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南朝)
陈朝(557年11月16日-589年2月10日),又称南陈、南朝陈,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由陈霸先代梁所创建,以建康(今南京)为首都。
陈 | |||||||||
---|---|---|---|---|---|---|---|---|---|
557年—589年 | |||||||||
![]() 北周、北齐与陈、后梁对峙图 | |||||||||
京城 | 建康 | ||||||||
国君姓氏 | 陈 | ||||||||
君主 | 5 | ||||||||
• 557年-559年 | 武帝陈霸先(开国) | ||||||||
• 582年-589年 | 后主陈叔宝(亡国) | ||||||||
兴衰 | |||||||||
• 557年11月16日 | 梁敬帝萧方智将帝位禅让给陈霸先,陈朝创建。 | ||||||||
• 589年2月10日 | 隋灭陈之战,后主为隋将韩擒虎俘虏,陈朝灭亡。 | ||||||||
| |||||||||
今属于 | ![]() ![]() ![]() |
陈朝立国时,巴、蜀、汉中已为北周所有,长江以北大部分被北齐所据,即使在巴蜀之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地区,因当地存在着萧梁的残余势力和各据一方的地方豪强,境内尚没有完全统一。陈霸先平定广州,其侄陈文帝陈蒨又打败王琳,逐步稳定了在长江以南、巴蜀以东辖区内的统治。[1]
由于侯景之乱的缘故,梁朝受到的破坏极其之大,百废待兴。导致陈朝创建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南朝已失去不少领土,到陈朝时,虽然北朝分裂为西魏与东魏(后被北周及北齐取代),长江以北为北齐所占,西南(四川)被北周所占,只能依靠长江天险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陈朝在经济文化上比较发达,除了陈后主以外的几位君王也都算得上明主,比起南朝其他三个朝代而言政治情势较为稳定,但在军事上却已难以与北方抗衡,即使北方已分裂为北周及北齐,而且北齐皇帝多为残暴之君,北周由于宇文护专权之故,政治情势在武帝亲政之前也一直不是十分安定,但在武力上南方仍然望尘莫及。
国号
陈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皇帝的姓氏与国号相同的朝代。[2]陈朝国号来自陈霸先即位前被封的陈公、陈王,但陈王的封号来源又有二说,一说认为来自陈王封地中排第一郡的陈留郡[3];另一说为陈霸先的陈姓可能为圣人舜后裔,故梁敬帝封其为陈公[4][5]。
历史
天嘉小康
陈朝刚创建时(557年)面临北朝的入侵,形势十分危急。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带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形势有所好转。陈霸先于559年病逝,其侄陈文帝陈蒨即位,先后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并大力革除前朝萧梁的奢侈之风,使陈朝政治稍为安定。天康元年(566年),文帝死,遗诏太子陈伯宗继位,568年被文帝弟陈宣帝陈顼以陈霸先章太后的名义所废。宣帝继续实行文帝时轻徭薄赋之策,使江南经济逐渐恢复。
文化
首都建康为重要的文化、政治、宗教中心,吸引东南亚、印度的商人及僧侣前来。南朝文化在梁朝时达到巅峰,经历了侯景之乱的文化洗劫,到陈朝时已经进入尾声。文学方面以徐陵为文宗,有文学集《玉台新咏》传世,其中最著名篇章《孔雀东南飞》。艺术方面以姚最的评论《续画品录》影响最大。[11]
君主
君主列表
肖像 | 庙号 | 谥号 | 尊号 | 名讳 | 在世时间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陵寝 | |
---|---|---|---|---|---|---|---|---|---|
— | 太祖[12] | 景皇帝[12] | — | 陈文赞 | ?-? | — | — | — | 瑞陵 |
![]() |
高祖[13] | 武皇帝[13] | — | 陈霸先 | 503年-559年6月26日 | 557年11月12日-559年6月26日 | 永定 | 557年-559年 | 万安陵 |
![]() |
世祖[14] | 文皇帝[14] | — | 陈蒨 | 522年-566年12月26日 | 559年6月26日-566年12月26日 | 天嘉 | 560年-566年 | 永宁陵 |
天康 | 566年 | ||||||||
![]() |
— | — | — | 陈伯宗 | 552年6月20日-570年4月22日 | 566年12月30日-568年11月24日 | 光大 | 567年-568年 | — |
![]() |
高宗[15] | 孝宣皇帝[15] | — | 陈顼 | 530年8月14日-582年2月17日 | 569年2月5日 - 582年2月17日 | 太建 | 569年-582年 | 显宁陵 |
![]() |
— | — | — | 陈叔宝 | 553年12月10日-604年12月16日 | 582年2月20日-589年2月10日 | 至德 | 583年-587年 | — |
祯明 | 587年-589年 |
参考文献
引用
- 张岂之; 王子今; 方光华. . 中华民国: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12月31日: 第409页. ISBN 9789571128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3月13日) (中文).
