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安山 (台灣)
錫安山,原名雙連堀,是一處位於台灣高雄市那瑪夏區(原屬甲仙鄉[3])的國有山坡地,為那瑪夏區布農族傳統領域[4],截至2015年,錫安山有300名居民。
錫安山 | |
---|---|
坐标: 23.2090839248146°N 120.66090736144278°E | |
位置 | 高雄市那瑪夏區 |
開墾 | 1963年 |
定居 | 1965年 |
政府 | |
• 类型 | 宗教社區 |
海拔[1]:512 | 980 公尺(3,220 英尺) |
人口(2015) | |
• 總計 | 約300人[2] |
網站 | https://ziongjcc.org/zh/zion/zion_01.html |
發展沿革
1963年,原本隸屬於臺南市教會聚會所(又稱為「臺南市召會」)的洪以利亞(原名洪三期)、張約翰(原名張國勝)、朱約拿(原名朱隸華)等人來到杳無人煙的高雄縣甲仙鄉雙連堀開墾[3];1965年,洪以利亞遇見了重建宗教組織新約教會的江端儀,並歸信了該教會,請教會的信徒一同發展雙連堀[5]:156。
1967年,江端儀之女兒張路得把雙連堀取名為「錫安山」[6]:367。新約教會認為,錫安山就是基督教先知以賽亞所預言「耶和華殿的山」,萬民要歸到此山上,此後更多信徒上山朝聖;洪以利亞亦在1978年宣佈,該處被神選為今天的錫安山[5]:156。《新世紀宗教研究》指出,新約教會上述建構聖地的模式,相近於早期猶太人宣稱錫安為耶和華所揀選[7]:102。1979年5月10日,接掌新約教會的洪以利亞正式在錫安山定居,同工(牧師)反對他這樣做,認為他這樣是放下了新約教會的文字工作、以及其他地方教會;洪以利亞反駁指,是神要求他住在錫安山,有如摩西留在西奈山一樣,離開錫安山就像離開神,此後同工的態度有所轉變[6]:370–371。
在1977年7月,台灣的戶政部門整編門牌號碼,錫安山上的信徒總共獲得12個以「北平巷」為名的門牌[6]:369。但是,由於當時台灣正處於戒嚴時代,政府不接納錫安山這樣的社區,將原本在行政區上屬於甲仙鄉(現甲仙區)的雙連堀,劃入三民鄉(現那瑪夏區),從此不需要辦理入山證的雙連堀,成為山地管制區,警方也設立檢查哨,開始要求信徒辦理入山證,之後更停辦入山證,以阻止信徒入山[3]。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在1980年推行「清岳專案」,以警力驅逐上錫安山的信徒[8]。錫安山尚有剩餘信徒,台灣政府當局又進行了多次搜山,並先後以徵兵、法院傳票和警方約談為由,要求其他信徒離開錫安山[9]。結果,所有信徒在1980年4月後不能合法居於錫安山上[5]:157。政府希望新約教會信徒不要在錫安山上聚居,否則政府難以管理;新約教會內部提出了兩種處理方式,一是以法律手段重返錫安山,二是指控政府侵犯宗教自由、並把此事件定位為對信徒的考驗[5]:157。
政府與新約教會展開法律訴訟,不少錫安山上的信徒回到地方教會,山上原本的12戶人家剩下3戶不願意離開;甲仙教會豬舍改為聚集中心,收容不欲離開錫安山的三家人[6]:371–372。其後,行政法院裁定新約教會信徒一方勝訴,數百名警員來到錫安山破壞信徒的房屋、農作物以及其他財物;數名抵抗警方行動的信徒遭到逮捕,並因「竊佔他人之不動產」的罪名而被法院判囚六個月[1]。
1986年至1987年,新約教會信徒隨着訴訟得利而陸續返回錫安山;此後,政府與新約教會仍有零星衝突[9]。1987年8月1日,信眾曾經藉著到法院出庭於總統府前,高舉「蔣經國是暴君,國民黨是暴政,暴君必滅,暴政必亡」的看板[10]。戒嚴時代完結後,中華民國政府對錫安山的態度轉為放任,高雄市政府更把錫安山視作景點[11]。
宗教建築
前往錫安山的路上有一座名為「基路伯大門」的雕塑,象徵耶和華派天使守護聖山,門的前方有一顆刻上「錫安保障」的大石,意指錫安山是錫安、是大衛王的王國,同時預告神意國度來臨[7]:102。錫安山上建造了《聖經》提到的紀念神蹟建築物,山上有一座象徵大衛城的城門、一座紀念洪以利亞夢見上帝的祭壇、以及一座聖殿[7]:102。
信徒生活
經濟模式
錫安山奉行資源公用、公有的共產經濟模式,山上信徒的日常所需完全由集體提供,炊事由專門的信徒負責,信徒的房屋由其他信徒幫忙興建;所有信徒每月獲發2,000新台幣作零用錢,但不會獲得工资[12]:8–9。錫安山發展的產業有加工、觀光和農作物銷售,信徒販售標榜天然、有機的農作物,這些產品既售予到訪錫安山的遊客,亦通過新約教會的據點向外出售,令錫安山的經濟有不少改善;由於新約教會在海外的據點出產其他農作物,台灣的錫安山亦售賣南太平洋珍珠、新西蘭羊毛製品、南非大豆等產品[12]:4, 9。333
