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解
生平
早年
《史记》记载郭解相貌平平(不及中人),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年轻时心狠手辣,看人不合意就亲手杀过不少人。后来亡命天涯,做雇佣打手、藏匿罪犯、私铸铜钱、掘坟盗墓一类的违法行径也数不胜数。不过运气好,窘迫时常得逃脱或大赦。
成年
郭解成年之后,行为上开始有所收敛,喜欢散财结义、自负侠义,但是为霸乡里、心狠手辣的作风依然。同时他重义轻财,喜欢结交官吏和当地豪杰,如果与他习气相投,既是有仇也愿意以德报怨。不少人都称赞他的作风,并愿意听他驱使。
郭解对人恭敬,到县府办事都步行,不敢驾马车。他受托到其他的郡县、王国去替人协调事情,如果能成的,一定把事情办成,如果办不成的,也协调到两方都满意,然后才敢去赴委托人的酒宴。
《史记》记载郭解的事迹是如下几件:
郭解的外甥(其姊之子)与人喝酒时,仗着舅父的势力,敬酒敬得过头,强要对对方灌酒,激怒对方而被杀死。郭解姊姊想要郭解为其子报仇,郭解反而认为是自己外甥欺人太甚,不顾姊姊给他的压力,宽恕凶手,因其义举受人敬重。
郭解出外,声势浩大,路人皆纷纷躲避。有人刻意蹲在路边瞪着他,不走。郭解说:“同乡都不敬重我,是我品德不修。”阻止他的门客杀此人。问了那个人的姓名,并交代县尉、县史照顾他,于是县府没有向此人收取傜役费用。那人知道后,向郭解肉袒谢罪。
洛邑有相仇的两个大家族,当地贤人和门阀都有人居间调停不成。郭解虽是外地人,也应邀帮忙调停。郭解非常低调地夜里来,由于郭解声望特高,两方不敢不卖面子给郭解,才勉强谈和,但调停成功后,郭解居然交代他们不要使外人知道自己来过,以免先前来调停的人失了颜面。还要他们假装继续争执,直到当地的名人出来调停,再和解,卖面子给当地的大人物。
迁入茂陵
汉武帝预定他的墓所在地为茂陵(今陕西兴平),强迫全国各地富豪移民至此。郭解资产不到搬迁的标准,但被列在移民中。卫青为他对汉武帝说话,汉武帝反驳:「如果一个平民能请得动大将军替其说情,那他家绝对不穷。」郭解家只好迁移。同郭解往来的人送他西徙的共出一千余万文铜钱。
因为是轵县的杨姓县掾将郭解的姓名报上去,郭解家才被迁到茂陵,郭解侄儿报复杨县掾,杀了杨县掾并把他砍头。后来杨县掾的父亲杨季主也被人所杀,杨家派人去上访告状,途中又被杀死。汉武帝得知后,下令公家严办,郭解随即把家人安置在夏阳,自己则逃亡到临晋。当地的籍少翁并不认识郭解,但是协助他出关,郭解逃到太原后,被人告发,籍少翁竟然自杀,以断官府的线索。过了许久后郭解被抓住,但是列出他所犯的罪,都在大赦之前,理应接受赦免。
后裔
- 郭梵:曾孙,西汉时任蜀郡太守
- 郭伋:玄孙,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光武帝时历任中山太守、颖川太守。及卢芳据北部,转为并州牧。光武帝建武22年辞官,拜为太中大夫,次年卒,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