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芳濟書院 (香港)

聖芳濟書院英語:),俗稱濟記或九濟,是一所位於九龍油尖旺區,由聖母昆仲會(F.M.S.)營辦的著名傳統天主教男子英文中學,該校學生習慣被稱為「濟記仔」或「Xaverian」,現任校長為梁文輝先生。

聖芳濟書院
聖芳濟書院校徽
地址 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大角咀詩歌舞街45號
类型資助中學
宗教背景天主教
辦學團體聖母昆仲會
创办日期1955年
校監陳運財修士
校長梁文輝先生
性别男校
语言环境英語
校訓溫良剛毅
拉丁語:Suaviter in Modo Fortiter in Re
英語:Gentle in Manner,Resolute in Action
校色  綠色
  白色
校刊《芳泉 Xaverian》
-溫社 Yellow House
-良社 Blue House
-剛社 Red House
-毅社 Green House
聯繫學校荃灣聖芳濟中學
電話號碼+852 2393 2271
传真號碼+852 2391 6101
学校网址http://www.sfxc.edu.hk
聖芳濟書院
汉语名称
汉语聖芳濟書院
英文名称
英文St. Francis Xavier's College
聖芳濟書院坐落於九龍油尖旺區大角咀詩歌舞街45號
聖母昆仲會與聖芳濟書院的聯繫

1891年(光緖十七年),聖母昆仲會修士到訪大清,並於1893年(光緒十九年)受耶穌會邀請到聖芳濟書院 (上海)教學。他們其後於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倉皇逃難來到英屬香港,在聖馬丁書院執教,從此展開了教育的使命。1955年12月9日,全體師生則遷往此校現址上課。此校為突顯與上海聖芳濟書院的聯繫,正式命名為聖芳濟書院

聖芳濟書院的知名校友包括武打明星李小龍、歌手許冠傑、藝人曾志偉香港商業電台高層陳志雲、作曲家伍仲衡、政商界名人包致金范鴻齡等。

歷史

上海聖芳濟書院
1956年的聖芳濟書院

1891年,聖母昆仲會(F.M.S.)的修士天津北京,負責各地主要大學及高等學府的教務。1893年,修士到上海耶穌會聖芳濟書院接管教務工作。1895年,修士接管了整個學校的校務[1]。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所有外國教會人士驅逐出境。在上海聖芳濟書院任教的修士倉皇逃難到英屬香港,於九龍城嘉林邊道聖馬丁書院任教[2]

1954年,香港教育署原本將現為伊利沙伯中學的地皮供修會建造校舍,及後知悉修會幾近身無分文,無法在山坡上建校,遂改為給予修會兩個選擇:在清水灣大角咀建立校舍。最後,修士們於九龍楓樹街詩歌舞街交界處(當時被稱為九龍內地段6421(K.I.L. 6421))建立校舍。嘉林邊道的校舍同告棄置,同學被安排至九龍鄧鏡波學校暫時上課。1955年12月9日,新建的學校啟用,為表示與上海母校(上海聖芳濟書院,即現在的上海北虹中學)的關係,便將學校命名為「聖芳濟書院」。至今,學校正門的「九龍內地段6421」地界仍然被保留。

學校自上世紀六十年代,教職員以歐洲人為主。至近數年修士們年紀漸長,南美洲的教育需求極為殷切,故現時修士以亞洲人為主,以確保學校的靈性教育得以繼續發展。

傳統

辦學宗旨

學校正門放置了修會創辦人——聖馬塞林·尚巴納的雕像

聖芳濟書院由聖母昆仲會所創辦。會祖聖瑪塞林尚巴納的教育理念包括:

  1. 向青少年傳遞基督的福音(特別是較少受到關注的一群)
  2. 以平等關愛的精神培育下一代
  3. 教導學生重視與天主的關係,發展其天賦才華,貢獻社會並獲得豐盛的生命

辦學團體

聖母昆仲會(Marist Brothers),在中國稱為「聖母小昆仲會」、「聖母文學會」或「聖母修會」。 Marist一字的意思是「聖母瑪利亞的小兄弟」,由於聖母昆仲會來華年代久遠,「兄弟」一詞有時亦以文言文中的「昆仲」交替使用。在外地,有時候也可稱之為「Society of Mary」。

