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寮庄
行政區劃
貢寮庄在清治時期及日治時期初期屬三貂堡的庄,在1896年3月隸屬「臺北縣基隆支廳」,在1897年7月1日隸屬「頂雙溪辨務署」。1899年7月21日,頂雙溪辨務署被併入「基隆辨務署」[1]。1901年11月11日,臺灣的行政區劃改為二十廳,貢寮地區隸屬「基隆廳頂雙溪支廳」。1903年11月1日,基隆廳實施街庄整併,貢寮地區被整併為以下12個庄,並被劃分為第10、11、12區[2]。
- 三貂堡:槓仔藔庄、大石壁坑庄、長潭庄、枋脚庄、下雙溪庄、遠望坑庄、田藔洋庄、澳底庄、丹裡庄、撈洞庄、社里庄、鷄母嶺庄[3]
1905年7月1日,貢寮地區改劃分為槓仔藔區、澳底區[4]。1909年10月25日,基隆廳被併入臺北廳,貢寮地區隸屬「臺北廳頂雙溪支廳」。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區廢除,街庄改為大字,「槓仔藔」改稱「貢寮」;前述12庄合併為臺北州基隆郡「貢寮庄」,轄域內分為貢寮、大石壁坑、長潭、枋脚、下雙溪、遠望坑、田寮洋、澳底、丹裡、撈洞、社里、鷄母嶺等12個大字。
- 貢寮大字下有「貢寮」、「內寮」小字名
- 下雙溪大字下有「下雙溪」、「坑子內」小字名
- 遠望坑大字下有「遠望坑」、「草嶺頂」小字名
- 田寮洋大字下有「卯澳」、「荖蘭」、「萊萊」、「虎子山」、「嶐嶐」、「荖寮」、「入桂」、「挖子」、「龜媽坑」、「中心崙」、「新社田寮」小字名
- 社里大字下有「舊社」、「水返港」小字名
- 澳底大字下有「澳底」、「火炎山」、「石壁坑」小字名
- 丹裡大字下有「鹽寮」、「內寮」、「文秀坑」、「尖山脚」小字名
- 鷄母嶺大字下有「鷄母嶺」、「土地公嶺」、「巫里岸」小字名
- 撈洞大字下有「撈洞」、「蚊子坑」、「南勢坑」、「北勢坑」小字名[5]
二戰後,貢寮庄在1946年1月16日改為臺北縣基隆區貢寮鄉。1950年8月,縣轄區廢止,貢寮鄉直接隸屬臺北縣。
原街庄 | 1903年 | 1905年 | 1920年-1945年 | 1946年 | ||
---|---|---|---|---|---|---|
區 | 區 | 街庄 | 街庄 | 大字 | 鄉鎮 | |
槓仔藔庄、內打林庄、楣竹藔庄、內藔仔庄 | 第10區 | 槓仔藔區 | 槓仔藔庄 | 貢寮庄 | 貢寮 | 貢寮鄉 |
外打林庄 | 大石壁坑庄 | 大石壁坑 | ||||
長潭庄 | 長潭庄 | 長潭 | ||||
枋脚庄 | 枋脚 | |||||
下雙溪庄 | 第11區 | 下雙溪庄 | 下雙溪 | |||
遠望坑庄 | 遠望坑庄 | 遠望坑 | ||||
萊萊庄、福隆庄、福連庄、新社庄 | 田藔洋庄 | 田寮洋 | ||||
澳底庄(部分) | 第12區 | 澳底區 | 澳底庄 | 澳底 | ||
澳底庄(部分)、丹里庄、文秀坑庄 | 丹裡庄 | 丹裡 | ||||
蚊仔坑庄、龍洞庄 | 撈洞庄 | 撈洞 | ||||
水漲港庄、舊社庄 | 社里庄 | 社里 | ||||
鷄母嶺庄 | 鷄母嶺庄 | 鷄母嶺 |
庄長
人口
大字別 | 內地人 | 台灣人 | 中華民國人 | 小計(人) |
---|---|---|---|---|
貢寮 | 16 | 2,013 | 0 | 2,029 |
大石壁坑 | 0 | 269 | 0 | 269 |
長潭 | 0 | 373 | 0 | 373 |
枋脚 | 5 | 347 | 0 | 352 |
下雙溪 | 12 | 789 | 1 | 802 |
遠望坑 | 0 | 324 | 0 | 324 |
田寮洋 | 35 | 2,905 | 0 | 2,940 |
澳底 | 5 | 1,391 | 1 | 1,397 |
丹裡 | 0 | 1,614 | 0 | 1,614 |
撈洞 | 2 | 992 | 1 | 995 |
社里 | 0 | 874 | 0 | 874 |
鷄母嶺 | 0 | 1,034 | 1 | 1,035 |
小計 | 75 | 12,925 | 4 | 13,004 |
設施
行政
- 貢寮庄役場
- 基隆稅關澳底監視署
- 貢寮警察官吏派出所
- 枋腳警察官吏派出所
- 新社警察官吏派出所
- 卯澳警察官吏派出所
- 澳底警察官吏派出所
- 蚊子坑警察官吏派出所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