防局。1988年消防处检讨后,认为计划成功,故于1989年,增编至15辆救护电单车并驻扎在多个救护站[18]

消防处的急救医疗电单车,适用于交通挤塞、路面狭窄或救护车辆因各种原因受阻而未能于召达时间到场而岀动。每一辆急救医疗电单车都配备有急救医疗器材,由一名受过严格训练的急救医疗助理在事件现场为伤病者进行全面的病人评估,以提供全面的院前辅助医疗服务。[19]

现时,消防处拥有36辆救护电单车。[20]消防处目前采用的救护电单车型号主要有本田ST1300P和宝马R900RT。

此外,另一个提供紧急医疗服务政府部门,医疗辅助队,亦使用救护电单车,型号是宝马R900RT。

日本

日本群马县太田市消防本部的救援电单车

日本消防部门在一些地区使用越野电单车作为紧急车辆。在小街道和交通繁忙的大城市地区相当有用。越野电单车有助于处理城市周围很多的山地丘陵的个案。有些部门偏好将两三辆电单车编为一小队。其中一辆电单车携带急救箱和/或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小队其他车可能进行携带灭火和/或救援设备。大多数队员是受急救培训的消防先遣人员,和/或辅助医疗人员。每个队员穿轻量消防服和驾驶电单车专用的消防头盔。这些电单车有自己的无线电台、货物托架、闪灯和警报器。

台湾

2002年11月由民间企业捐赠台北市政府消防局救护机车及装备

巴西

自2000年起,圣保罗消防队采用本田电单车(葡萄牙文:Motos Operacionais de Bombeiros,被称为“M.O.B.s”,意为“消防队用摩托车”),来减轻交通对传统救护车的影响。该电单车携带各种急救设备(包括基本救援脱困工具和灭火设备),并以两车一组进行工作,头车携带急救箱和静脉注射液,而后车携带更先进设备,包括自动体外除颤器、吸痰器及紧急接生包。 [21][22]

其它州的消防部门,如米纳斯吉拉斯南马托格罗索州伯南布哥的消防部门,自2008年采用了救护电单车。[23][24]2008年8月,联邦紧急医疗服务(法文:Service d'Aide Médicale d'Urgence,简称SAMU),采购了400电单车作为救护车,并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之间部署于全国。[25]

英格兰

在英国,电单车作为国家卫生署紧急医疗服务和圣约翰救伤队的快速反应车辆。[26][27]

威尔士

威尔士圣约翰救伤队试用成功后引入了三辆电单车,一辆本田Transalp驻在 Newtown,一辆 宝马 R1200RT 驻扎在首府加的夫的中心,还有一辆宝马 F650,涵盖南威尔士区。这些救护电单车将主要用于在自行车比赛等重大活动,或者救护车难以移动通过人群的地方作为初步反应单位。这些电单车已被用在加的夫半马拉松赛、2010年巡回赛的英国自行车赛、以及莱德杯大赛

相关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救护车管理办法》2月1日正式实施(简体中文)
  2. 《北京市救护车管理办法》启动及工作部署会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简体中文)
  3. 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 医疗设施(简体中文)
  4. 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 中心介绍 存盘,存档日期2013-09-02.(简体中文)
  5. 消防车辆 救护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繁体中文)
  6. 消防车辆 救护吉普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繁体中文)
  7. 消防车辆 乡村救护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繁体中文)
  8. 消防车辆 轻型救护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繁体中文)
  9. 消防车辆 流动伤者治疗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繁体中文)
  10. 立法会有关非紧急救护运送服务的问题及政府的回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繁体中文)
  11. Outing: Sport, Adventure, Travel, Fi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英文)
  12. The Scientific American War Book: The Mechanism and Technique of Warfa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英文)
  13. Popular Mechanics Magazine: Written So You Can Understand i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英文)
  14. Improving Kenya's maternal ca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英文)
  15. Mobility and Health 存盘,存档日期2010-11-11.(英文)
  16. Motorcycle ambulances in Malawi reduce maternal mortality 存盘,存档日期2010-11-11.(英文)
  17. Motorcycle ambulances for referal of obstetric emergencies in rural Malaw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英文)
  18. 救急队目天Sir. . 香港: 文化会社. 2008-01: 173–174. ISBN 978-988-17174-6-7 (中文).
  19. . [2013-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2).
  20. (PDF). [2013-04-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0-22).
  21. Caos no trânsito muda trabalho dos bombeiro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葡萄牙文)
  22. 193, O NÚMERO DA VID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葡萄牙文)
  23. Bombeiros adotam serviço de moto para agilizar resga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葡萄牙文)
  24. Corpo de Bombeiros implanta serviço de Moto Resga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葡萄牙文)
  25. Motos do Samu não estão sendo usadas para atender a população Archive.is存盘,存档日期2012-12-31(葡萄牙文)
  26. Motorcycle respond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英文)
  27. The Motorcycle Paramedic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英文)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