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名哥奴,号月堂陕西人。唐朝远房宗室、权臣、奸臣。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五月,出任礼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从此任相十九年。李林甫任相期间主要对唐高宗以来逐渐恶化的冗官现象进行了整顿,并编订《长行旨》改革地方财政,在京师设置常平仓解决长安长期的缺粮情况,编订《唐六典》等。后期因卷入唐玄宗震慑太子李亨一案而开罪唐肃宗,又与杨国忠不和,导致身后声名狼藉。

李林甫
唐朝宰相
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国家中国
时代唐朝
主君唐玄宗
出生唐高宗永淳二年
683年
逝世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753年(69—70岁)
千牛备身、太子右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生平

李林甫出自李唐宗室郇王房,是郇王李祎(太祖李虎第六子)的玄孙,长平肃王李叔良的曾孙,华阳郡公、原州长史李孝斌的孙子,扬州参军李思诲之子。

李林甫性狡狯,虽然能执笔为文,但并没有学问[1],善音律,为舅氏姜皎所爱。姜皎的亲家堂叔祖父侍中源乾曜对李林甫评价不好,他说:“郎官须有素行才望高者,哥奴岂是郎官耶?”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任御史中丞,历任刑部、吏部侍郎,其中离间中书令张九龄,使之被贬。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至天宝十一载(752年)间任唐朝宰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起兼任中书令。为人阴柔奸狡,人称“口蜜腹剑”[2][3],又称他为「肉腰刀」[2]。并参与武惠妃夺嫡之谋,造成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位皇子被冤杀,意在拥立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未遂后又试图废黜新的皇太子李玙(即肃宗李亨),迫使李玙先后休弃一妻一妾。

开元年间,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等皆以节度使之职入朝知政事。李林甫欲杜绝“出将入相”之源,尝奏曰:“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专任大将,李林甫利用这些人不太识文本,无法入相,以巩固自身的权力,但此举使安禄山趁机乱阶,间接造成安史之乱爆发。因与杨国忠相恶,死后为国忠所构陷,追夺官爵,时人以为冤。

和文人的关系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均载李林甫“尤忌文学之士”。《新唐书》称天宝六年他操纵科举,导致无人及第,其中包括杜甫元结,而自己反而奏称“野无遗贤”。《资治通鉴》也沿用此说法。这一说法的最早来源是元结所写的《喻友》,但文中原话是“布衣之士无有第者”[4],也就是没有否定非平民出身者及第的可能性。实际上后来当了太公庙丞的张陟(一作张涉)可能就是天宝六年及第的。[5]

《旧唐书》又称高适也是因为不受李林甫看重而仅仅当了一个封丘尉,但实际上封丘紧县,对于一个没有身份背景的人来说,给封丘尉不算小看他。而高适获官后也曾作《留上李右相》向李林甫表达感激。[5]

李本人虽然不是科举出身,但也懂得作诗,和韩朝宗席豫有来往,与张九龄王维孙逖卢僎均有唱和。王维在《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中称他为“哲匠”,孙逖《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称其为“贤相”。在李任内,王维最高担任过五品上的库部郎中、吏部郎中,孙逖当过正四品上的太子左庶子,席豫当过正三品的礼部尚书[5]。王维和他的关系尤其好,除去写诗唱和之外,二人也是画友。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即说:“李林甫,亦善丹青”。此外,王维和李的书记苑咸也有交往,王曾写《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赠与苑咸,后者写了《酬王维》回应他,之后王又写了《重酬苑郎中并序》[6]

李林甫掌权十八年间,虽有许多阴谋算计,但自身能力的确有过人之处。《旧唐书》即评其处事谨慎、有章法:“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5]

