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鼎文

钟鼎文1914年4月29日—2012年8月12日),台湾诗人,中华民国安徽省舒城县人,与覃子豪纪弦并称为台湾现代诗「三老」。

钟鼎文
钟鼎文获颁国际桂冠诗人联盟国际桂冠诗人奖
出生(1914-04-29)1914年4月29日
 中华民国安徽省舒城县
逝世2012年8月12日(2012岁—08—12)(98岁)
台湾台北荣民总医院
职业诗人
作家
编辑
国大代表
国籍 中华民国
创作时期现代
奖项中国文艺奖章
国际桂冠诗人联盟国际桂冠诗人奖
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敬老奖
配偶向荃
亲属钟吉康(父)
刘氏(母)
钟庆韫(姊)
钟庆英(姊)
钟庆敏(姊)

生平

早年

1914年4月29日,钟鼎文出生于安徽省舒城县缸窑乡钟家畈(今舒城县城关镇邓岗村),本名钟国藩,小名庆衍,为家中子,家中有三姊钟庆韫、钟庆英、钟庆敏,父钟吉康为安庆市执业律师,母刘氏。1927年,钟鼎文就读安徽省立第一中学(今安庆第一中学),国文老师为时任《皖报副刊主编的狂飙社诗人高歌高长虹之弟)。高歌把钟鼎文的第一首现代诗〈塔上〉发表于《皖报》副刊,并将「藩」字拆字成「番草」二字作为钟鼎文的笔名[1]

1929年,钟鼎文得罪当时安徽省政府教育厅厅长,而在中国国民党清党中被通缉并遭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开除学籍,在父亲安排下逃往上海租界[1]。钟鼎文逃进上海租界后,就读洪琛主办的现代艺术研究所;现代艺术研究所停办后,改就读中国公学大学部政治经济学系。1932年,中国公学在一·二八事变中被毁,钟鼎文转学北京大学就读至毕业。

1933年,钟鼎文将本名「国藩」改为「鼎文」,留学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社会学科哲学系。1936年,钟鼎文从京都帝国大学社会学科哲学系毕业返国,才知道父母在他留学日本期间遭土匪杀害[1];同年,钟鼎文担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官,教导革命哲学与日文,兼任复旦大学教授。1937年,钟鼎文受邀创办并担任上海《天下日报》总编辑,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辞职。1937年3月,《天下日报》创刊,钟鼎文邀请艾青担任副刊主编。

抗战与内战时期

1937年8月,淞沪会战开始,《天下日报》停刊,钟鼎文加入舒城县抗敌后援会,发动民众团结抵抗侵华日军,在《皖报》发表〈安徽省全面动员计划书〉并送请安徽省政府参考,获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聘为参议。

1938年,钟鼎文与向荃结婚,婚后被调到汉口市,受韦贽唐邀请赴桂林市担任《广西日报》总编辑,并邀艾青担任副刊主编。不久,三民主义青年团广西支团成立,钟鼎文担任宣传组组长;两个月后,辞去《广西日报》总编辑,专任三民主义青年团广西支团宣传组组长兼代理书记。不久,钟鼎文被广西绥靖公署广西省政府聘为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参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桂林行营后又被聘为少将设计委员。

1939年春季,钟鼎文家与艾青家从桂林市郊区搬进《广西日报》职员宿舍,向荃被送往义乌县艾青家里待产,钟鼎文前往重庆市受训。1939年10月23日,安徽省主席廖磊病逝,李品仙继任安徽省主席,聘钟鼎文担任机要室主任;后李品仙成立安徽省党政军总办公厅,任命钟鼎文担任主任秘书兼机要组长。1940年秋季,李品仙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下设置文化工作委员会,钟鼎文被调任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主任。1942年春季,三民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钟鼎文被推选为安徽省首席代表,并当选中央候补干事,留守重庆市,担任中央团部秘书,至1945年对日抗战胜利前夕止。

1945年至1946年,钟鼎文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处文书处长。1947年,钟鼎文于舒城县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安徽省代表

来台

1949年,钟鼎文随国民政府撤退来台湾,此后历任《自立晚报》、《联合报》主笔,为《联合报》【黑白集】专栏作者群之一。1951年,时任《自立晚报》总主笔的钟鼎文向行政院政务委员蒋经国提议《自立晚报》复刊,《自立晚报》于同年9月21日复刊[2];同年,钟鼎文邀纪弦与葛贤宁共同创办及主编《自立晚报》【新诗周刊】,又请张道藩担任【新诗周刊】刊头题字。

1954年3月,钟鼎文与余光中、覃子豪等人成立蓝星诗社。1967年,钟鼎文以现代诗〈饥饿者及其他〉获颁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文艺创作奖(中山文艺奖)[3],又联合诗界于台北市武昌街筹组中华民国新诗学会并担任第一任理事长。

