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庄
金山庄为1920年至1945年间存在之行政区,辖属台北州基隆郡,金山庄役场位于下中股田心子。金山庄在二战后改制为金山乡,今新北市金山区。
金山庄 | |
---|---|
基隆郡的庄 | |
1920年-1945年 | |
首府 | 下中股田心子114-4番地 |
面积 | |
• 1939年 | 49.2132平方(19.0013平方英里) |
人口 | |
• 1939年 | 10460 |
政府 | |
庄长 | |
• 1920年-1930年 | 赖崇璧 |
• 1944年-? | 福田梅太郎 |
历史 | |
• 成立 | 1920年 |
• 废除 | 1945年 |
行政分区 | 11大字 |
今属于 | 新北市金山区 |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历史
- 1934年9月4日,金山庄役场迁移至下中股大字田心子104-1番地。
- 1935年10月11日,为了让民众更了解即将到来的1935年台湾市会及街庄协议会员选举,金山庄役场于早上10:00举办了一场仿真选举会(日语:/)。中午12:00投票终了,下午13:00进行开票。
行政区划
金山庄在清治时期及日治时期初期属金包里堡的庄,在1896年3月隶属「台北县基隆支厅」,在1897年7月1日隶属「金包里辨务署」,金山地区被划分为8个区[1]。1899年7月21日,金包里辨务署被并入「基隆辨务署」[2],并被划分为第4、5区[1]。1901年11月11日,台湾的行政区划改为二十厅,金山地区隶属「基隆厅金包里支厅」。1903年11月1日,基隆厅实施街庄整并,金山地区被整并为以下4个庄[3]。
- 金包里堡:顶中股庄、下中股庄、顶角庄、中角庄[4]
1905年7月1日,金山地区改划分为「金包里区」[5]。1909年10月25日,基隆厅被并入台北厅,金山地区隶属「金包里支厅」。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区废除,街庄改为大字;前述4庄合并为台北州基隆郡「金山庄」,辖域内分为顶中股、下中股、顶角、中角四个大字。
- 下中股大字下有「南势湖」、「焿子坪」、「坑子内」、「南势」、「田心子」、「月眉」、「龟子山」、「水尾」、「磺港」、「金包里」、「社寮」、「仑子顶」小字名
- 顶中股大字下有「三重桥」、「大孔尾」、「死磺子坪」、「林口」、「茅埔头」小字名
- 顶角大字下有「马鞍格」、「磺溪头」、「竹子山脚」、「牛埔子」、「葵扇湖」、「倒照湖」、「六股林口」、「顶六股」、「下六股」、「潭子内」、「曲尺坑子」、「三界坛」、「半岭子」小字名
- 中角大字下有「西势」、「清水」、「万里阿突」、「尖山子」、「西势湖」、「跳石」、「𣸣水」、「大水堀」小字名[4]
二战后,金山庄在1946年1月16日改为台北县基隆区金山乡。1950年8月,县辖区废止,金山乡直接隶属台北县。
原街庄 | 1903年 | 1905年 | 1920年-1945年 | 1946年 | ||
---|---|---|---|---|---|---|
区 | 区 | 街庄 | 街庄 | 大字 | 乡镇 | |
南势湖庄、磺溪仔庄焿仔坪、磺溪仔庄后湖仔、磺溪仔庄大磺仔、南势庄、公馆仑庄、水尾庄、磺港庄、金包里街、仑仔顶庄 | 第4区 | 金包里区 | 下中股庄 | 金山庄 | 下中股 | 金山乡 |
三重桥庄、大孔尾庄、林口庄 | 第5区 | 顶中股庄 | 顶中股 | |||
磺溪头庄、竹仔山脚庄、倒照湖庄、六股庄、三界坛庄、西势湖庄半岭仔 | 顶角庄 | 顶角 | ||||
清水庄、西势湖庄尖石庄、西势湖庄西势湖、跳石庄、五爪仑庄大水堀 | 中角庄 | 中角 |
人口
大字别 | 内地人 | 台湾人 | 中华民国人 | 小计(人) |
---|---|---|---|---|
下中股 | 65 | 5,183 | 41 | 5,289 |
顶中股 | 5 | 484 | 0 | 489 |
顶角 | 0 | 2,499 | 11 | 2,510 |
中角 | 1 | 2,465 | 9 | 2,475 |
小计 | 71 | 10,631 | 61 | 10,763 |
设施
名所旧迹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