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廣澳天后宮
成廣澳天后宮又稱為小港天后宮,為一間位於臺灣臺東縣成功鎮的廟宇。主祀海神媽祖,也同時祀有玄天上帝、觀音佛祖、岳武穆王、灶王爺、中壇元帥等神,是臺灣後山地區最早,也是臺東縣境內歷史最悠久的天后宮[1][2]。農曆3月23日媽祖聖誕是成廣澳天后宮的主要祀典,另外,當天除酬神演戲外,也會有繞境竹湖、成功等地的慶祝活動[3]。
成廣澳天后宮 | |
---|---|
成廣澳天后宮 | |
基本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臺東縣成功鎮成廣路33號 |
主神 | 媽祖 |
例祭 | 農曆3月23日 |
建筑详情 | |
本殿構造 | 朱瓦燕尾混凝土結構廟宇 |
建立时间 | 清朝同治10年(1871年) |
地圖 | |
沿革
清領時期
成廣澳天后宮是臺灣後山地區最早設立的媽祖廟,於清領時期1871年(同治10年),福建籍的劉進來,由彰化鹿港指派到後山擔任「通事」一職[3]。而他當時所管轄區域約在目前成功鎮至長濱鄉樟原村之間[3]。在派任前夕,劉進來認為,因為到任之路的路途艱辛,必須橫越中央山脈,加上當時後山被列為蠻荒未開發的區城,因此劉進來出發前,特地前往鹿港天后宮請媽祖隨身護行[3]。
劉進來沿著總兵吳光亮所開鑿之中路,自埔里出發,翻越中央山脈後,來到現今的花蓮玉里,再經由安通行成廣澳道路翻越海岸山脈來到臺東的南竹湖部落[1]。之後劉進來再將從鹿港請來的媽祖神像暫時安置在南竹湖[3]。然而,當媽祖安置後,卻遭到當地原住民阿美族人的抗議,認為供奉媽祖與阿美族的信仰有所衝突,要求將媽祖請出部落外[3]。劉進來左右兩難,這時,所幸一位平埔族群的婦女陳珠主動出面協助雙方調解,並向阿美族表示,媽祖像的威力僅在神像周圍的區城,並已用石頭鎮壓,才化解此次的衝突[3]。
而協助調解雙方糾紛的平埔族人陳珠,也在這次事件後,成為劉進來的妻室[3]。並於婚後隨劉進來遷至位在成廣澳的官舍,安置在南竹湖的媽祖也移到成廣澳街道後方的稻田上,之後又再遷至今成廣澳天后宮的現址興建廟宇[3]。
日治時期
日治時期後期,由於日本政府實行皇民化政策,採取廢廟的政策,導致許多神像被移到海邊燒毀,成廣澳天后宮內的媽祖原先也差點被搬到海邊燒毀[3]。然而,當地信眾為保護媽祖,因此在1940年,由成廣澳當地居民溫鼎貴將廟內的神像經由海運[4],送北上至基隆海邊的石洞內存放[3]。
神像離開後的成廣澳天后宮,日本人將其進行改建,包括拆除屋頂、開鑿後窗、後門等以及修飾前門,改造成一間民眾聚會所,以利於直接在廟裡宣導政令或召開會議[3]。
戰後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臺灣由國民政府接收,成廣澳地區原天后宮的信徒計畫前往基隆將媽祖像迎回[3]。然而當前往接駕神像的信徒到達存放石洞後,卻意外發現洞內避難存放的媽祖像不只一尊,使得接駕的信眾摸不著頭緒無法分辨,原本信眾想透過擲筊來請示何尊為成廣澳媽祖,卻沒有答案[3]。
當晚信眾入睡後,媽祖顯靈托夢指示,來自成廣澳的媽祖像兩頰上一顆黑痣,這尊便是正身。因此隔天信徒再次來到石洞查看每尊媽祖像,發現其中一尊媽祖像的臉上有黑點,走進一看竟是一隻蒼蠅停在上面,信眾認定這是媽祖意思,經擲筊請示無誤後,才將媽祖請回到成廣澳[3]。
1949年,成廣澳地區發生大火,火勢延燒到天后宮,將茅草屋燒掉,災後信眾發願重建天后宮[1][3]。並於隔年開始動工,將原本的建築修建成朱瓦燕尾的混凝土結構廟宇,屋頂斗拱的樑柱改用混凝土結構取代,而樑上的圖案因請不到臺灣西部的師傅到東部施作,因此雇用了成功基翬一帶的8名平埔族原住民來協助彩繪施作[1][3]。1953年成廣澳天后宮復建完成[4]。
1990年,再進行整修,廟方聘請來自臺中潭子的劉昌武協助整修天后宮,屋頂改為閩南式三川脊,正脊形式為燕尾翹翅飾雙龍朝三星。柱、樑,壁飾以泥塑雕會[4]。
建築特色
資料來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成廣澳天后宮 |
- 魏斌. . 臺東縣政府 臺東觀光網. [2016-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7) (中文(臺灣)).
- . 東海岸國家風景區. [2016-07-11] (中文(臺灣)).
- 林建成. . 教育大市集. [2016-07-11] (中文(臺灣)).
- 許秀霞. . 秀威資訊. 2009-05-01 [2016-07-11]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