陈朝立国时,巴、蜀、汉中已为北周所有,长江以北大部分被北齐所据,即使在巴蜀之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地区,因当地存在着萧梁的残余势力和各据一方的地方豪强,境内尚没有完全统一。陈霸先平定广州,其侄陈蒨(文帝)又打败王琳,逐步稳定了在长江以南、巴蜀以东辖区内的统治。
- 徐俊.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1日: 第151页. ISBN 7562222770 (中文).
以帝王姓氏为「国号」,是陈霸先妄图创建陈氏一统天下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史上,姓氏和国号为一,仅霸先一人,或南朝陈一朝。
- 姚思廉. (中文).
今授公相国,以南豫州之陈留、南丹阳、宣城,扬州之吴兴、东阳、新安、新宁,南徐州之义兴,江州之鄱阳、临川十郡,封公为陈公。
- 胡三省. (中文).
武帝既有功于梁,自以为姓出于陈,自吴兴郡公进封陈公;及受命,国遂号曰陈。
- 林宝. (中文).
陈:妫姓,舜后,胡公满受封于陈,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秦有陈涉、陈婴,汉丞相曲逆侯陈平也
- 姚思廉. (中文).
辛未,梁帝禅位于陈……
- 姚思廉. (中文).
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高祖即皇帝位于南郊……
- 姚思廉. (中文).
十四年正月甲寅,高宗崩。乙卯,始兴王叔陵作逆,伏诛。丁巳,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诏曰:「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擗踊,无所迨及。朕以哀茕,嗣膺宝历,若涉巨川,罔知攸济,方赖群公,用匡寡薄。思播遗德,覃被亿兆,凡厥遐迩,咸与惟新。可大赦天下。在位文武及孝悌力田为父后者,并赐爵一级。孤老鳏寡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帛二匹。」
- 《通典》卷7:陈武帝,荆州之西,既非我有,淮肥之内,力不能加。宣帝勤恤人隐,时称令主,阅其本史,户六十万。而末年穷兵黩武,远事经略,吴明彻全军只轮不返,锐卒利器,从此歼焉。至后主灭亡之时,隋家所收户五十万,口二百万。
- 《隋书》卷29:逮于陈氏,土宇弥蹙,西亡蜀、汉,北丧淮、肥,威力所加,不出荆、扬之域。州有四十二,郡唯一百九,县四百三十八,户六十万。
-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陈 于2011 年4 月1 日查阅
- 姚思廉. (中文).
辛巳,追尊皇考曰景皇帝,庙号太祖;皇妣董太夫人曰安皇后。追谥前夫人钱氏号为昭皇后,世子克为孝怀太子。立夫人章氏为皇后。
- 姚思廉. (中文).
秋八月甲午,群臣上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
- 姚思廉. (中文).
六月甲子,群臣上谥曰文皇帝,庙号世祖。
- 姚思廉. (中文).
二月辛卯,上谥孝宣皇帝,庙号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