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板路
中板路,是位于中华民国新北市中和区西北部的一条道路,为新北市区道北92线(埔墘-漳和)的一部分,东起中原街口,西至环中路口,[1]全长约325公尺,因连接中和区及板桥区而如此命名[2]。
类型 | 市区道路 全线隶属于 ![]() |
---|---|
道路长度 | 0.325(0.202英里) |
双向各一车道 | |
地点 | 台湾 |
道路走向 | 西-东 |
西端 | 新北市中和区中原路 |
东端 | 新北市板桥区环中路 |
历史
台湾日治初期,今中板路为摆接堡内永和庄(旧制街庄,今中和区中原里一带,与今永和区无关)芎蕉脚聚落前往埔墘庄地区埔墘聚落必经道路中位于永和庄辖区内的一小段,在1904年(明治37年)出版的《台湾堡图》上已有绘出。[3]
1920年(大正9年)10月1日,台湾地方行政区划大变动,永和庄改制为永和大字,隶属于台北州海山郡中和庄(新制街庄)。[4]战后中和庄改制为中和乡(今中和区),隶属于台北县(今新北市),永和大字亦改制并改名为「中原村」。
1961年(民国50年),该道路连同芎蕉脚聚落连接昔日同庄水尾聚落、漳和庄枋藔聚落的道路一并编为台北县的乡道(今新北市区道)北92线,[5]之后鲜少有改线、改道。该乡道只有最西边一小段隶属于板桥镇(今板桥区),其余均隶属于中和乡。由于中和乡大部分路段位于昔日永和庄境内,故市区街道名称命名为「永和路」。
1958年(民国47年)4月1日,中和乡分割出部分地区设立永和镇(今永和区,其范围及命名皆与昔日永和庄无关)。其后因为永和、中和两乡镇(曾先后升格为县辖「市」,今皆为直辖市「区」)辖区紧邻,又皆有「永和路」及其他同名街道,造成外地人的困扰。有人结合同名桥梁与街道不相连接的问题,编成绕口令,并广为流传。[6]歌手王仁甫还将其所属演唱团体5566作品《传说》中的饶舌片段改编成饶舌歌曲《中永和路名》。[7]
随着台北盆地的都市化发展,台北县政府兴建新北环河快速道路时连带征收新店溪畔环河道路土地,部分地区并进行市区重划,导致北92线暨永和路变得支离破碎。对民众而言,永和路门牌号码的寻找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解决民众的困扰,新北市政府民政局于2016年12月15日核定[2],把位在中和境内西北端的这一段永和路,改名成「中板路」[8]。
邻近道路
- 立德街
- 中原街
- 环中路
- 中正路
邻近设施
参考数据
- . 台湾百年历史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2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朱立伦. . 新北市中和户政事务所. 2016-12-15 [2021-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2).
- . 台湾总督府. 1904年.
- 台湾总督府、台湾日日新报社合编 (编). . 成文出版社. 1921年.
- . 政府公报信息网. 台湾省政府. 1966-08-21 [2010-08-01].
- 黄旭升. . 中央社. 2017-04-23 [202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3).
- . ETtoday新闻云. 2017-07-12 [202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3).
- 林彦汝. . TVBS新闻网. 2017-04-27 [2021-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