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
《老夫子》(英语:)是香港漫画家王家禧以王泽为笔名创作的漫画作品,以数格漫画的形式描绘一个名为老夫子的虚构人物,呈现了1960年代以来华人的生活底蕴与人生百态。《老夫子》自1962年开始在香港的报章杂志刊载,随后于1964年开始由香港吴兴记书报社发行单行本,受到香港及各地华人喜爱,在台湾、东南亚、中国大陆等地也相继出版单行本及套装,并曾经出版马来文、印尼文、印度文及泰文版本的漫画,以及改编并制作成电影、卡通、动画等[1][2]。1995年至今出版的《老夫子》漫画由王家禧的长子王泽接手创作,读者以「老王泽」、「小王泽」或「漫画家王泽」、「建筑艺术家王泽」来区分两个时期的作者[3]。
老夫子 Old Master Q | |
---|---|
![]() 《老夫子》有多个版本 |
|
类型 | 连载漫画 |
漫画 | |
作者 | 王家禧 |
发售日 | 1962年 |
动漫主题-电子游戏主题-ACG专题-模板说明 |
作品简介

王家禧1962年开始用长子王泽的名字作为笔名,在香港的报章杂志上发表《老夫子》,随后在1964年香港吴兴记书报社发行单行本(至2004年出版精选、哈烧系列,每月出版两集,仍在持续出版中)[4]。尔后,在台湾、香港、东南亚、中国大陆等地相继出版单行本和套装,曾有马来文、印尼文、印度文与泰文版本的漫画,其后被改编并制作成电影、卡通、动画等,共13部作品[5]。
1969年,老夫子漫画首次在台湾发行,从1998至2003年止台湾上砚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老夫子》漫画达100集之多,销售量多达150万册[6];2000年台湾新生报、中国时报、国语日报曾每周连载老夫子漫画;2001年Taiwan News则以全版、全彩的《老夫子》英文版,每周日发行,共连载一年;目前台湾苹果日报以全彩连载《老夫子搞怪新风貌》每日连载中。
2006年香港「悦读交享乐──全港学界悦读大行动二00六」调查报告指出,有30万左右中小学生都爱看老夫子,并发现本港中小学生最爱看的图书正是《老夫子漫画》[7]。
2007年始,老夫子欢庆45周年,展开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并在台湾、大陆、香港及马来西亚四个地区陆续出版与举办活动与签书会[8]。
“2009南方阅读盛典”,老夫子漫画荣获「金南方·新世纪10年最受读者关注」;2009年香港调查「最具代表性传奇物品」,漫画老夫子夺冠 。2011年星洲日报报导新加坡交通部长、外交部第二部长吕德耀看「老夫子」学华文。2011香港小童群益会进行香港市民网上和问卷投票,《老夫子》于所有组别皆以逾6成当选「我最喜爱的儿童刊物」,同年亦受邀参加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为全球首件漫画拍品[9]。
作者介绍
王家禧(笔名「王泽」)1923年生于天津,其父亲是北洋军阀兼直鲁皖省长王承斌,1950年代曾在天津任美术工作,1956年移居香港,目前是由其长子,也就是王泽本尊继承其创作[10]。王泽长于香港,在美国受建筑教育,从事建筑艺术创作及教学约30年,与多国建筑家、学者参与过建筑规划、设计,在欧、美、亚洲多国院校、美术馆讲演、作品展览,丹麦皇家艺术院建筑系客座教授。1983至1995年,任教美国费城艺术大学建筑系;曾任系主任及被颁授终身教职(Tenure),创多元建筑艺术研究所并任所长。1995年至今在台湾教授建筑,于台北成立建筑艺术工作室参与设计、规画、国际竞图,成立老夫子漫画工作室及授权公司,从事漫画、动画创作,出版与电影等多媒体事业。文史作家邱秀堂是《老夫子》的总编辑,她师承林衡道,最初是协助推动展出《老夫子》的手稿的策展人之一,后来成为总编辑,并嫁给长子王泽为妻[11]。王家禧于美国时间2017年1月1日凌晨5时57分因器官衰竭而去世,享寿93岁[12]。
内容特色
