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日
亲日(英语:)是指对日本有着强烈好感并支持,尤其是指对日本的民族、政治与文化有强烈好感并支持。某些对日本的艺术、历史、人物以及各种产品有兴趣者也会被戏称为亲日派,但这些人并非严格意义的亲日派,通常被称为哈日族。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亲日 | |
谚文 | |
---|---|
汉字 | |
文观部式 |
国家 | 正面 | 负面 | 中立 | 正负面差 |
---|---|---|---|---|
![]() | 22% | 75% | 3 | -53 |
![]() | 39% | 36% | 25 | 3 |
![]() | 50% | 32% | 18 | 18 |
![]() | 38% | 20% | 42 | 18 |
![]() | 45% | 17% | 38 | 28 |
![]() | 45% | 16% | 39 | 29 |
![]() | 56% | 25% | 19 | 31 |
![]() | 57% | 24% | 19 | 33 |
![]() | 65% | 30% | 5 | 35 |
![]() | 59% | 23% | 18 | 36 |
![]() | 58% | 22% | 20 | 36 |
![]() | 50% | 13% | 37 | 37 |
![]() | 57% | 17% | 26 | 40 |
![]() | 65% | 23% | 12 | 42 |
![]() | 74% | 21% | 5 | 53 |
![]() | 70% | 15% | 15 | 55 |
![]() | 78% | 17% | 5 | 61 |
![]() | 77% | 12% | 11 | 65 |
国家 | 正面 | 负面 | 中立 | 正负面差 |
---|---|---|---|---|
![]() | 4% | 90% | 6 | -86 |
![]() | 22% | 77% | 1 | -55 |
![]() | 51% | 7% | 42 | 44 |
![]() | 78% | 18% | 4 | 60 |
![]() | 78% | 16% | 6 | 62 |
![]() | 79% | 12% | 9 | 67 |
![]() | 80% | 6% | 14 | 74 |
国家 | 正面 | 负面 | 中立 | 正负面差 |
---|---|---|---|---|
![]() | 18% | 71% | 11 | -53 |
![]() | 24% | 34% | 42 | -10 |
![]() | 34% | 15% | 51 | 19 |
![]() | 41% | 17% | 42 | 24 |
![]() | 39% | 13% | 48 | 26 |
![]() | 55% | 29% | 16 | 26 |
![]() | 43% | 13% | 44 | 30 |
![]() | 58% | 26% | 16 | 32 |
![]() | 58% | 25% | 17 | 33 |
![]() | 55% | 11% | 34 | 34 |
![]() | 60% | 26% | 14 | 34 |
![]() | 57% | 19% | 24 | 38 |
![]() | 52% | 14% | 34 | 38 |
![]() | 61% | 20% | 19 | 41 |
![]() | 64% | 21% | 15 | 43 |
![]() | 68% | 20% | 12 | 48 |
![]() | 66% | 18% | 16 | 48 |
![]() | 66% | 16% | 18 | 50 |
![]() | 65% | 14% | 21 | 51 |
![]() | 67% | 16% | 17 | 51 |
![]() | 69% | 18% | 13 | 51 |
![]() | 66% | 14% | 20 | 52 |
![]() | 64% | 10% | 26 | 54 |
![]() | 65% | 7% | 28 | 58 |
![]() | 84% | 12% | 4 | 72 |
![]() | 85% | 7% | 8 | 78 |
不同的理解
- 多数台湾独立运动支持者认为,日本对台湾的统治比中国国民党对台湾与澎湖的统治更佳;而有些统派人士会把亲日派唤作皇民,但实际上也有亲日派、独派认为皇民化运动中的创氏改名是恶政,而统派概括而论的「皇民说」,反而加深了独派对统派的反感。通常通过比较日本与国民党治台政绩,是影响台湾人对日观感的至关因素,但这并不等于认同、支持或无视日本统治者的一切作为。
- 日本人、西方人的理解的「亲日」,是指任何人在一方面或多方面对日本或日本文化有强烈的兴趣,或者一个非日本人十分喜爱日本。这个词偶尔也含贬义,表示一个人对日本的着迷(如小泉八云)。
- 对日本文化及日文的了解或熟悉,并不代表亲日。
- 亲日派有时候也被用来描述以下群体:
各地亲日派
韩国亲日派
