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

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英語:,俗稱縮班),是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於2010年提出的改革措施,旨在紓緩部分中學收生不足而被殺校的壓力[1]及改善教學質素[2]。自政策推行後,坊間都對此有保留。尤其是教育局有意計劃將由原本供學校自由調配的「生涯規劃撥款」及「高中課程支援津貼」兩項現金津貼改作聘請常額教師,以解決超額教師的問題。參與計劃的學校要被迫大幅裁減現有的合約教師及助教。[3]

本條目為香港教育系列之一
學前教育
小學教育
小學派位
自行分配學位   統一派位
中學教育
升中派位
自行分配學位   統一派位
中一學科測驗
授課語文
英文中學   中文中學
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
三三四學制
文憑試  改革
校本評核
專上教育
專上學位資訊
經評審專上課程資料網
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
免入息審查資助計劃(NMTSS)
專上學位申請
大學聯合招生辦法
非大學聯合招生辦法
專上課程電子預先報名平台
優質教育基金
優質教育新資源
配對補助金計劃
教育局
學生資助處
教育統籌委員會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香港補助學校議會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
香港直資學校議會
英基學校協會
自資高等教育聯盟
基本能力評估
全港性系統評估
賽馬會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
手語輔助教學計劃
教育史
小學會考
中學入學試
學能測驗
中三評核試
高等程度會考
三二二三學制
會考    高考
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
語文能力評核(舊稱教師語文能力評核
教育制度改革
公民与社会发展科(2012年至2023年為通識教育
教育多媒體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姊妹學校計劃
香港STEAM教育
香港幼稚園列表
香港小學列表
香港中學列表
香港國際學校列表
香港大專院校列表
香港特殊學校列表
香港已結束學校列表

其他香港系列

文化 - 經濟
地理 - 歷史 - 政治
香港主題首頁

緣由

2005至2006年,教育局雖然曾推行個別縮班計劃,計劃卻不被重視。基於適齡學童的人數下降,統計處就近年的學生人數作了推算。當中入讀中一的學生數目將於2010年起開始持續大幅下跌。由2009年的75400人下降至2016年的53900人(減少25%)。統計處指下降趨勢要在2016年後才緩和。教育局因未能完全肯定內地「雙非」孕婦來香港分娩會否有助緩和下跌趨勢,於是在2010年3月25日宣佈推行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4]

內容

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是自願性參與的計劃,由2011至2012學年起開始。參加的中學可以向教育局提交申請。而事前必須充分諮詢有關持分者及取得校董會或學校法團校董會的同意。此外,為讓參與學校有較充裕的時間安排人手交替,並使到教師有較穩定的工作環境,前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表示學校有五年過渡期去保留本為編制內的教師。過渡期不包括在2011至2012年度舊制中七及新高中課程畢業的兩批學生。同時,該學年按班計算的人手現金津貼會被扣減。然而參與學校每年可獲得25萬元的額外津貼作推行新高中課程的用途。據教育局指出,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為學校提供一個較穩定的環境,且能促進持續發展,使新高中學制可順利推行。

政策優劣

優劣項目
[5]提升教學質素
騰出更多教學空間以配合新高中課程實施
提供多元化的科目選擇
缺乏支持;殺校重災區中較受家長歡迎的學校不肯減班[6]
殺校問題尚未解決[6]
減班不等於學生流向弱勢學校[6]
超額教師仍需被削減[6][7]
加劇名校標籤效應[8]
影響直屬中學收生;小六學生未能被本來有固定班別的中學取錄[8]

成效

  •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認為,自願減班成效不大因為普遍受歡迎的學校不願意減班,而其他能夠開辦五班中一的中學都會自抬身價,不肯減班。目的在於顯示名校身份。所以最終可以達到紓緩縮班的作用不大。[8]
  • 鑑於通識教育不是「專科專教」,所以通識科合約教師被裁的機會大大增加。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育研究部主任張銳輝認為,教育局推行新高中課程及增設通識教育科初期向每所資助中學發放為期2年、共32萬元的「通識教育科課程支援津貼」,以協助增聘人手。不過因為撥款現在已經耗盡,而學校需要按「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減少班級數目,最終令通識合約教師被裁的情況加劇。[9]

參考條目

  1. . 《明報》. 2010-03-26 [2016-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8).
  2. . 《東方日報》. 2010-03-26.
  3. . 《東網]》. 2016-01-06 [2016-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8).
  4. . 香港政府新聞處. 2011-09-13 [2012-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1).
  5. . 香港政府新聞處. 2010-03-25 [2012-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30).
  6. . 《東方日報》. 2010-03-26 [2016-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 . 《蘋果日報》. 2015-08-31 [2016-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7).
  8. . 《東方日報》. 2010-03-26 [2016-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9. . 《東網》. 2016-04-21 [2016-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8).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