修會自19世紀初成立以後,以教育青少年為目標,在世界各地設立學校,傳播聖母瑪利亞福音。小昆仲會現於全球77個國家設有學校。

小昆仲會的修士都會使用教廷於19世紀初為肯定修會教育使命而特許頒發的FMS(Fratres Maristae a Scolis)封號,亦有稱為Petits Frères de Marie,意指「專門辦教育的聖母瑪利亞小兄弟」。在華語地區,本名「聖母昆仲會」有時也會被謙稱為「聖母小昆仲會」,以表達修士們的卑微態度。

小昆仲會在19世紀到亞洲傳教辦學,當時重點放在中國大陸地區,曾在中國大陸創辦和經營了27所學校,主要的據點是北京天津上海,也曾在青島等地建立學校。

不論是給中國大陸或是外國學生就讀的學校,修士們都提倡運動,尤其是足球,修士們曾成立了一個足球會,名為「St. Louis Football Club」。

「三自」

由七十年代至今,學校積極提倡「三自」思想,修士相信,聖芳濟學生有「自動自覺、自我控制、自重重人」三種自律的精神。

學校容許學生穿著波鞋皮鞋,以不惹人注目為宜,並沒有劃一標準。大部份學生一般會選擇波鞋,主要顏色例如黑、白、軍藍、墨綠、暗紅、灰色等,穿著顏色鮮艷和設計誇張的波鞋會被強烈勸止。學生在沒有體育課的日子亦可穿著波鞋,故成為學校學生的特色。襪一般不可印有花紋及不可穿船襪。

祈禱活動

學生保留每天祈禱的傳統。通常情況下,在早會上由天主教教師或各級同學帶領全校祈禱,頌唸天主經聖母經等經文,並於最後加上聖母小昆仲會獨有的一節:

聖芳濟精神

就讀於聖芳濟書院的學生會被稱為「濟記仔」(英語:)。早期,Xaverian會被拼寫成Xavierian,但由於有礙發音字母"i"最終被省略。

在七十至八十年代,學生與舊生之間常提倡「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概念,以表示學校內各人的密切關係。其後,由八十年代至今,則強調「Once a Xaverian, Always a Xaverian」,表示學生與學校之間的關係。

修會注重教師能否體現修會教育的五大支柱,包括「天主的臨在」、「簡樸卑微」、「一家人」、「對工作的愛」,「效法聖母」。

校慶

該校有兩個校慶,為12月3日及6月6日。其來由是為了分別紀念學校主保聖人聖方濟·沙勿略及聖母昆仲會創始人聖馬塞林尚巴納的死忌。

校訓

校訓:(拉丁文);(英文);溫良剛毅(中文

以《論語·學而》解:「溫良恭儉讓以得之。」,「溫良」指待人的態度;以《荀子·非十二子》解:「剛毅勇敢,不以傷人。」,「剛毅」指處事的態度。

校徽

聖芳濟書院校徽

  • 中央:十字架象徵耶穌天主教,及天主都在一切聖芳濟活動中。
  • 左上:它是由十二顆星和兩個字母“A”和“M”組成,這意味著聖母頌或萬福瑪利亞。十二顆星代表'完美',即聖母是完美的。馬塞林·尚巴納曾一生致力於青少年的教育,並希望他的追隨者從瑪麗學習的例子,尤其是在她撫養耶穌的方式。學會愛和尊重他們所照顧的孩子,給予孩子比自己更高的水平。
  • 右上:書本和油燈分別表示知識和光明。
  • 左下:「SFX」即校名。
  • 右下:白色和綠分別表示潔淨和希望,也是學校的象徵顏色。
  • 下方:綬帶,寫著(拉丁文)((英文);溫良剛毅(中文))[3]

校徽上的綬帶曾以校名代替,及後又用回拉丁文。校徽的外型多年來有不同版本,直至袁志輝校長上任後方始有最終定本。

校旗

在建校初期,於公開場合中,甚少會使用校徽。反而,會以一面三直間綠白(兩條綠色,一條白色位於中間)代表學校,上面寫上「SFX」三字,常見於學校比賽刊物之上。

九十年代後期,綠白甚少再被使用,只會用於掛在學校西翼的頂部。在2008年的一次學校改善工程後,綠白亦被收起,不再公開展示。但在學校重大活動如陸運會等,依然會掛出校旗。

