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增祺

陆增祺爵士(英语:1927年12月24日),香港跨国纺织实业家,与长兄陆增镛同为亚非纺织集团创办人之一。

陆增祺爵士
Sir Tseng-chi Lu
出生 (1927-12-24) 1927年12月24日
 中华民国上海
职业实业家

陆增祺祖籍浙江湖州上海出生,是晚清金石学家陆心源曾孙,但到陆增祺父亲一代已家道中落。他早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1949年随家人迁居香港,起初曾于生产手电筒的宋氏公司任职文员,后获该公司总经理钟士元提拔为私人秘书。

1964年,陆增祺得长兄陆增镛介绍下,跟随长兄加入曹光彪东亚太平毛纺集团任职总经理秘书,两人逐渐掌握纺织业生产流程,又因表现杰出而屡获擢升,晋身管理高层。1973年5月,两人在唐翔千杨元龙参与投资下出走成立亚非纺织集团,重点在非洲岛国毛里裘斯投资设纺织厂,取得可观成绩。亚非集团在毛里裘斯的投资大大改变当地的经济面貌,这促使他在1988年获该国政府提名下获册封成为爵士,也是首位非经香港政府英国政府提名封爵的香港华人之一。[注 1]

陆增祺与长兄陆增镛自1989年起持续支持家乡湖州高等教育发展,并尤其关注湖州师范学院的建设。该校多座教学楼和多项奖学金,皆获陆氏兄弟捐助下兴建和设立。

生平

早年生涯

陆增祺祖籍浙江湖州,1926年12月12日生于中国上海,曾祖父陆心源(1838年-1894年)是晚清金石学家,官至三品,在家乡湖州建有潜园,园内有藏书楼皕宋楼,与海源阁八千卷楼铁琴铜剑楼并称「晚清四大藏书楼」;[1][2][3][4]祖父陆树声(1882年-1933年)是陆心源三子,曾中秀才[5]在清末民初,陆家也曾于上海经营缫丝厂和钱庄等业务。[6]陆增祺的父亲陆穆堂(1904年-1953年),又名陆熙雍,毕业于复旦大学,在上海从事证券业务;[2][7]而母亲沈怀瑾(1905年-1937年)是客居苏州的湖洲沈氏名门后人,于1921年16岁时嫁给年长一岁的陆穆堂。[7]

陆家到陆穆堂一代已家道中落,但家境仍算优裕。[1][3]然而,陆增祺1937年只有10岁时,母亲受幼女早夭打击,悲恸而死,年仅32岁。[1][7]此后,陆增祺的父亲独力照顾家中三名儿子,其中陆增祺长兄陆增镛(1923年-2008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3][7][8][9]二哥陆增钰(1924年-?)同样毕业于沪江大学,其后获父亲独力资助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自费攻读政治科学,并获文学硕士学位。[1][7][10]

定居香港

陆穆堂战后因工作需要由上海来到香港,及后中国大陆在1949年面临主权易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陆增祺长兄陆增镛也在1948年底来港定居,而他本人则紧随在翌年初到步。[1][2]三兄弟中唯独身在美国的陆增钰却在1949年中共建政时回国,1957年逃往香港与家人团聚,1960年定居美国后,曾于1965年以「反共义士」身份访问台湾[7][10][11]虽然陆增祺来港之时已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但经历中日战争国共内战后,陆家已经一贫如洗,兄弟俩跟父亲只好在香港岛北角合租一室,情况最坏时甚至因为没钱交租而要把手表典当掉。[1][3][8]1953年7月,父亲陆穆堂更因心脏病逝世,终年仅49岁。[2][12]

为了维持家中生计,陆增祺和长兄都要寻找工作。[12]其中,陆增祺获生产手电筒宋氏公司聘用为文员,初时月薪只有200港元,每天更要一早起床从家中出发,乘搭渡海小轮九龙土瓜湾的工厂上班,常常工作至夜深。[2][3][12]宋氏公司由沪商宋文魁在工业顾问钟士元(后为爵士)协助下于1953年创立,后于1956年被美国永备公司购入,并由钟士元担任总经理一职。[3][13][14]这时,在该公司任职的陆增祺获提拔重用,担任钟士元的私人秘书,且获公司安排上课学习速记,到1960年时,他的月薪已加至600多港元。[2][3]

