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Pay

LINE PayLY Corporation行動支付平台,用戶可於合作商家以QR碼NFC等非接觸方式結帳付款,並可在LINE好友間免手續費轉帳。LINE Pay現於泰国臺灣之間可跨境使用。

LINE Pay
商业名称LINE Pay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2014年5月9日 编辑维基数据
業務範圍 日本
臺灣
 泰國
 印度尼西亞
產品第三方支付金流服務
所有權者LY Corporation 编辑维基数据
网站linepaycorp.com
LINE Pay
開發者LINE
首次发布2014年12月 (2014-12)
操作系统AndroidiOS
平台跨平台
类型行動支付
网站pay.line.me

日本

PayPay共用QR Code結帳支付,LINE Pay可於提供PayPay服務之商店使用。2022年7月1日起,LINE Pay將統一用戶掃描商店的QR碼與PayPay的QR碼的支付方式。[1]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身份驗證功能[2]

第三方支付

2014年12月,日本LINE Pay推出轉帳、支付等功能。

信用卡

2022年11月發行LINEクレカ(P+)信用卡[3]

[4]

Prepaid Card

2016年3月,LINE Pay攜手JCB推出「Prepaid Card」。後改為與Visa發行Prepaid Card,可使用於Apple PayGoogle Wallet,也可於有與VISAiD合作之商店使用。[5]

加密貨幣

2022年2月,LINE Pay將可於日本使用自家的加密貨幣資產「LINK」消費,預計由今年3月16日至12月26日期間進行試營運。LINE Pay在將來也計劃開放比特币以太幣等加密貨幣資產作為支付選項。[6]

台灣

LINE Pay
LY Corporation
商业名称LINE Pay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24941093
成立2014年5月9日 编辑维基数据
總部台北市中山區敬業一路2號13樓
產品第三方支付金流服務
所有權者LY Corporation 编辑维基数据

第三方支付

  • 2014年12月,「LINE Pay」服務正式在LINE中上線。

LINE POINTS

儲存於LINE POINTS的點數可用來折抵消費金額,1點相當於新臺幣1元,於支付介面勾選LINE POINTS即可於掃描支付時折抵消費金額。但LINE POINTS並不適用於生活繳費折抵,也不適用於一卡通 Money。

LINE POINTS獲取方式

透過LINE Pay付款可享有不定期的高額LINE POINTS回饋,請參見LINE Pay活動訊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除了透過LINE Pay付款外,聯邦銀行的「賴點信用卡」、富邦銀行的「J信用卡」、中國信託銀行的「LINE Pay簽帳金融卡」、「LINE Pay信用卡」,透過刷卡消費,亦可獲得LINE Points 1%起的返還。更多合作店家資訊,都可以從LINE錢包裡面的「LINE Pay」→「合作通路」瀏覽,也可以使用地圖查看附近可以使用LINE Pay的店家。

賺點活動

透過一些不定期的賺點活動,即可獲得LINE POINTS點數。例如於指定線上或線下通路消費、瀏覽指定廣告或網頁、下載指定app、達成指定手遊任務等。 賺點活動可在LINE裡面的LINE錢包裡面的LINE POINTS功能中查詢。

可使用LINE POINTS折抵消費金額的通路

請參見LINE Pay合作通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即時付費通知

只要是透過LINE Pay付款(無論選擇一卡通MONEY、LINE POINTS、信用卡、簽帳卡支付)皆會透過LINE訊息通知即時推播交易訊息。使用LINE Pay以外的方式消費,只要使用聯邦賴點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富邦J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國信託LINE Pay信用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或簽帳卡,皆會在消費當下收到LINE訊息通知已支付款項。此功能可使信用卡或簽帳卡持有人的卡片遭盜刷或刷卡金額錯誤時即時受到通知。

免手續費轉帳

儲值於一卡通MONEY(原LINE Pay Money)內的金額,除可用於支付店家的消費金額外,另可通過轉帳功能即時轉帳給LINE好友。轉帳資金將會存入到收款好友的一卡通MONEY中。 除主動轉帳外,另可向好友提出轉帳邀請,對方於收到轉帳邀請時,將可直接在確認金額後支付提出轉帳邀請人所要求支付的金額。 若需多人分擔一筆款項,可使用分擔付款功能,於輸入總金額與勾選需支付的好友後,即會向受勾選的好友提出每人需支付金額的轉帳邀請。 轉帳不需支付手續費。

