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25143

小行星25143臨時編號1998 SF36),又名丝川糸川小行星[4][5],是一顆會穿越火星轨道阿波羅小行星。日本科学家正在通过隼鸟号太空計劃对其进行详细研究。丝川小行星是继小行星433(愛神星,433 Eros)後,第二个有人造飞行器着陆的小行星,也是第一个被人类採樣,並成為第一個被帶回樣品的小行星。

小行星25143(25143 Itokawa)
根據隼鳥號的探測資料製作的小行星25143電腦模型
发现
發現者LINEAR
編號
其它名稱1998 SF36
小行星分類阿波罗小行星
火星轨道穿越小行星
軌道參數
曆元 2005年8月18日 (JD 2453600.5)
遠日點253.520 Gm (1.695 AU)
近日點142.568 Gm (0.953 AU)
半長軸198.044Gm (1.324AU)
離心率0.280
軌道週期556.355 d (1.52 a)
平均軌道速度25.37 km/s
平近點角294.502°
軌道傾角1.622°
升交點黃經69.095°
近日點參數162.760°
物理特徵
大小535 × 294 × 209 m [1]
質量(3.51±0.105)×1010 kg [1], (3.58±0.18)×1010 kg [2]
平均密度1.9 ±0.13 g/cm³ [1], 1.95 ± 0.14 g/cm³ [2]
表面重力~0.0001 m/s²
~0.0002 km/s
自轉週期0.5055 d (12.132 h) [3]
反照率0.53
溫度~206K
光譜類型S
絕對星等(H)19.2

    歷史

    這顆小行星是在1998年在麗倪耳計畫中被發現的,當時的臨時編號1998 SF36,在2003年,日本隼鳥任務發射升空後,成為其目的地的這顆小行星就被命名為「丝川」,以紀念日本的火箭科學之父丝川英夫(Hideo Itokawa)。

    說明

    丝川是一顆S型小行星,在金石觀測站雷達影像呈現不規則的細長型[6]

    「隼鳥任務」證實了這項研究結果,團隊並認為丝川是由兩個或多個更小的小行星以重力作用結合在一起的聚合體

    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丝川的組成行星的表面缺乏撞擊坑,表面佈滿了星羅棋佈的粗糙冰礫。任務團隊形容這些特殊的冰礫為「瓦礫」[7]。這意味著糸川不是單獨巨石(monolith),而比較像是經過長時間凝聚在一起的瓦礫堆。

    隼鳥任務

    日本的探測器「隼鳥號」於2003年5月升空,並於2005年9月12日抵達丝川的附近,先是固定在太陽與小行星連線上距離20公里之處,然後移近至7公里的距離上。隼鳥在11月20日花了30分鐘的時間嘗試操作設備登陸並採集樣品,但沒有成功。在11月25日做了第二次登陸和採集樣品的嘗試。隼鳥在離開小行星後,於2010年6月13日深夜返回地球,且將樣品的膠囊艙降落在澳洲烏美拉(Woomera)。

    表面特徵的命名

    隼鳥的工作團隊依據星球命名系統的原則提出了主要特徵的名稱,交由國際天文聯合會審議。可以參考丝川的地質特徵名稱表

    隼鳥的工作團隊也為更小的表面特徵命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撞擊坑

    小行星25143上的撞擊坑,多以科學研究所的所在處和太空發射中心命名。

    名稱名字來源
    卡特林那撞擊坑亞利桑那大學卡特林那天文台,該天文台卡特林那巡天系統發現很多小型天體。
    淵野邊撞擊坑神奈川縣相模原市中央區的地名,淵野邊車站是最為靠近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相模原校園的車站。
    甘多撞擊坑Gando加那利群島的地名,西班牙太空發射中心的所在地。
    哈馬吉爾撞擊坑Hammaguira,位在貝沙爾西南方的城鎮,法國太空發射中心的所在地。
    上砂川撞擊坑上砂川町,位在北海道空知支廳,1991年至2003年間於町內三井砂川炭礦的廢礦坑內放置了地下無重力實驗設施來進行實驗。
    鴨居撞擊坑鴨居,位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綠區鴨居車站是最為靠近製造隼鳥號NEC東芝太空系統有限公司舊營業處的車站。
    駒場撞擊坑駒場,位在東京都目黑區宇宙科學研究所過去的所在地。
    勞雷爾撞擊坑Laurel美國馬里蘭州城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學研究所的所在地。
    宮原撞擊坑鹿兒島縣肝屬郡肝付町的地名,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雷達站所在地。
    聖馬可撞擊坑聖馬可平台,位在肯亞,至1988年為止曾是義大利太空發射中心的所在地。

    小行星25143上的區(地形特徵與周圍環境明顯不同),多以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相關地點命名。

    名稱名字來源
    亞冠那區Arcoona澳大利亞的地名,回收隼鳥號膠囊的所在地。
    林尼爾區林尼爾,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的英文縮寫,小行星25143的發現者。
    繆斯-C區繆斯-C,隼鳥號開發時的名稱;來自繆斯(),該區除了是小行星25143最大的區外,也是隼鳥號的著陸地點。
    大隅區大隅半島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的所在地。
    相模原區相模原市,位在神奈川縣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相模原校園的所在地。
    內之浦區內之浦町,位在鹿兒島縣;2005年7月1日與肝付町合併,發射隼鳥號太空發射中心的所在地。
    吉信區鹿兒島縣熊毛郡南種子町的地名,種子島宇宙中心太空發射中心的所在地。

    參考資料

    1. Akira Fujiwara, et al., The Rubble-Pile Asteroid Itokawa as Observed by Hayabus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Science, Vol. 312. no. 5778, pp. 1330 - 1334, June 2, 2006
    2. Shunsuke Abe, et al., Mass and Local Topography Measurements of Itokawa by Hayabus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Science, Vol. 312. no. 5778, pp. 1344 - 1347, June 2, 2006
    3. M. Kaasalainen, et al., CCD photometry and model of MUSES-C target (25143) 1998 SF36,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405, p.L29-L32 (2003)
    4. 日文中读为“いと”(IPA [itokawa])的“糸”字为简化自“”字的新字体,与中文或日文旧字体之“糸”字无关。
    5. . [202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6. 參看:. [200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11).
    7. . [200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11).

    外部連結

    前一小行星:
    小行星25142
    小行星列表 後一小行星:
    小行星25144
    维基新闻中的相关報導:Japanese probe snatches first asteroid sample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