另一方面,陆增镛获英资登华洋行聘为文员,当时登华洋行是太平毛纺厂的总代理,而该厂老板是同样祖籍浙江和生于上海的纺织商人曹光彪,陆增镛遂渐为曹光彪和该厂总经理罗永正所识。[2][3][8][12]1959年,太平毛纺厂与香港另一家大型纺织厂东亚毛纺厂合并成为东亚太平毛纺集团,并于1961年成立东亚太平(出口)有限公司,以加强把产品外销。[12][15]

自东亚太平毛纺集团成立后,登华洋行不再成为总代理,但得到罗永正推荐,陆增镛在1964年加入成为东亚太平的营业部主任;[2][3][8][12]陆增祺不久又在长兄穿针引线下,获曹光彪邀请加入东亚太平成为总经理的秘书。[2][3][8][12]两年后,集团计划关闭经营不善的东亚太平(出口)有限公司,这时已掌握纺织业生产流程、采购销售和管理模式的陆氏兄弟随即主动提出接手打理,而且只用了短短几个月便把这家子公司的业绩扭亏为盈。[3][16]经此以后,陆增祺获起用为东亚太平(出口)的经理,旋获委任为运行董事;[12]而陆增镛未几也获提拔出任东亚太平经理。[12]到了1970年,两人更已成为东亚太平年薪高达60至70万的决策高层,并获配10%的公司股份。[17]

亚非纺织集团

虽然陆增祺与长兄陆增镛同在东亚太平毛纺集团任职高层,但随着香港经济逐渐转型,两人早已认为香港的纺织工业早晚会转趋式微,于是踏入七十年代已开始寻找新的商机。[2][3]正好陆增祺在1970年会见一个来自非洲岛国毛里裘斯的招商团,了解到该国在当年开始落实工业化政策,外商除可获得政府的税务宽免,也可得益于当地相对廉宜的劳工成本,这促使陆氏兄弟萌生到毛里裘斯投资纺织生产的念头。[12][18][19]可是由于集团调整政策,他们的构思没有得到支持,结果两人选择离开东亚太平,并成功招搅香港纺织钜子唐翔千杨元龙合资500万港元,在1973年5月18日成立亚非纺织集团(Afasia Group)。[12][20]亚非集团虽由唐翔千任董事长,但日常业务运作交由董事总经理陆增祺和副董事总经理陆增镛打理。[19][20][21]

亚非起初除了在香港和马来西亚槟城各开设一家毛纺厂,又在毛里裘斯大举投资,兴建一家毛纺厂、一家漂染厂和三家针织厂,从而在当地做到「一条龙」生产。[2][3][19][21][22]集团由陆增祺坐镇香港统筹业务和管理香港和大马的毛纺厂,而陆增镛则驻扎毛里裘斯直接打理当地厂房。[2][22]成立首年,亚非已雇用员工1,000多人,成衣产量达10万件,赚取数百万港元。[19][23]1976年,毛里裘斯更凭借其英联邦王国身份(至1992年才改成共和国),获接纳为欧共体附属会员国,享有纺织品出口欧洲无需征税的待遇,同时不受任何配额限制,让亚非集团更容易的把产品外销到欧洲市场。[2][3][22]反观香港,却于1977年底被欧共体进一步限制纺织业进口,对当地纺织业构成打击。[22]

此外,亚非成立初年,已跟随香港贸易发展局参加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针织品交易会,[24]但由于早年的工人技术尚未成熟,集团早年主要生产廉价成衣,到后来因生产技术和配套逐渐改善,加上劳工技术水平提升,才进而生产其他高档次的潮流服装。[19][21]随着业务不断发展,亚非集团的生产网络后来进一步拓展至牙买加马达加斯加孟加拉澳门等地,产品行销美国和欧洲市场。[3][19][25][26]及至1985年,亚非已在毛里裘斯设有一家纺织厂、两家漂染厂和六家针织厂,雇用约5,000名员工,每年成衣产量跃增至400万件。[19][22]最高峰时,亚非集团雇用的员工总数更高达24,000人。[23]

