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民邨
慈民邨(英语:)是香港房屋委员会辖下的公共屋邨之一,位于九龙黄大仙区的慈云山。
慈民邨 | |
---|---|
![]() 慈民邨 | |
概要 | |
类型 | 租住屋邨 |
地点 | 香港黄大仙区 |
地址 | 慈云山慈云山道55号 |
22°20′54″N 114°12′12″E | |
![]() | |
入年份 | 1994年(30年楼龄) |
技术细节 | |
座数 | 3 |
其他 | |
2,0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 |
182 - 530 (ft²) | |
住户数 | 2,0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
认可人口 | 5,9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
地图 | |

乒乓球枱

跳飞机、弹簧椅、独木桥及管道滑梯

儿童游乐场

健体区及有盖行人信道

停车场
简介
该邨以往属于慈云山邨的一部份。由于慈云山邨的规模较大,房委会为了方便管理,于1980年把慈云山邨分拆为五个较小的屋邨,慈民邨为其中之一,当时的第61至66座纳入为慈民邨。其中第61座亦是香港房屋史上单一座数最多单位的大厦,全座共15层住宅单位提供1962个租住单位(每层提供132个单位[注 1]),而第61至65座更是单一座数最多单位的建筑群,15层住宅单位提供4137个租住单位(每层提供277个单位[注 2])。
政府曾于1983到84年间,为所有楼龄超过5年的公屋进行全面勘查,发觉有不少大厦的石屎强度均未达标准,当中有26座大厦更低至不能接受的地步,并有即时倒塌危险,而慈民邨的第61至65座亦在「问题公屋」名单当中。这些「问题公屋」需尽快清拆,因此按照「扩展重建计划」,这五座大厦早于1989年清拆,重建为现时的三座新厦及慈安苑的安欣阁,而居民则迁往黄大仙下(一)邨。
政府曾拟押后重建第66座,但经区议会争取后,最终亦于1997年9月26日如期清拆重建[1]。新厦原本拟作居屋(慈安苑三期)出售,其后于2001年因暂停出售居屋一期,而与其他属于被取消的第23期乙居屋一并改作公屋出租,曾经一度复归慈民邨,并列为E至I座,后来基于方便管理的原则,再次分拆成为现时的慈康邨。
屋邨数据
教育及福利设施
幼稚园
- 保良局方谭远良(慈云山)幼稚园暨幼儿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980年创办)(位于民泰楼地下1-2及5-12号)
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
- 中华锡安传道会慈云山锡安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位于民健楼地下B及C翼)
重建前学校
- 圣公会约荣小学(1988年9月迁往红磡并易名圣公会奉基小学)
- 葛师校友会慈云山学校(1988年因相连楼宇需要拆卸而结束)
- 五旬节圣洁会第二永光学校(1997年结束)
- 信生中英文幼稚园(原先位于第66座低层,1994年迁往由61-65座重建而成的慈安苑安欣阁地下)
交通
交通路线列表 |
---|
九龙新界巴士
九龙新界巴士
|
注释
- 3倍数楼层及首6层因设有公共空间或连接学校而减少2个单位
- 第61座3倍数楼层及首6层因设有公共空间或连接学校而减少2个单位
- 楼宇名称与大坑西邨其中一座大厦相同
参考文献
- . 黄大仙区议会 (报告). 1997: 31.
- 高思博昨在观塘区议会表示 房署拟在顺天邨旁 辟地兴建三幢公屋 为慈云山邨受重建影响居民提供新居所.《大公报》,1986年2月25日.
- . [2016-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0).
- . [2016-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 . [2016-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2).
- . [2016-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0).
- . [2016-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 . [2016-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慈云山 > 西湾河及北角 > 红磡及土瓜湾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6-10-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