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呈聪
生平
早年生活
1886年3月25日,黄呈聪出生于彰化县线西堡的一个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是黄秀两,母亲是王蜂,他们育有4子2女,但长子与次子均早夭。
1900年,黄呈聪毕业于彰化第一公学校(后为彰化县彰化市中山国民小学[3]),并考入国语学校实业部。1907年3月,黄呈聪毕业于国语学校;毕业后,他投入经营凤梨罐头业、轻便铁道、糖业及米业。
1917年,黄呈聪获台湾总督府颁与绅章,同时推动成立「线西信用组合」[4];随后,他进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就读。1920年,黄呈聪担任新民会干事。
投入社会运动
1921年,黄呈聪任台中州下见口区长,并参与联署要求废除「保甲制度」,随后因而离职;同年,黄呈聪任台湾文化协会台湾青年总会总务干事。1922年6月,黄呈聪前往中国,并因有感当地白话文普及,于1923年1月1日发表评论〈论普及白话文的新使命〉[5]。1923年3月,黄呈聪自早稻田大学毕业。
《台湾民报》创刊后,黄呈聪担任该报报社庶务主任与发行人,后又与王敏川返回台湾为该报进行宣传活动,举办全岛巡回演讲;当时,他们在《台湾民报》上提倡通俗的白话文与妇女参政权。
1924年,黄呈聪在线西组织甘蔗耕作组合,以反抗台湾总督府的糖业政策,但以失败收场。随后,黄呈聪与林献堂向台湾总督提出「建白书」要求十二项改革。
1925年,黄呈聪发表评论〈应该着重创造台湾特种的文化〉于《台湾民报》[6],后于5月辞去报社职务,前往厦门、漳州,又旅居南京、上海两地;其间,他接受「真道」并成为真耶稣教会教徒。
语录
- 「我们台湾是固有的文化,更将外来的文化择其善的来调和,造成台湾特种的文化。」[11]
家庭
- 黄呈聪与陈阿贤育有5男2女。[12]
参见
外部链结
参考数据
- . memory.ncl.edu.tw. [201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4) (中文(台湾)).
- . Datatakao. [201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4) (英语).
- . www.cses.chc.edu.tw. [201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4) (中文).
- . 【民报】. [201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中文(台湾)).
- . ikm.nmtl.gov.tw.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1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4).
- . tai.tl.nthu.edu.tw. [201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4) (中文(台湾)).
- 王惠姬. . 圣灵. 2009-03-01 [201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4).
- Mei-Hua, Wu. . art.lib.pu.edu.tw. [201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6).
- 王惠姬. . 圣灵. 2009-01-01 [201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4).
- 王惠姬. . 圣灵. 2009-01-01, (376) [201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 黄呈聪. . 台湾民报. 1925.
- (wu20130902), 山城岁月. . 随意窝 Xuite日志. [201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