毛里裘斯由原本一个依赖蔗糖出口的农业国家,一度蜕变成为全球第三大毛衫出口国,亚非集团扮演一定角色。[3][22][19]事实上,毛里裘斯政府对亚非也十分倚重,特别是八十年代首度担任毛里裘斯总理阿内罗德·贾格纳特爵士在竞选连任期间,为了缓和国内高企的失业率,甚至寻求陆增祺增聘2,000名工人。[23]结果陆增祺一口答应,并一下子增聘多一倍合共4,000名工人,让成功连任的贾格纳特甚为满意。[27]为肯定其对毛里裘斯工业和经济发展的支持,陆增祺经毛里裘斯政府推荐下,于1988年元旦授勋名单获英廷颁授爵士勋衔,并于1988年7月27日由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亲自在英国伦敦白金汉宫主持授勋。[28][29][30]香港华人成功获香港政府英国政府以外的其他英联邦政府提名封爵,实属首例之一。[2][3][30][注 1]两年后,陆增祺长兄陆增镛在毛里裘斯政府提名下,又于1990年的英女皇寿辰授勋名单获授CBE勋衔,以肯定其对该国工业的支持。[2][3][30]

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之初,亚非早于1979年便跟北京毛衫厂合作提供设备和技术,并协助开拓市场;[25]其后又于1984年在东莞合资兴建染厂和毛纺厂。[25]1988年,亚非又以中国大陆为基地,开始拓展丝绸业务,并于1990年初作价100万港元购入三家大陆丝绸厂。[25][33]随着亚非集团的业务走上轨道,陆氏兄弟后来买回唐翔千和杨元龙的股份,使集团成为陆家独资经营,并由陆增祺和陆增镛分别出任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和副董事长。[30][33]踏入九十年代中期,陆增祺又委派女儿陆雅仪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考察,进一步开展在国内的投资和生产基地的设立。[2]

晚年生涯

陆氏兄弟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捐助家乡湖州的教育事业,并特别支持湖州师范学院的发展。[25]早于1989年,多年未有回乡的陆增祺在访问湖州期间捐出100万港元,促成湖州师范在1991年建成新教学楼,以陆氏兄弟父亲命名为穆堂楼。[7][25]其后,长兄陆增镛在1991年捐出100万港元,促成湖州师范在1994年建成图书楼,以两人母亲命名为怀瑾楼。[7][25]此后,陆氏兄弟继续多次访问湖州,他们除了于1994年各捐100万港元,为该校建成心源艺术馆和思源体育馆;[9][25]还有在1998年捐出100万港元设立燕英体育馆,以及在2002年捐出100万港元设立熙培专家楼等。[9]

另一方面,陆氏兄弟为湖州师范设立多项奖学金,当中包括在1997年捐出100万港元设立的兴湖教育奖励基金、自2007年起每年捐出10万港元设立的亚非奖学金(后来先后易名陆侯燕英帮困奖学金和陆增镛奖学金),以及2009年设立的大学生赴港交流基金等。[25][34][35][36][37]长兄陆增镛在2008年逝世后,陆增祺于2011年10月在湖州师范设立陆增镛先生纪念馆,以及于2013年出资1,000万人民币设立陆增镛纪念馆教育基金会,其后还先后于2014年、2015年和2018年设立陆增镛教师奖、陆增镛卓越奖学金和陆增祺卓越教学奖等。[35][38][36]为肯定其对该校的支持,陆增祺也是湖州师范学院的名誉院长。[37]

在湖州师范以外,陆氏兄弟也曾为浙江大学设立计算机设计与图形学高科技奖励基金、浙江大学陆氏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基金和陆增祺流体传动及控制高科技奖励基金等,浙大的陆氏研究生教育大楼,也是由他们捐建。[2][3]此外,他曾为浙江教育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前身)设立陆侯燕英励志奖学金。[39]在香港,他为浸会大学设立陆增祺奖学金(Sir Tseng Chi Lu Scholarship),用作奖励该校成绩最优秀的一年级内地生;[40]并且是香港大学基金普通会员和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与浙江大学学生访问计划的赞助人。[3][41][42]

年事渐高的陆氏兄弟自九十年代开始逐步把亚非集团的业务交由陆增祺的女儿陆雅仪打理,至2003年陆增祺正式退任集团董事长一职,并正式由女儿接棒,自己改任董事局名誉主席。[2][38][43]退休后,陆增祺主要活跃于香港、中国大陆美国,投资股票市场成为他的最大兴趣之一。[3][37][44]2016年12月12日,湖州师范举办陆增镛奖学金暨陆增祺九十寿辰庆典,陆增祺在家人陪同下出席,而且再捐出100万人民币支持该校发展。[37]