老夫子漫画内的角色时常以不同的身分出现,包括乞丐、政客、演员和古代侠客,人物个性显明、幽默有趣、文本简洁。有时情节会发生在古怪的场景,例如遇见神仙、外星人和吸血鬼,还有到了古代或未来世界。
老夫子漫画喜用四字词语为题(常见的有:「恶有恶报」、「原来如此」、「耐人寻味」、「自讨苦吃」、「各有千秋」等),主要环绕平民身边发生的事情,内容老少咸宜。由于图画附加的文本不多,且全为人手所写,易于阅读,故成为不少儿童学习四字词语的门槛[13]。初期著作多为黑白色印刷,期后陆续推出彩色版《老夫子》。其另一特色是短小精炼,除长篇漫画以外,一般只有四至六格(早期亦有八格/十二格)。
当老夫子漫画为读者带来幽默的同时,它反映社会环境(特别是香港于1960-1980年代)的转变。内容有时会显现贫穷、盗窃、自杀及黑帮等社会问题。它有时会嘲讽人妖、新潮服装和摇滚乐等流行文化(老夫子经常会「教训」那些长得「不伦不类」的人)。
在罕见的情况下,老夫子漫画会严肃地表达对1960-80年代间香港在政治上的转变的意见。它批评中西文化交流的种种弊端,在1984年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亦成为主题之一。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更有部份角色在漫画中表现出对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的恐惧。
浸会大学的黄良喜教授和学者吴锦汉博士亦以佛洛依德所说的「uncanny」入手,包括出现了好笑的氛围(funny uncanny)、耐人寻味的恐怖(horror uncanny),及「似是而非」的「as-is uncanny」,认为老夫子的每一类叙事与政府主权移交及殖民有关[14]。
角色介绍

老夫子、大番薯和秦先生都是王泽笔下的人物,本来各自成书,毫无关连,后来都被安排在《老夫子》漫画出现,成为好友,所以漫画全名叫「老夫子、秦先生、and 大番薯」 [15]。
- 老夫子
- 整部作品的主角,头发稀疏,约40岁左右,脸上长有八字胡子,身体瘦长,身型略瘦,额有皱纹。未婚。无固定职业。衣着方面,除了在武侠和医生世界外,他经常穿着同一款的衣服,包括黑边细小瓜皮帽、黑色企领马甲(中央有三点白色圆点图案)、黄色长衫、蓝色格子图案长束脚裤、背心式圆领内衣、白袜和黑色功夫鞋。
老夫子性好渔色,粗鲁,喜欢做白日梦、经常打架(漫画第44集中因打架860次入狱服刑)、爱管闲事、喜欢恶作剧(尤其喜欢恶整打扮浮夸的新潮人士)[16]。
- 老夫子几乎在每篇漫画中出现,他常常被描写成好管闲事和自作聪明。曾扮演过与人打架的流氓、追求女性的痴情老汉、寻找工作的失业人士、有钱的大老板、遇上超常现象的路人、调查案子的侦探、流落无人岛的遇难者等,反映人生百态。是秦先生及大番薯的朋友。老夫子与陈小姐是男女朋友,对她恭敬有礼,常常拿着一大束玫瑰花跪下来大声唱歌(有时也会弹结他)向她示爱,可惜每次均无功而回,但亦有成功的时候,此时老夫子会非常害羞和受宠若惊地溜掉。常遇到强盗,也常与别人发生冲突,但总是逢凶化吉。一些读者说老夫子捍卫中华传统价值。其实,老夫子对于中西方文化充满矛盾情结,恰好反映创作当时香港人对于西方文明、中国传统之间的复杂情感[17]。
- 大番薯是老夫子最要好的朋友,他只有三根头发,身型矮小,身材肥胖,额有皱纹,体重极重,未婚。衣着方面,跟老夫子一样,他经常穿着黑色圆领背心外套,内穿蓝色长袖衬衣,下穿橘色长裤、黑色功夫鞋。性格乐天,却好吃懒做,在漫画中常用来讽刺减肥人士和好吃懒做的人,无固定职业[15]。
- 秦先生也是老夫子要好的朋友。他头发浓密,外表俊朗,身型高跷,身材适中。性格幽默、自豪。跟其他两位主角不同,他不只爱穿一款衣服,有时穿格仔衫,有时穿西装,更会穿新潮衣服。医生。林小姐是其女朋友。喜欢户外活动,阳光男,可是王泽早年从事漫画创作时,最早登场的人物,可不是老夫子,也不是大番薯,而是秦先生。据王泽回忆,父亲1956年从天津移居到香港,不停的找工作,前途茫茫,他正是老夫子里面秦先生的原型[18]。
争议