逸闻

  • 旧唐书·李林甫传》记载李林甫虽然能执笔为文,但并没有学问。李林甫执掌吏部时,有候补人选严迥判语使用了「杕杜」二字[注 1],李林甫不识「杕」字,询问吏部侍郎韦陟「杖杜」二字何意,韦陟不敢据实回答,只得低头不语。又有一次李林甫写信祝贺舅家表弟太常少卿姜度生子之喜,将“弄璋”[注 2]写成了“弄獐”。[1]遂有人以“杖杜宰相”和“弄獐宰相”来讥讽他才疏学浅。
  • 成语“口蜜腹剑”也是与他有关。[2][3]
  • 安禄山得唐玄宗宠信,于天宝六年获授御史大夫,于是恃着恩宠,在谒见宰相李林甫时不甚谦恭。李林甫于是命安禄山与玄宗的另一名宠臣王𫟹一同参见,安禄山见同为大夫的王𫟹向李林甫恭谨行礼,吓得也一同弯腰行礼。李林甫与安禄山交谈,总能猜到他心中所想并事先说出来;见安禄山吓得一身冷汗,又温言说话并以礼相待,并把自己的袍披在他身上。安禄山因而对李林甫敬若神明,知无不言。手下刘骆谷向安禄山奏事,他都先问李林甫说了甚么,若李林甫说了好话便欢呼,若曾提及安禄山要检讨之言,则怕得要死。[7][8]

家庭

  • 有子二十五人,女二十五人
  • 子,李岫,将作监
  • 子,李崿,司储郎中
  • 子,李屿太常少卿
  • 子,李崒武功
  • 子,李㟶,符宝郎
  • 女,嫁张博济
  • 女,嫁郑平
  • 女,嫁杜位
  • 女,嫁齐宣
  • 女,嫁元捴
  • 女,李腾空,出家为道,道号女真

注释

  1. 出自《诗经·唐风·杕杜》。
  2. “弄璋”指生下男孩子。古人把璋给男孩子玩;而「」指的是一种玉器。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旧唐书·卷106》,出自刘昫旧唐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唐书·卷223上》,出自《新唐书

参考文献

  1.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恃其早达,舆马被服,颇极鲜华。自无学术,仅能秉笔,有才名于时者尤忌之。而郭慎微、苑咸文士之阘茸者,代为题尺。林甫典选部时,选人严迥判语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陟曰:「此『杖杜』,何也?」陟俯首不敢言。太常少卿姜度,林甫舅子,度妻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麞之庆。」客视之掩口。
  2. 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肉腰刀》:李林甫妒贤嫉能,不协群议,每奏御之际,多所陷人,众谓林甫为肉腰刀。又林甫尝以甘言诱人之过,谮于上前,时人皆言林甫甘言如蜜。朝中相谓曰:「李公虽面有笑容,而肚中铸剑也。」人日憎怨,异口同音。
  3.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4. 黄鸿秋. (PDF). 2020年9月.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
  5. 钟志辉,李林甫与盛唐文士关系考辨,文艺研究,2008年04期
  6. 胡松涛,王维与李林甫,书屋2018年11期
  7. 旧唐书·安禄山传》:(天宝)六载,(安禄山)加大夫。常令刘骆谷奏事。与王𫟹俱为大夫。李林甫为相,朝臣莫敢抗礼,禄山承恩深。入谒不甚罄折。林甫命王𫟹,𫟹趋拜谨甚,禄山悚息,腰渐曲。每与语,皆揣知其情而先言之。禄山以为神明,每见林甫,虽盛冬亦汗洽。林甫接以温言,中书厅引坐,以己披袍覆之,禄山欣荷,无所隐,呼为十郎。骆谷奏事,先问:「十郎何言?」有好言则喜跃,若但言「大夫须好检校」,则反手据床曰:「阿与,我死也!」李龟年尝敩其说,玄宗以为笑乐。
  8. 新唐书·安禄山传》。
官衔
前任:
张九龄
唐朝中书令
736年—752年
继任:
杨国忠
前任:
裴耀卿
唐朝尚书左仆射
742年—752年
继任:
安禄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