韩国的亲日派(日语:,韩语:)是指在朝鲜半岛的日本统治时期,与日本统治当局进行合作的韩国人,多称为“韩奸”。在韩国,被认定为亲日派的人士会普遍遭受社会大众的唾弃。2005年8月29日,韩国民族问题研究所和亲日派姓名词典编辑委员会发表了3095名亲日派的名单,韩国亲日反民族行为真相纠明委员会亦评定部分人物为亲日反民族行为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70年代有毛泽东感谢日本争议。 抗日战争后中共内部少有亲日派高官,抗日战争的累累白骨与不同意识形态客观上消除了亲日派的存在。1960至80年代之间,中苏交恶,中共开始亲向日本,强调中日世代友好、一衣带水,应共同对抗美国,并以此教育青年们。
六四事件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危机,中共转而强调民族主义的论点,并逐渐把焦点集中于日本和美国。中共和民众也逐渐从1980年代的普遍亲日转为以后的反日甚至仇视日本。另一方面,民众受日流影响,仍有相当数量的哈日族。其中,认同大东亚共荣圈,支持日军侵华的人士并不少见。中国网络文化中,多蔑视的称为日杂或精日。
台湾亲日派
194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管台湾群岛与澎湖群岛。国民政府展开一系列的反日教育,比较强调日本统治时期的黑暗面、甚至「丑化」之,企图加深台湾人对日本的恶感,这种反日教育一直进行到亲日派的李登辉担任总统之后才逐渐淡化。而日治当下,有一部份台湾民间人士对日本及日本统治者有负面观感,另外一些台湾民间人士则对日本人表达中立立场或者是有正面观感,大部份的知识份子或特别对日本统辖不满的老百姓则倾向反对日本统治者,但民间双方存在友好的交流情形;战后由于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埋下了台湾人消除反日情绪的种子,且在冷战架构下的政策倾向于联合日本与西方抵制共产主义势力之缘故(如白团),联合国席位保护,反而让台湾人对同为「分享」自由、人权、法治等理念的日本有较亲近的感情。[4][5]许多民调显示,日本是最获台湾人喜好的国家之一[6],而因为台湾在对日本的态度比其他日本邻国还来的友善,所以目前日本一般社会大多对台湾也较有好感。李登辉被认为是台湾的亲日派代表[7]。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方发生地震后,台湾民间、政府更是踊跃捐输。
由于台澎的位置与日本列岛相近,又受日本统治五十年所影响,生活习惯近似、政府与民间交流密切;所以日本次文化在台湾非常盛行,对台湾的主流文化亦有相当的影响力。在台湾,选修与自修人数最多的外国语为日语(英语因为是国小、国中和高级中等学校必修,不得列入),而部分对日本文化非常了解并喜爱日本文化的人被称为哈日族。
安倍晋三和麻生太郎卸任后访问台湾时都表示,日本与台湾是有自由民主、基本人权以及法治社会等共同价值观的友好伙伴,形成现在密切的台日关系。[8][9][10]
在中华民国政治逐渐民主化后,言论风气较为开放,台湾人对于日本的政治、历史、文化与习俗皆有褒贬之处,如台湾日治时期反日运动、台籍日本兵、慰安妇、台湾的亲日人士与团体(如台湾民政府)、钓鱼台列屿主权问题及冲之鸟礁争议等。
参考文献
- (PDF). 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 20. 2017-07-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7-30) (英语).
- .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 2013-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英语).
- (PDF). 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 10. 2011-03-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6-25) (英语).
- 两岸若开战 日民调多赞成援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自由时报,2010-12-25。
- 王院长在第1届全球民主人权领航东北亚大学生参访活动开幕式致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立法院新闻消息,2007-04-24。
- 台湾学生眼中 日本最友善 中国最不友善,中央广播电台,2009-10-01
- 张茂森. . 自由电子报. 2007-03-02 [2011-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30) (中文(台湾)).
- 安倍晋三:羽田松山直航对亚洲稳定有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央广播电台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2010/10/31
- 亚太区域安全会议 重申台湾重要性, 台湾教会公报, 2011-09-16
- 来台庆贺 麻生:不受一中影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台湾时报, 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