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中国古代官职名称,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职能相当于现代各国的国防部长和国防大臣。又称司马、武部尚书、大司马、夏官尚书。
兵部尚书 | |||||||
汉语名称 | |||||||
---|---|---|---|---|---|---|---|
简化字 | |||||||
| |||||||
越南语名称 | |||||||
国语字 | |||||||
汉喃 | |||||||
名称 | |||||||
谚文 | |||||||
汉字 | |||||||
| |||||||
满语名称 | |||||||
满文 | ᠴᠣᡠᡥᠠᡳ ᠵᡠᡵᡤᠠᠨ ᡳ ᠠᠯᡳᡥᠠ ᠠᠮᠪᠠᠨ | ||||||
穆麟德转写 | coohai jurgan i aliha amban |
演变
曹魏时置五兵尚书,掌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晋代又增驾部、车部、库部等。隋唐始设兵部,成为六部之一,《新唐书·百官志一》:“兵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尚书在秦汉时是少府属官,初名尚书台;三国时代,尚书台脱离少府,成为全国政务总汇。
西魏、北周废尚书省。隋唐后又恢复尚书省,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戎太常伯。咸亨元年(670年),复为兵部尚书。光宅元年(684年),改为夏官尚书。神龙元年(705年),复为兵部尚书。天宝十一载(752年)二月二十八日,改为武部尚书。至德二载(757年)二月五日,复为兵部尚书。[1]高颎任尚书左仆射,成为最高行政首长,自此尚书省成为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
兵部尚书主兵籍、器仗,安史之乱后,中央政权削弱,尚书诸司成为闲曹,所谓“兵部无戎帐”“一饭而归,竟日无事”。
宋初无职事,为文官迁转阶官,正三品。北宋神宗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从二品。
兵部尚书名人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