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
消防指预防及抢救各种天然灾害,包括火灾、风灾、震灾等,以保障民众生命及财产安全。[1]
语源
「消防」一词是和制汉语,源自日本明治时代,结合「消火」(しょうか)及「防火」(ぼうか)而成。日本治台时期将消防制度引入台湾,1945年中华民国接管台湾之后,沿用「消防」一词及相关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沿用此词,于1984年颁布「消防条例」。[2]
火灾
火灾指因失火而造成灾害,物体自然燃烧造成的火灾归为天灾,人为疏忽或蓄意纵火则属于人灾。[3]在现代社会,火灾发生之后多依靠专业消防员实施救火[4],平时防火则包括政府专业机构研究和实践减低潜在火灾的机会[5],以及民众自发做好防火工作[6][7]。
参考数据
- 国家教育研究院. .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23-10-24] (中文(台湾)).
- 刘建仁. . 台湾话的语源与理据(刘建仁着). [2023-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国家教育研究院. .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23-10-24] (中文(台湾)).
- 国家教育研究院. .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23-10-24] (中文(台湾)).
- NFPA Fire Protection Handbook, pg. 2-19
- 国家教育研究院. .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23-10-24] (中文(台湾)).
- . 消防防灾馆. 内政部消防署. [2023-10-24] (中文(台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