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姓

(阴平音或去声韵,作姓氏使用时不作阳平音。读作huà/ㄏㄨㄚˋ/waa6,而不读作huá/ㄏㄨㄚˊ/waa6或huā/ㄏㄨㄚ/waa1)为汉字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位。在当代中国姓氏中排名第196位,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千分之五)。

姓氏
百家姓》第28位
3:
4:
5:

郡望  武陵郡

根据台湾户政司民国107年(2018年)6月的数据,台湾华姓人口共有4,288人,为全国姓氏人数排名第154名。[1]

起源

子姓
  • 出自子姓西周初,商王之族微子启被封于商丘,创建宋国。东周初,宋戴公之子好父说食釆于华,其子孙遂以华为氏。
芈姓
  • 源于芈姓秦宣太后同母弟芈戎入秦为官,封华阳君,秦人尊之为华侯,后人遂以华为氏。
姒姓
满族
清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之后裔有改华姓者;清岭夷十二地夷人头目,嘉庆十三年归附,十六年改流更姓住牧,芭蕉沟夷人为华姓;锡伯族华西哈尔氏,汉姓为华;今满、蒙古、回等民族有此姓。华姓可能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 满族阿赉氏:Alai Hala,满族姓氏,,世居翁郭罗城(今黑龙江阿城金国上京故城),后多冠汉姓为华氏、阿氏等。
  • 满族瑚锡哈哩氏(Husihari Hala),亦称祜什哈礼、瑚克沙哈里,以地为氏,世居瑚锡哈理(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依兰(今黑龙江依兰)、费尔塔哈(今吉林西南二百五十公里处)、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后有赫哲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族、赫哲族、锡伯族瑚锡哈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华氏、严氏、关氏、胡氏、扈氏等。
蒙古族
出自元、明、清时期蒙古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 蒙古族谟锡哷氏,亦称木华犁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MosireHala。蒙古族、满族谟锡哷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李氏、严氏等。
  • 蒙古族扎拉尔氏,亦称扎喇亦尔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扎剌赤儿部,是元朝著名太师,成吉思汗的四驹木华黎之后裔,以部为氏,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兴安盟)、察哈尔(今黑龙江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俄语:Хабаровск)或称作伯力)。后有达斡尔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lar Hala,为达斡尔族着姓之一。所冠汉姓为赵氏、严氏、季氏等。
  • 蒙古族华努特氏,在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多冠汉姓为华氏。

郡望堂号

郡望

  • 武陵郡:汉代设置,治所在义陵,故城在今湖南溆浦南。
  • 平原郡:汉代设置,治所在平原,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 沛郡:西汉为沛郡,东汉为沛国,治所在相县(故城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

堂号

  • 武陵堂:武陵郡武陵堂,现在湖南省常德市
  • 本仁堂
  • 存裕堂
  • 诒谷堂
  • 享叙堂
  • 培元堂
  • 寿和堂
  • 永思堂
  • 享德堂
  • 思训堂
  • 庆余堂
  • 敦本堂
  • 礼耕堂
  • 佑启堂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内政部户政司编,《全国姓名统计分析》,台北:内政部出版。2018年10月初版一刷
  2. 百家姓渊源 张世国编着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百家姓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华姓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