2001年,文化名人冯骥才(1942年- )先生出版了一本名为《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为朋弟抱打不平》(ISBN:780108506X)的书,指证王泽的《老夫子》引用自中国已故漫画家朋弟(1907年-1983年)的《老夫子》,自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01年5月9日,《中华读书报》发表谢其章的文章《警惕漫坛扒手》,指出王泽「老夫子」系列漫画抄袭自朋弟作品。此前,姜德明、冯骥才等亦已经在媒体上公开此事,并且为朋弟抱打不平。
冯骥才先生所指的朋弟(1907年-1983年)原名为冯棣。朋弟所创漫画在1930年代在北京、天津开始出版,里面的角色跟王泽老夫子的外形,性格相同。天津作家冯骥才在2001年出版了一本包含朋弟作品的书,此书有很多朋弟和王泽作品的相似之处。冯骥才为了证明王泽的《老夫子》是引用的,他在各地进行大量的搜索,目的是要找回朋弟所有的原版原作,让读者印证此事。不过,这个搜索过程非常艰苦,很多朋弟的原版原作也很难找到,直到2011年2月24日,冯骥才在自己的画展上为观众和读者签名时,忽然有一藏书家送给他一个纸包内里就是藏了三本朋弟原版原作,其中两本正是第一集和第二集的《老夫子》。其后这位藏书家再送给他一本《老白薯》,说这本是这位藏书家在逛书摊时偶然遇到的[20]。
西苑出版社也特地为朋弟的原著作品重新出版,使朋弟先生平生所创造的三个漫画人物——老夫子、老白薯、阿摩林——再现人间。原书《老夫子》为32开本白报纸本,文本竖排,黑色单版,彩色封面,是中国最早的大众漫画书的形态。而此次西苑出版社为了保持原书的历史真实,新版朋弟漫画丛书5种8册,一律按照原版的版式。
争论内文
朋弟后来到天津工作,并发表《老夫子》、《老白薯》等漫画。直到50年代,在中国大陆的京津一带,仍然可以找到《老夫子》等漫画。可见其作品流传甚广。发表《老夫子》时,朋弟与王泽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当时王泽正值十多岁的小伙子,爱好绘画。后来王泽于60年代到香港发表同名漫画《老夫子》,并称老夫子这个漫画人物是他创造出来。曾经有人问王泽:「认不认识朋弟?」王泽说:「认识认识,很熟。」朋弟是一个画家。最出名的作品正是《老夫子》。王泽不只认识朋弟,还与朋弟很熟。换言之,王泽是知道漫画《老夫子》中的老夫子是由朋弟所原创。但王泽发行于香港的《老夫子》,从来只字未提到朋弟及其所画的《老夫子》。但两本漫画中的老夫子性格及形象相似,因此引起盗用之嫌[21]。
冯骥才认为王泽盗用了朋弟的《老夫子》,因为不论是人物造型或性格设计,王泽的「老夫子」和「大蕃薯」和朋弟「老夫子」和「老白薯」等所独创的漫画人物几乎一模一样,连名字「老夫子」也是朋弟先用的。
在冯骥才的书《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为朋弟抱打不平》出版后,王泽对此事的反应显得十分低调,只是通过其儿子转话说他否认了盗用一事,并且称这是有人故意抹黑的。而拥有《老夫子》版权的老夫子哈媒体一直矢口否认所有盗用作为。直到王泽于2017年逝世时,有传冯骥才等人感到高兴, 更表示像一个讨厌的犯人死掉了一样。
其他媒体

电影
- 《老夫子》:真人粤语黑白片(1965年8月3日)- 张清、刘情、高鲁泉、郑君绵、矮冬瓜、俞明、唐迪、马超慈、红薇、陈宝珠、薛家燕、曾江、依达、荘元庸、容玉意、西瓜刨、周吉、朱由高[23][24]
- 《老夫子与大番薯》:真人粤语黑白片(1966年5月10日) – 雪妮、高鲁泉、沈殿霞, 李英、唐迪、马昭慈、俞明、黄曼、依达、罗爱嫦、黄树棠、容玉意、西瓜刨、周吉、朱由高[25]
- 《老夫子三救傻仔明》:真人粤语黑白片(1966年7月13日) - 夏萍、俞明、高鲁泉、矮冬瓜、沈殿霞、司马华龙、梅珍、容玉意、西瓜刨、朱由高、罗爱嫦、周永光、黄树棠、唐迪、郑君绵[26]
- 《老夫子》:真人粤语彩色片(1975年3月8日)- 梁天、丁珮、乔宏、西瓜刨、罗兰、森森、张瑛、唐菁、王莱、斑斑、周吉、魏平澳、矮冬瓜、蔡丽贞、尤芷韵、容玉意、张惠仪、黎少芳[27]
