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姓

子姓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古,后繁衍出多个。也作好姓[参 1],如妇好

姓氏
《百家姓》中无此姓
-1:《百家姓》中无此姓
0:《百家姓》中无此姓

《百家姓》中无此姓


历史

子姓始祖为玄嚣之后[2]帝喾之子[2][3]帝尧赐姓姬[4]帝舜赐姓子氏于商邑[参 2][5],其子居砥石,其孙迁居商丘[参 3],其母简狄有娀氏的女儿[参 4] ,因吞食一只玄鸟卵蛋[2]而怀上了就是日后商族的始祖。

姓氏分化

分支

  • 殷氏:是殷商王族的后裔商朝于第十代君王盘庚时迁王族开始有以京畿地为氏的。
  • 华氏西周初,商王之族子微子启被封于商丘,创建宋国东周初,宋戴公之子好父说食釆。其子孙遂以为氏,成为宋国著名家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述:「华督华元华定华亥,并为宋卿。」南北朝以后,从华氏中又分出了花氏
  • 花氏:“”字的起源甚晚,在魏晋以前,中文没有花字,只用字,《百家姓》注:花氏「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有者改为花姓。」微子启被奉为花姓的先祖。
  • 钟氏:春秋时宋桓公之曾孙伯宗晋国做官,逃奔楚国,于钟离,后有钟氏钟离氏
  • 萧氏: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及《元和姓纂》所载,周代宋国微子之后,萧叔大心复国立功,封于,成为附庸国。原为殷民六族之一[6]。故址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公元前597年被楚国所破,子孙以国为氏,汉朝相国萧何即为其后。
  • 谈氏殷商微子启的后裔,宋国被灭亡时,有宗室“谈君”,子孙以谈为姓。
  • 宋氏:当齐国灭了宋国子孙遂以国为氏。从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历史至少有3200年,国灭后普遍使用宋氏。
  • 林氏:为帝喾高辛氏之后,始祖为“王子比干”的遗腹子林坚
  • 墨氏墨子其后裔以墨夷为氏。童书业据此认为墨子为宋国公室子姓墨夷氏之后。[7]
  • 艾岁:根据史书记载,春秋宋国的始祖微子启子姓)的后代有的改姓艾岁,《潜夫论·志姓氏》中亦有记载。而艾岁氏尔后又改为艾氏岁氏
  • 问氏:出自中国汤后裔苑氏衍派问弓氏等。
  • 孔氏孔姓以商族的姓“子”以太乙商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为子姓孔氏。[8] 孔父嘉后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也是子姓孔氏。仲尼(孔子)即是孔父嘉七世孙。
  • 木氏:春秋宋国大夫孔子木,其子孙以“木”为氏。
  • 索氏殷汤的后代,殷民六族之一的姓氏[6]
  • 宗氏:与钟氏皆晋伯宗之后也。以其祖父伯宗的名字为姓,成为宗姓的始祖。
  • 戴氏:商朝末代君主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创建宋国微子启也为戴姓始祖。
  • 王氏王氏来源有多个,但构成现代王氏的主要来源有四个:姬姓子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 郝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姓。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朝被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姓,有的以国为史称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 边氏:据《陈留风俗传》和《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载,春秋时宋平公之子公子御戎,字子边。他有一支后代便是其字为姓。
  • 戎氏:宋微子之后,出自子姓,其子孙以戎为姓。戎州己氏从卫庄公,封地于宋国的楚丘[9][10]

此外还包括宋孔氏、祝其氏、韩献氏、季老男氏、巨辰经氏、事父氏、皇甫氏鱼氏中野氏、完氏、怀氏、不弟氏、冀氏牛氏司城氏、冈氏、近氏止氏朝氏、㪍氏、右归氏、三㐾氏、王夫氏、宜氏、征氏、郑氏目夷氏臧氏、虺氏、沙氏黑氏、围龟氏、既氏、据氏、砖氏、己氏成氏戎氏、买氏、尾氏、桓氏东乡氏西乡氏钟离氏司马氏等都是子姓的支流[4][11][12][参 5]

