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连

双连台湾话),旧称双连陂,是台湾台北市中山区大同区交界处的一个地名,范围横跨今日大同区民权、双连、星明、光能以及中山区集英、民安、聚叶、聚盛等里内民生西路及锦西街周边区域。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汉字双连
注音
汉语拼音
威妥玛拼音
台语罗马字
客语白话字
日语假名
1944-1945年美军台北-松山地图的双连(Soren)一带。
1944-1945年美军台北-松山地图的双连(Soren)一带。

历史

台北盆地的中心地势平坦,早期多沼泽与池塘。双连过去就是两个呈「人」字形相连的狭长小湖泊双连陂,或作双连埤,曾有蓄水灌溉的功能[2],亦为台北市区大稻埕牛埔两聚落的自然界线[3]地方志《淡水厅志》即载有「双连陂,在大加蜡堡,距厅北一百二十里,属九板桥下。两陂相连,灌溉田一百余甲」[4]

双连陂于日治时期的1910年代并入公共埤圳瑠公圳的水利系统,排除埤水,辟为水田。仅留下部分水道作为「牛埔支线」连接雾里薛第二支线用以引水灌溉[5]

1915年淡水线铁路增设「」及货物装卸场,成为淡水线铁路上重要的货物转运站,1988年废止。原址现为台北捷运双连站

区内设施

参考文献

  1. 日治时期假名引自(日语)铁道省. . 国立国会图书馆. 1937年12月: 522 [2020-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0).;英译引自美军台北-松山地图(Taihoku-Matsuyama):File:City Plans Taihoku-Matsuyama.jpg
  2. 曾美慧. . 台北画刊 (台北市政府观传局). 2003-05, (424): 8–9.
  3.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19-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台北附近地形图(1895)、台湾堡图(1898)
  4. . 内政部地名信息服务网.
  5. 洪致文. 寻找双连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飞行场の测候所. 2013-04-21.
  6. . 台北市政府. 2018-03-27.
  7. . 中华邮政万维网. [2019-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3).
  8. . 台北市大同区公所. 2019-07-1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