學生支援

語文提升策略

  • 中一至中三級均設有閱讀課;此校另設全校性閱讀活動,包括好書推介、閱讀獎勵計劃、閱讀角及書展。
  • 在2011至2014學年期間,此校獲教育局撥款進行「優化提升英語水平計劃」以發展跨學科英語課程。此校亦曾參與教育局校本支援服務,與教育局合作發展校本語言藝術課程。
  • 在2014/15學年,此校再與教育局校本支援服務合作,檢視中三中國語文科課程,藉此發展及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 特置英語角,由外籍英語老師為初中學生在課餘主持多元、有趣、互動的英語活動。
  • 英語大使協助此校營造更濃厚的英語會話學習氣氛。
  • 「英語公開論壇」幫助學生建立演說的自信。
  • 舉辦暑期海外遊學團,讓學生能在全英語及普通話環境中學習。
  • 每週設立午間英語廣播站。
  • 學校亦設有網上閱讀平台,以方便初中學生閱讀跨學科語言課程(LAC)材料,強化其英語能力。

全方位學習

  • 學校活動(旅行、教育營、試後活動)
  • 社際活動(不同類型的社際比賽)
  • 學會活動(分為學術、興趣、宗教、服務、體育五大類,超過三十個學會供學生參與)
  • 暑期活動(學術研習班、興趣小組、歷奇訓練、國內義工服務組、海外遊學團)
  • 聯校活動及多元化的校際比賽
  • 社會服務(中四及中五社會服務計劃、公益少年團

特色

全年開放

  • 校園全年開放,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溫習和活動的場地。

道德及心靈教育

  • 特設校本德育及公民教育和宗教科課程,並舉辦各項宗教活動,如傳訊周、感恩聖祭、早禱、教理班等,以加強品德及靈性培育。此外,聖母昆仲會修士和學校行政組成員亦於早會上與同學分享有關倫理德育的議題。

Xaverian Project/一生一體藝

  • 為發展學生的體藝潛能,中一及中二學生均需參加「Xaverian Project」計劃。

與荃灣聖芳濟中學的交流活動

  • 每年均舉辦聯校活動,包括學生交換計劃、新教師培訓活動及兩校之學生比賽。

新高中科目

這些是由2009至2010年度開始開設給學校第一屆新高中學制(三三四學制)學生的科目。這些科目會由中四開始修讀直至中六。

核心課程是必須修讀的科目,在新學制則需選修三科。

而學生可以在中五下學期開始或中六上學期選擇退修其中一科選修科。

學生組織

此校學生組織共分為八類,分別為學生會、社、學術類、興趣類、宗教類、服務類、體育類、服務類及校隊。大部分學生組織的招生、行政及財務事宜,除年度計劃及報告須經顧問老師審核外,全部由學生自行管理。

社制

  • 此校有四個社,分別為溫社、良社、剛社及毅社,代表着此校溫良剛毅的校訓。
  • 設立社制旨在增強學生的歸屬感,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競爭和運動精神。
  • 此校所有學生與老師都有自己所屬的社。
  • 各社每年會透過四項比賽,包括運動會、高和低級社制比賽及水運會,爭奪全年總冠軍。

校隊

  • 此校設有十七隊校隊供學生參加。在音樂方面,有管樂團、弦樂團、中樂團及合唱團;在體育方面,則有劍擊隊、曲棍球隊、乒乓球隊、泳隊、田徑隊等,為有潛質的同學提供不同形式的培訓和比賽機會;在辯論方面,則有中文辯論隊及英文辯論隊。

其他聯繫

學校與耶穌會

聖芳濟書院以耶穌會始創人之一聖方濟·沙勿略命名[4],聖方濟·沙勿略被喻為「傳教士的主保」,於十九世紀熱心亞洲傳教工作。由於聖母昆仲會於上海營運的學校是由耶穌會創立,故學校的主保聖人與辦學團體屬於不同修會。[1]

學校與方濟會

在修士來港初期,由於暫時未找到落腳處,所以在曾於方濟會在九龍塘擁有的物業暫時棲身,直至七十年代左才告離開,因此學校亦被傳曾於九龍塘擁有物業之說,但實非真確。方濟會主要成員後來遷至渣甸山軒德蓀道,繼續繁體中文版本的聖經翻譯工作(即思高聖經學會),至今,九龍塘窩打老道133號仍為方濟會之物業。

