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

名园英语:)位于香港岛,原属坟场,在中华民国初期由商人修建成游乐场电车直接驶至其位于英皇道的正门,其范围界乎明园西街锦屏街之间,南部止于山麓,面积广达1.9公顷,约等于两个标准足球场。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北角明园台附近尚残存名园的一道石拱桥。名园在1918年6月17日(农历戊午马年五月初九)星期一,名园开始对外营业。1928年1月13日星期五,由陈伦先生以港币110,500元投得易主,惟在同年7月15日星期日,声明停业。1929年4月25日星期四,再度启业,提供滚轴溜冰场、跳舞场、单车场、粤剧场、儿童运动场、百鸟巢、唱书台、九曲桥千秋旋转木马、无线电播音台、灯谜乒乓球足球排球羽毛球 ,入场费仍维持港币2角。1929年,上海联华影业公司以月租港币250元租赁作其香港分厂的制片场,拍摄粤语片。1930年暑期,转由「及时公司」经营,加入八阵图(迷宫)、清暑殿(设备电风扇的房间)、南北幻术(魔术表演)、谈情室(情侣厢座),并免收入场费。

名园于1930年代结业,地段于战后出售作发展住宅大厦。[1]

建筑

  • 三扇门楼:
    • 第一扇门楼,由何元干先生编撰对联:「名流印雪;园席襟风。」
    • 第二扇门楼,由陈雪翘先生撰写对联;胡鼎铭先生题字:「名士自风流,记曾品竹评丝,留得雪泥新爪印;园林喜无恙,借此看花饮酒,消磨沧海旧啼痕。」
    • 第三扇门楼,由曾作官先生撰写对联;李准先生题字:「清泉白石为友;古树瘦竹同居。」
  • 『名园』的右方仍是粤剧戏棚,由全男班粤剧团演出。旁边有座『观音岩』,供奉一尊「观音坐莲」雕像
  • 『名园』以篱笆分成三个区域,由一条中央小径贯穿。
    • 第一区:
      • 以供奉一尊「姆母」雕像的六角凉亭为中心,其对联由沈德谦先生撰写:「不为高梁而远市;因躺泉石半依山。」此区设有「唱说部」,其门联由陈运生先生撰写:「名利不关心,祇可歌艳曲,调弦琴,作诸般游戏;园林堪驻足,何妨酌琼酥,烹玉乳,消半日清闲。」仍供游客饮;吃饼、下、打牌九;并有现场乐队伴奏,演唱粤曲的地方。
    • 第二区:
      • 以「书画厅」为中心,其门联由潘翱先生撰写:「半生来靠牍劳形,幸兹小筑轩窗,且学偷一时闲,退一步想;数朋辈蓬苑促膝,愿君纵谈今古,何妨吃几杯酒,吟几联诗。」游客在此饮酒、吟诗作对、画水墨画;猜灯谜,奖品练习簿毛笔。「书画厅」左方有「百鸟巢」,展出小动物,包括鹦鹉黄鹂等。「书画厅」右方有一座布满石景的高亭,邻近九曲桥池塘,游客在此打千秋、玩璇转木马。
    • 第三区:
      • 此处属『名园』的最高点,设有室外电影院及户外舞厅。
  • 『名园』大门外是临海游泳棚。

参考

  1. . 华侨日报. 1948-03-2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