个人生活

陆增祺的妻子是侯燕英,两人育有一女,名陆雅仪[7][12]参考1997年6月的《香港排名名单》,陆雅仪在香港主权移交前曾任加勒比海国家格林纳达驻香港名誉领事,当时名单上的英文名称冠上夫姓为「Mrs Evelyn LU HUGH」;[45]而曾任亚非纺织集团运行董事和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董的丘伟基,其英文姓名即为「Antonia HUGH」。[9][46]主权移交后,陆雅仪曾改任另一加勒比海国家牙买加的驻港名誉领事,[47]而丘伟基则于2017年起出任牙买加驻华大使[48]另一方面,陆增祺兄长陆增镛也曾在香港主权移交前出任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驻港名领。[49]

香港赛马

1986年2月,香港爆出杨元龙造马案廉政公署采取行动拘捕以香港纺织商人兼马主杨元龙为首脑在内的11人,指控作们涉嫌于1984年至1986年间在英皇御准香港赛马会举办的多场赛马赛事中,以欺诈手段赢取金钱,唆使骑师未尽全力策骑,从而影响赛事结果和从中收受利益。[50]杨元龙其后承认六项串谋造马罪名,结果在1986年9月被判监两年和缓刑两年,以及缴付540万港元罚款。[50][51]至于案中余下10名被告当中,骑师施泰浦和前警司欧阳伯熊两人在被捕后不久获转作控方污点证人[51]而练马师艾骅思以及骑师朴仕能于1986年12月各被判监一年和罚款30万港元,但艾骅思因病获准缓刑两年,[52]至于另一骑师曹达则于同月获当局撤控。[53]

法庭后来于1988年至1989年间审理案中余下五名被告商人陈维廉和邓飞云、以及骑师谭文就、陈毓培和黄润生的控罪。[51]其间,综合控方向法庭提交邓飞云和陈毓培的供词,以及主审法官赖恩的总结,提及当时马圈存在一个称为「上海帮」的赌马集团,以杨元龙为主脑,成员包括陆增祺,并由欧阳伯熊负责赛事研究和分析工作,而杨元龙和陆增祺两人是叔姪之亲。[54][55][56][57]控方透露,杨元龙会在赛马日前联同邓飞云和欧阳伯熊,跟参赛骑师举行会议,计划如何在选定的赛事影响赛果。[57]在赛马当日,邓飞云会在早上向杨元龙提供情报,而欧阳伯熊则负责记下参与骑师的注码,一些马主朋友也会找杨元龙交换内幕消息。[57]到赛事开始前,这些马主朋友会先行离开杨元龙的住处,然后杨元龙通常会由他的姪儿陆增祺带到马场。[57]杨元龙会在马场指示欧阳伯熊,向参与骑师示意是否在某一场赛事影响赛果。[57]

经连串审讯后,控方于1989年把邓飞云转作污点证人,法庭后于同年7月裁定谭文就、陈毓培和黄润生三名骑师罪名成立,各入狱18个月,至于陈维廉其后于同年9月获控方不提证供起诉,终获法庭裁定罪名不成立,当庭获释。[51]虽然陆增祺的名字曾在审讯期间被控方提及为马圈「上海帮」成员之一,但未有因造马一案遭控方起诉。[57]陆增祺在杨元龙案后继续活跃于香港马圈,他后来曾经与丘伟基联合养马,两人名下的马匹包括「华山绿」、「正隆」和「正毅」。[58]另外,陆增祺名下马匹「风尘客」曾于1981年胜出当年马会的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杯[59]

荣誉

相关条目

附注

  1. 海外香港华人获封爵士,早有1957年获颁授KBE勋衔李孝式上校[31]不过,李孝式虽然1901年生于香港和曾于香港皇仁书院受教,但他在1957年获勋时,已定居马来亚多年,并以马来亚联合邦财政部长的身份获勋。[31][32]