學校設施

聖芳濟書院佔地3300平方公尺,由四座大樓圍成一起的校舍——主樓、東翼、西翼、新翼組成。由於這些建築物圍起來的空間是弧形的,所以該校有一個蕉形的足球場。

大事記

  • 1955年12月9日——聖芳濟書院創校,第一任校長為竇安寧修士(Rev. Bro. Kenny T. Doheny)。
  • 1960年9月——學生數目達到1000人。
  • 1963年5月——顧鴻勳修士(Rev. Bro. Vincent Kunert)接任第二任校長。
  • 1964年12月6日——第一代校報《文宬》(Athenaeum)出版。
  • 1969年——第二代校報《聖芳濟學報》(Xaverian)出版。
  • 1971年8月——Rev. Bro. Gregory Seubert接任第三任校長。
  • 1975年8月——魏岫山修士接任第四任校長。
  • 1987年1月——第三代校報《芳泉》出版。
  • 1989年10月1日——四社系統正式運作,並以校訓(溫良剛毅)命名四社。
  • 1994年8月——第四任校長魏岫山修士退休,鍾振勇修士接任第五任校長。
  • 2005年——創校50周年、新翼啟用。
  • 2006年——第五任校長鍾振勇修士退休,袁志輝先生接任成為第一位世俗校長。
  • 2010年——第六任校長袁志輝先生退休,由副校長何定先生接任第七任校長。
  • 2011年9月——學校正式縮班,中一班別由五班(F,J,M,R,V)縮至四班(A,B,C,D)。
  • 2012年9月——學校正式推行中一、中二級別精英班制度,中二班別由五班縮至四班。
  • 2013年8月——第七任校長何定先生退休,由副校長姚廣智先生接任第八任校長。
  • 2016年9月——中一、中二再次增至五班(A,B,C,D,E)。
  • 2017年9月——中三增至五班(A,B,C,D,E)。
  • 2020年12月——創校65周年,翻新有蓋操場工程正式啓動。
  • 2021年9月——第八任校長姚廣智先生退休,由副校長梁文輝先生接任第九任校長。[5]

已歿曾駐書院修士

  • 1960年──雷國鳴修士(Bro. REGUL, Otto, F.M.S.)
  • 1969年──丁宗岳修士(Bro. SENNA, Anthony, F.M.S.)
  • 1972年──彼ㅤ得修士(Bro. ZIEGLER, Peter, F.M.S.)
  • 1975年──穆德華修士(Bro. MUSS, Edward, F.M.S.)
  • 1976年──梁保佳修士(Bro. LEON, Paul, F.M.S.)
  • 1976年──馬ㅤ和修士(Bro. MAHER, Ralph, F.M.S.)
  • 1984年──孫繼昌修士(Bro. SUN, Subran, F.M.S.)
  • 1987年──杜國樑修士(Bro. DURR, Georges Gabriel Victor, F.M.S.)
  • 1997年──李鍾馨修士(Bro. LEE, Michael, F.M.S.)
  • 1999年──顧鴻勳修士(Bro. KUNERT, Vincent, F.M.S.)
  • 2005年──孔納德修士(Bro. BAUER, Konrad, F.M.S.)
  • 2005年──王守謙修士(Bro. WANG, Shou-Chien James, F.M.S.)
  • 2006年──竇安寧修士(Bro. KENNY (Thomas Doheny), F.M.S.)[2]
  • 2007年──龔達德修士(Bro. CONDADO, Denis, F.M.S.)[6]
  • 2015年──魏岫山修士(Bro. WEI Bosco, F.M.S.)[7]
  • 2017年──張少坡修士(Bro. Joseph Chang, F.M.S.)

著名校友

聖芳濟書院設有校友會(SFXC Alumni Association)[8][9] [10] ,設立校友會目的是透過舉辦各種活動及計劃團聚歷屆及世界各地的「濟記仔」,有助學校發展及促進校友間的交流,最終回饋母校。

演藝/音樂/新聞界

司法界

商業界

政界/公共服務界

醫學界

工程界

社會福利界

教育界

體育界

宗教界

  • 高德耀:「活水基金」創辦人及主席
  • 閻德龍神父:香港明愛總裁
  • 何家輝神父:慈幼會會士,天主教澳門教區禮儀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 林志遠傳道:曾任基督教非拉鐵非教會傳道人[17]

其他界別

曾任教著名老師

  • 許冠文:60年代任初中英文科老師兼開放日司儀,任教三年。

參考文獻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聖芳濟書院

學校網站

參考文獻

  1. . [2015-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2015-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5).
  3. . [2017-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5).
  4. . [2015-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3).
  5. .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1).
  6. . [2015-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7. . [2016-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5).
  8. . [2023-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1).
  9. . [202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4).
  10. .
  11. . [2022-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12. . 信報. 4月20日 [2018-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13. . [202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7).
  14. .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15. 盧子健、何安達. . 天地圖書. 1994: 17.
  16. 盧子健、何安達. . 天地圖書. 1994: 328.
  17. . 2018-07-15 [202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5 (中文(繁體)).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