連結一卡通

一卡通MONEY可將餘額自動加值至一卡通內。當一卡通於連線設備餘額不足以支付當次交易時,將從一卡通MONEY餘額自動加值500元(或倍數)至一卡通內,此服務僅適用尚無自動加值功能的普通卡及社福卡。

電子錢包(一卡通MONEY)

目前一卡通MONEY與以下23家金融機構合作提供儲值服務:聯邦銀行台新銀行新光銀行永豐銀行富邦銀行中華郵政元大銀行遠東商銀彰化銀行兆豐銀行高雄銀行土地銀行第一銀行國泰世華中國信託玉山銀行台灣企銀臺灣銀行合作金庫王道銀行、農金資訊、瑞興銀行、LINE Bank (連線銀行)[7]

乘車碼

2019年8月13日,一卡通、高雄捷運、與宏碁智通公司在高雄市政府鳳山行政中心舉辦記者會,共同宣布高雄捷運全驗票閘門、高雄市公車橘12、橘20線領先全國,啟用行動支付QR Code乘車碼搭乘服務[8][9]

2020年2月,港都客運全路線正式開通乘車碼服務。[10] 目前為止,LINE Pay乘車碼可在以下交通運輸服務使用:

泰國

rabbit LINE Pay

2016年3月,LINE Pay與發行交通卡「Rabbit card」的BSS金控集團(BSS Holdings Co., Ltd)達成合作協議,並以冠名後的「rabbit LINE Pay」為企業形象,推出第三方支付及電子錢包等功能。[11]

LINE BK

2020年10月20日,「LINE BK」社群銀行服務正式推出,為泰國首個純網路銀行,此服務由「KASIKORN LINE」(由LINE子公司「LINE Financial Asia」和開泰銀行子公司「KASIKORN Vision Company Ltd.」合資成立)提供,並可直接在LINE Pay中直接開立至多5個儲蓄帳戶。[12]

印尼

2021年6月LINE Bank開始營運,為韩亚银行(Hana Bank)子公司PT Bank KEB Hana Indonesia,與LINE Financial Asia合作推出[13]

使用技術

LINE Pay使用NFCQR碼条形码傳輸帳戶訊息,以便將資金轉移至指定通路商或個人。 LINE Pay要求在手機上設定指紋或6位數密碼鎖定。 用戶可以透過LINE Pay所提供的電子錢包服務或以綁定的信用卡/簽帳卡來付款。

使用方式

下載並開啟LINE後,選擇LINE錢包,選擇LINE Pay。目前日本、臺灣推出LINE Pay的獨立支付App。

事件

2021年12月6日,部分用戶的資料被外洩到GitHub平台,約13萬3,000多件交易資訊被公開,逾7萬台灣用戶資料受影響[14][15][16]

另見

參考資料

  1. . [2022-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2. . [202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3. . [202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7).
  4. .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5. . [202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6. . inews.hket.com. [202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0).
  7. . www.i-pass.com.tw.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7).
  8. 黃建華. . 自由時報. 2019-08-13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8) (中文(臺灣)). 高市交通局與宏碁智通公司及一卡通公司為此合作,全國首創公車試辦使用手機QR CODE(Line Pay一卡通乘車碼)支付車資、「嗶一下嘛ㄟ通!」副市長葉匡時今天表示,即日起,於橘12及橘20兩條路線先行試辦。
  9. . 工商時報. 2019-08-13 [2019-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中文(臺灣)).
  10. . 全球華僑報. 2020-01-22 [2020-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中文(臺灣)).
  11. . LINE Announces “Rabbit LINE Pay” Business Partnership in Thailand between LINE Pay and Offline Payment Platform Rabbit. LINE. 2016-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0).
  12. . LINE Corporation. 2020-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13. .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14. . [2021-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15. . [2021-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9).
  16. . [2021-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8).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