影响

  • 鲜虞鲜虞亭是子姓鲜虞国的故地,是商人活动的区域。
  • 孤竹国:孤竹国王族也是子姓,墨胎氏,如伯夷叔齐
  • 箕子朝鲜:箕子朝鲜由殷商王族箕子创建,箕子名胥馀,是商王武丁子其的后代。朝鲜半岛一些姓以箕子为始祖。高句丽高丽朝鲜王朝将箕子奉为始祖神祇
    • 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实录》卷二十“壬辰三年(1472)七月乙巳”条载:“吾东方自箕子以来,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风,女有贞正之俗,史称小中华。”朝鲜成宗二十四年(1493)12月,重修箕子庙。光海君五年(1613)4月,置箕子殿监。

注释

  1. 曹定云. .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3: 77–84.
  2. 《史记·五帝本纪》: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3. 《礼记·祭法》: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
  4. 《潜夫论·志氏姓》:昔尧赐契姓姬,赐禹姓姒,氏曰有夏,伯夷为姜,氏曰有吕,下及三代,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帝乙元子微子开,纣之庶兄也。武王封之于宋,今之睢阳是也。宋孔氏、祝其氏、韩献氏、季老男氏、巨辰经氏、事父氏、皇甫氏、华氏、鱼氏、而董氏、艾岁氏、鸠夷氏、中野氏、越椒氏、完氏、怀氏、不弟氏、冀氏、牛氏、司城氏、冈氏、近氏、止氏、朝氏、㪍氏、右归氏、三㐾氏、王夫氏、宜氏、征氏、郑氏、目夷氏、鳞氏、臧氏、虺氏、沙氏、黑氏、围龟氏、既氏、据氏、砖氏、己氏、成氏、边氏、戎氏、买氏、尾氏、桓氏、戴氏、向氏、司马氏,皆子姓也。
  5. 《史记·殷本纪》: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
  6. 《左传·定公四年》: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畛土略。
  7.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校订本)》
  8. 广韵
  9. 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一》:昔卫荘公蒯瞆登城以望戎州,怒曰:「我姬姓也,何戎之有焉?翦之其后,卒死于戎州已氏。夫地名人姓,谓之戎,何害荘公李銮不可谓知所恶也」。
  10. 《姓汇》
  11. 《世本·氏姓篇》:东乡氏,宋大夫东乡为人之后;西乡氏,宋大夫西乡错之后。
  12. 《新唐书·卷七十五·宰相世系表》:钟氏出自子姓,与宗氏皆晋伯宗之后也。伯宗子州犂仕楚,食采于钟离,因以为姓。楚汉时有钟离眛,为项羽将,有二子:长曰发,居九江,仍故姓;次曰接,居颍川长社,为钟氏。
  13. 杨天宇.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583–584.

参考数据

  1. 商代的妇某的某可以省女旁,「好」可省略为「子」,甲骨学者对此无异议。丁山唐兰认为是姓,而裘锡圭认为是族氏,曹定云认为是国名或地名[1]
  2. 《括地志·卷七·右洛南》:商州东南八十里商洛县,本商邑古之商国,帝喾之子卨所封也;《帝王世纪·第四》:商契始封于商,在禹贡太华之阳,今上洛商是也。
  3. 《世本·居篇》:契居蕃。昭明居砥石,复迁商。相徙商邱,本颛顼之虚;《水经注·卷十九·渭水》:《世本》曰:契居蕃。阚骃曰:蕃在郑西。然则今峦城是矣,俗名之赤城,水曰赤水,非也。苻健入秦,据此城以抗杜洪;《水经注·卷十四·大辽水》: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王莽之长说也。
  4. 《路史·卷二十九》:有娀,帝喾次妃国,讹作嵩,殷武疏简狄国,桀败有娥之虚,盖陕虢间,故世纪晋志桀败于焦,淮南子有娥在不周北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第一卷》:有娀在不周之北,长女简翟,少女建庇,西王母在流沙之濒,乐民。
  5. 别子分出另立新宗而为始祖,继承别子的嫡长子就是新宗族的大宗。继承父亲的嫡长子就是小宗。有世世代代都不变的宗,是指别子的后继人。以继承别子的嫡长子为宗,这是世世代代都不变迁的。以继承高祖的嫡玄孙为宗,这是超五代就要变迁的。尊敬祖先,所以要尊敬宗子。尊敬宗子,体现了尊敬祖先的意思[13]

参见

外部链接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子姓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