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
范宽(约950年—约1032年),字中立,一说名中正,字仲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于五代末,北宋画家。因为性情宽厚豁达,不拘成礼,嗜酒好求道,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1]。
范宽 | |
---|---|
![]() | |
出生 | 约950年 |
逝世 | 约1032年 |
国籍 | 五代、北宋 |
知名于 | 山水画 |
知名作品 | 《谿山行旅图》 |
运动 | 北宋三家、北宋四家 |
范宽擅长山水画,初与关仝、李成同为北方山水画派三大主流,并列「北宋三大家」[lower-alpha 1][lower-alpha 2],后又与董源[lower-alpha 3]、李成并称「宋三家」[lower-alpha 4];艺术成就使得范宽与同为华原人的柳公权合称「柳范」[4]。
2004年,美国《生活》杂志将范宽评为「上一千年对人类最有影响的百大人物」第59位。
风格
范宽早年师从荆浩及李成,后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自成一家。
范宽长年隐居终南山及太华山,善与山传神[2];着重写生与用心领会,多取材自家乡陕西关中一带雄阔壮美的山岳,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lower-alpha 5]。其画作主山堂堂,显显如恒岱,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5];峰峦浑厚,势壮雄强[1];溪山深虚,水若有声[5],水际作突兀大石[6];真石老树挺生笔下[7],石澜烟林深[8],让观画者有远望不离座外之感[7]。
范宽笔力老健,枪笔俱匀,人屋皆质[1],不取繁饰,写山真骨[7];善用雨点皴[lower-alpha 6]和积墨法,山顶好作密林[6],以致如行夜山般的沉郁效果[1],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米芾认为范宽用墨太多是一大特色,但亦容易落得土石不分[5]。相较于李成画作「如对面千里,秀气可掬」,王诜形容李成与范宽的画风正好一文一武,互为对比。
范宽也是一位画雪景圣手,故生平画作泰半为独门的雪景山水,阔景甚伟[lower-alpha 7],好画冒雪出云之势,尤有气骨[7],见之使人凛凛[3],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lower-alpha 8]。
影响
范宽不仅是驰名当代的绘画大师,画作在汴京与洛阳[1]间获得极高好评,自宋朝开始,就是画家们学习和摹仿的对象,北宋后期的李唐好学范宽,其后又有南宋马远及夏圭等人学习李唐,使得整个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几乎系出范宽一脉,此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浙派的戴进、清朝的「金陵画派」,以至近代的黄宾虹等历代大师,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
评价
- 刘道醇:「宋有天下,为山水者,惟(范)中正与(李)成称绝,至今无及之者。……范宽以山水知名,为天下所重。……自古无法,创意自我,功期造化亦列神品。……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皆所谓造乎神者也。」[7]故与李成齐名,并称「李范」。
- 郭若虚:「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1]是为「北宋三大家」,谓之「三家山水」。
- 郭熙:「今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12]
- 后世将同为北方山水画派的荆浩、关仝、李成、范宽并称「荆、关、李、范」。
- 苏轼虽然非常推崇范宽,但觉得其画「微有俗气」,与当时文人们欣赏的淡雅风格略有不符。
- 《宣和画谱》:「天下皆称(范)宽善与山传神,宜其与关(仝)、李(成)并驰方驾也。」[2]
- 米芾:「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无人出其右。」[5]
- 后世将李成、范宽、郭熙、米芾并列「北宋四大家」,世称「李、郭、范、米」。
- 赵孟𫖯:「画山,皆写秦陇峻拔之势。大图阔幅,山势逼人,真古今绝笔也。」
- 汤垕:「宋画家山水超绝唐世者,李成、董元、范宽三人而已,尝评之董元得山之神气,李成得体貌,范宽得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3]是为「宋三家」。
- 后世将同为华原人的范宽与楷书四大家之一的唐朝书法家柳公权合称「柳范」,以表彰二人艺术上的成就。[4]
- 董其昌评价范宽的《谿山行旅图》为「宋画第一」。
- 王铎:「博大奇奥,气骨玄邈,用荆、关、董、巨运之一机,而灵韵雄迈允为古今第一」。
- 徐悲鸿:「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谿山行旅图》,大气磅礡,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全幅整写,无一败笔,北宋人治艺之精,真令人倾倒。」[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