注脚

  1. 陈达(1999年),页34。
  2. 〈传奇!这个湖州人打造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美的大集团〉(2017年11月6日)
  3. 〈陆增镛、陆增祺,昆仲相长创辉煌〉(2007年2月28日)
  4. 严佐之(2020年3月5日)
  5. 〈3039刘珏为"抑之"作山水镜心〉(2018年6月)
  6. 林淑玲(2005年),页8。
  7. 〈校友文苑:湖师迁建与陆氏捐赠〉(2016年5月30日)
  8. 蒋小馨、唐晔(2014年),页156。
  9. 〈香港亚非集团名誉主席陆增祺先生访问我校(图)〉(2015年4月10日)
  10. 〈陆增钰告美人提防中共虚伪宣传〉(1960年7月23日)
  11. 〈欢迎反共义士董济平,陆增钰,王玉林等茶会〉(1965年1月19日)
  12. 陈达(1999年),页35。
  13. 钟士元(2001年),页11至13。
  14. Lo (2 December 2016)
  15. Lo (17 May 2019)
  16. 蒋小馨、唐晔(2014年),页156至157。
  17. 蒋小馨、唐晔(2014年),页157。
  18. 蒋小馨、唐晔(2014年),页158。
  19. "Hongkong investors head for Mauritius" (11 May 1986)
  20. 蒋小馨、唐晔(2014年),页159至160。
  21. "Textile men move plant to Mauritius" (7 November 1975)
  22. 陈达(1999年),页36。
  23. 蒋小馨、唐晔(2014年),页160。
  24. "HK knitwear displayed in Milan fair" (19 June 1974)
  25. 陈达(1999年),页37。
  26. "Group Introduction" (retrieved on 28 January 2011)
  27. 蒋小馨、唐晔(2014年),页160至161。
  28. "Supplement to Issue 5117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London Gazette, 30 December 1987, p.41.
  29. "Issue 5155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London Gazette, 13 December 1988, p.13986.
  30. 蒋小馨、唐晔(2014年),页161。
  31. "Supplement to Issue 41089", London Gazette, 4 June 1957, p.3391.
  32. The Asia Who's Who (1958), p.485.
  33. Wong (14 July 1990)
  34. 〈香港亚非集团捐资助学湖州师院〉(2008年10月27日)
  35. 〈湖籍港商十年捐资助学3000万元〉(2016年12月13日)
  36. 沈洁(2016年12月12日)
  37. 〈我校举行陆增镛奖学金设立十周年庆典(图)〉(2016年12月13日)
  38. 〈点赞!我校名誉校长陆增祺先生入选浙江省「最美统战人物」,您的一票至关重要!〉(2019年9月5日)
  39. 〈浙江教育学院"陆侯燕英"励志奖学金颁奖仪式举行〉(2008年10月29日)
  40. "Scholarships / Award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All Disciplines of Study" (retrieved on 2 May 2020)
  41.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oundation Annual Report 2017-18 (2018), p.59.
  42. 〈崇基学院与浙江大学学生访问计划〉(2009年),页6。
  43. 〈名誉院长陆增祺与我校大学生漫谈人生〉(2013年4月2日)
  44. "1085 Singing Wood Dr" (retrieved on 2 May 2020)
  45. Hong Kong Precedence List (June 1997), p.12.
  46. "Antonia Hugh" (retrieved on 2 May 2020)
  47. "G.N. 194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Government Gazette No. 13 Vol. 8. Hong Kong: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26 March 2004.
  48. 〈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张益明接受牙买加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副本〉(2017年1月24日)
  49. Hong Kong Precedence List (June 1997), p.11.
  50. 〈高院审前内庭聆讯,法律问题争辩未完〉(1988年4月21日)
  51. 〈陈维廉获判无罪释放〉(1989年9月8日)
  52. 〈朴仕能即时入狱,艾骅思缓刑两年〉(1986年12月11日)
  53. 〈造马疑案控方暂不起诉,骑师曹达获释百万保款发还〉(1986年12月13日)
  54. 〈欧阳柏雄与陆增祺负责投注输赢纪录,杨元龙若利用姪儿户口付八成赌本〉(1988年5月6日)
  55. Course, Chan, Tang and Ng (26 May 1988)
  56. Wong (23 June 1989)
  57. Wong, Ng, Tai and Gomez (22 July 1989)
  58. 〈陆增祺与丘伟基〉(造访于2020年5月2日)
  59. 〈女皇杯〉(造访于2020年5月2日)

参考数据

英文数据

中文数据

外部链结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