1969年,钟鼎文与菲律宾诗人Amado Magcalas Yuzon美国诗人Lou Lutour、印度诗人Krishna Srinivas等人创办国际桂冠诗人联盟(United Poets Laureate International,简称UPLI)[4],钟鼎文与王大任联合台湾现代及古典诗人组成代表团出席在马尼拉举行的第1届世界诗人大会(The World Congress of Poets,简称WCP)。1973年,国际桂冠诗人联盟于台北市圆山大饭店举办第2届世界诗人大会,钟鼎文担任第2届会长;同年,钟鼎文联合世界各国诗人代表,在美国加州登记成立世界艺术文化学院(WAAC),自任主席至1994年。世界诗人大会每年在全世界各地召开,钟鼎文带着中华民国的国号和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在世界各国通行无阻,没有因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而受到排挤[5]

晚年

1989年,钟鼎文得到中国文艺协会第30届中国文艺奖章荣誉奖章。1996年8月,钟鼎文与纪弦获颁中国诗歌艺术学会第1届诗歌艺术奖诗歌艺术贡献奖[6]。2003年3月15日,钟鼎文获颁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世界华文文学奖终身成就奖[7]。2006年12月30日,在普音文化于台北市主办的蒙古诗人门都右(G. Mend-Ooyo)诗集《无尽的凝望》新书发表会中,钟鼎文获颁世界艺术文化学院终身成就奖[8]

钟鼎文也曾获颁国际桂冠诗人联盟国际桂冠诗人奖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敬老奖[9]等。

2006年1月9日,向荃病逝于台北市宏恩医院,享寿93岁[10];2006年9月,向荃移灵至安徽省,葬于祖居后山的「春秋陵园」,墓前预立她与钟鼎文的合葬碑[11]。2008年4月,钟鼎文回安徽为向荃扫墓,返回台湾前一天受安徽大学文学院邀请演讲,演讲内容是他一生关切的三件事:㈠新诗的发展,㈡正体中文的未来与简体中文的使用,㈢社会主义的本质。2008年5月向荃冥寿当天,钟鼎文休克3次,住进加护病房,4天后出院。

2012年8月12日16点53分[5],钟鼎文因心脏衰竭逝世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嵩寿100岁[12],最后一首诗为〈留言〉:

让我将我不朽的爱,留给世界;
将我难忘的恨,带进坟墓。

一片浮云飘过大海,是我的生命;
一阵微风吹过花丛,是我的感情。

我祈祷的手将变作树,伸向穹苍;
我含泪的眼将变作星,俯瞰大地。

亲爱的母亲,亲爱的故乡,我太倦困了,
让我回到你们的怀抱里,久久地安息吧![5]

2012年8月31日上午11时30分,钟鼎文家属于台北市第二殡仪馆怀亲厅举行钟鼎文公祭,灵堂设于台北荣民总医院怀恩堂。[13]

著作

  • 《三年》:安徽省文化委员会1940年初版。
  • 《行吟者》:台湾诗坛杂志社1951年5月初版。
  • 《山河诗抄》:正中书局1956年1月台初版。
  • 《白色的花束》:蓝星诗社1957年6月初版,国家图书馆2010年10月29日转制PDF版(ISBN 978-986-091-001-8)。
  • 《国旗颂》:中央日报社1962年初版。
  • 《雨季》:台湾省政府新闻处1967年11月初版。
  • 《宝岛风采》(合著):台湾省政府新闻处1996年12月初版。

注释

  1. 卢国才,〈钟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华侨新报》2012年8月24日。
  2. 刘正伟,〈现代诗坛的推手──前辈诗人钟鼎文先生专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乾坤诗刊》第42期(2007年夏季号,2007年4月出刊)。
  3. 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历年文艺创作奖得奖人名单 存盘,存档日期2014-01-16.
  4. 卢国才,〈诗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华侨新报》2010年1月8日。
  5. 向明,〈含泪读诗怀钟老〉,《联合报》2012年8月23日D3版(联合副刊)。
  6. 李瑞腾 总编辑,《1996年台湾文学年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97年6月出版,第277页。
  7. 陶念文,〈世界华文文学奖颁奖──钟鼎文获颁终身成就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华日报》2003年3月16日4版。
  8. 普音文化 新闻稿,〈无尽的凝望~蒙古‧台湾‧诗歌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9. 林行健 马尼拉2004年6月26日专电,〈菲华报人施颖洲荣获菲国黎萨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通信社2004年6月26日。
  10. 赖益成,〈向荃女士告别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海棠艺术总站》2006年1月20日。
  11. 钟鼎文,〈还乡:送亡妻骨灰,回故乡入土〉,《联合报》2006年10月26日E7版(联合副刊)。
  12. 丹墀,〈诗人钟鼎文8月31日公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联合报》2012年8月21日D3版(联合副刊)。
  13. 台北讯,〈资深新闻人 钟鼎文公祭〉,《联合报》2012年8月24日A8版。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