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1685
(1685) 托羅是一顆與地球以8:5和與金星以13:5共振軌道環繞太陽的阿波羅型小行星。由於這種不尋常的軌道,它有時也被稱為地球的第二顆衛星[2]。
发现 | |
---|---|
發現者 | 卡爾·A.維他南 |
發現日期 | 1948年7月17日 |
編號 | |
其它名稱 | 1948 OA |
小行星分類 | 阿波羅, 火星軌道穿越者 |
軌道參數 | |
曆元 2005年12月1日 (JD 2453705.5) | |
遠日點 | 1.963 AU |
近日點 | 0.771 AU |
半長軸 | 1.367 AU |
離心率 | 0.436 |
軌道週期 | 583.957 d |
平均軌道速度 | 24.217 km/s |
平近點角 | 266.113° |
軌道傾角 | 9.380 ° |
升交點黃經 | 274.355° |
近日點參數 | 127.037° |
物理特徵 | |
大小 | 3 km [1] |
自轉週期 | 10.2 h |
反照率 | .31 |
光譜類型 | S |
絕對星等(H) | 14.0-14.4 |
托羅是在1948年被卡爾·A.維他南在利克天文台發現的[1]。它是被發現的第三顆阿波羅型小行星,名稱是用來向天文學家Samuel Herrick.的妻子,拜突利亞·托羅表達敬意。 Herrick曾經研究這顆小行星的軌道,並且要求繼(1580) 拜突利亞之後採用這個名字[3][4]。
依據軌道路徑,(1685) 托羅是夕拉科加隕石來源的最佳候選者,這是所知唯一一顆曾經擊傷人的隕石,它於1954年11月30日在阿拉巴馬州的夕拉科加擊傷婦人安·霍奇斯[5]。
參考資料
- Waldemar Kaempffert. .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26, 1948: 87 [4 August 2011].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9).
- Bruce Duensing. . Intangible Materiality. 2009-02-16 [4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9).
- Schmadel, Lutz D. . Berlin: Springer Berlin. 2009 [4 August 2011]. ISBN 97836420196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1).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muel Herrick, Engineering; Astronomy: Los Angel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H. Povenmire. The Sylacauga, Alabama Meteorite: The Impact Locations, Atmosphere Trajectory, Strewn Field and Radia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H.Povenmire. Abstracts of the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 volume 26, page 1133, (1995)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