教育
錫安山上設有名為「伊甸家園」的學校,以「神國教育」為理念、並《聖經》為根本,教導學生學習敬神愛人[13]:28。班級結構方面,「伊甸家園」採取小班教學,班級分為兒童班、少年班(相當於國民中學)、青年班(相當於高級中學一至二年級)、實習班(相當於高級中學三年級)以及大青年班(相當於大學課程);課程內容方面,「伊甸家園」的學生上午要學習語文、數學、自然科學等學科,下午學習務農、演奏樂器、修理電器等技能[13]:28[2]。錫安山的教師批評,台灣教育的教材灌輸了進化論等「違背真理的內容」,考試範圍包含把媽祖、關公奉為神明的內容,又鼓勵學生進行打坐、禪定等佛教修行行為;她認為,信徒之所要以子女接受體制外的教育,就是為了令他們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14]。
1997年,逾200名新約教會信徒子女集體輟學,轉到錫安山的「伊甸家園」,進行體制外教育但無法與外界學制銜接[13]:28。2014年實驗教育參法通過後,政府將之納入「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符合體制規範;截至2015年,錫安山上的學生共有33人[2]。
爭議
錫安山的信徒面臨戶籍、入山證、租約等方面的爭議,而且涉嫌在國有林地砍伐林木,因而陷入不少法律訴訟[12]:8。
新約教會信徒安排子女不就讀主流學校,而到錫安山上接受教育,此舉曾一度在台灣引發關於教育選擇權的爭議[13]:28。2004年,台灣一對虔誠信仰新約教會的父母不讓女兒上學,該父親為了專注於教會事務而辭去月入逾十萬新台幣的工作,引起女童祖父母不滿;中華民國教育部對女童的父母作出勸導,父親同意考慮申請在家教育,從而符合法律規定[15]。學者王以仁認為,父母在兒女未有獨立能力時安排他們「離開世俗」,會造成銜接和適應上的問題[15]。
參考資料
- 邱國禎. . 前衛出版社. 2007. ISBN 9789578015364.
- 徐白櫻. . 聯合報. 2015-03-07 [2016-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
- . [2022-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3).
- . 原視新聞. 2009-08-23 [2016-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3).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3. ISBN 9789571133386.
- 彭菲. . (PDF). [2016-03-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3-29).
- 釋了意. 3 (3). 宗博出版社. 2005.
- 8.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6.
- . 錫安山全球資訊網. [2016-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3).
- . [2015-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 . 今日新聞. 2009-08-23 [2016-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0).
- 朱肇華. (PDF). 政治與宗教:既神聖又富爭議的連結學術研討會. 國立中山大學. 1995 [2016-03-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18).
- 秦夢群. . 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5. ISBN 9789571179261.
- . 錫安山. [2016-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
- . 台灣蘋果日報. 2004-09-03 [2016-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