- 《老夫子》:真人粤语彩色片(1976年10月2日)- 李菁、王沙、矮冬瓜、刘陆华 [28][29]
- 《老夫子奇趣录》:真人粤语彩色片(1978年11月18日)
- 《七彩卡通老夫子》:国/粤语卡通片(1981年7月16日)
- 《老夫子水虎传》:国/粤语卡通片(1982年7月10日)
- 《山T老夫子》(又名:外星人逗老夫子):国/粤语卡通片(1983年8月4日)
- 《老夫子2001》:真人粤语彩色片(2001年4月5日)- 谢霆锋、张栢芝、王家禧
- 《老夫子反斗侦探》:国/粤语2D卡通片(2003年12月20日)- 曾志伟、杜汶泽、余宜发、利嘉儿、杨天经
- 《无敌老夫子新传》:真人粤语彩色片(2005年) - 罗家英、陈观泰、汤宝如、徐静 作曲、填词、主唱:黄沾、顾家辉、张国荣
- 《老夫子之小水虎传奇》:国/粤语卡通片 香港(2011年1月27日)- 周国贤、野仔、周丽淇;中国:邓超、张涵予、李晨、刘金山、冯绍峰、沙溢、车晓、霍思燕、巩新亮、张峻宁、党淏瀚 ;台湾:蔡康永、萧亚轩、郭书瑶、阿KEN、纳豆
电子书
- 台湾的联合在线,结合动画与音乐,发行交互电子书版本(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电脑游戏
- 老夫子大富翁 (2001年7月27日)
外部链接
![]() |
维基新闻中的相关报导:2008台北国际书展 联合报系活动 让一馆刮起动漫风 |
- 老夫子中文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文)(英文)
- 老夫子 相片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文)
- 谁是《老夫子》的原创者?(争鸣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文)
- 朋弟的“老夫子”与王泽的“老夫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文)
- 冯骥才写书为朋弟说话 王泽反应低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简体中文)
- 漫两拍:历久不衰的《老夫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文)
- 老夫子 OMQ的Facebook专页
参考资料
- 古育敏. . 台湾: 宏硕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4-04-30: 93 [2020-02-09]. ISBN 978986349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中文).
- . 苹果日报. 2018-08-14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 . 香港经济日报. 2017-01-03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4).
- . 明报. 2017-01-03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 . 东方日报. 2018-09-01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 . 台湾苹果日报. 2017-01-04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 . 香港树仁大学. 2009-05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根据06年《东方日报》调查指出,中小学生最爱看的图书就是《老夫子》。
- . 大纪元. 2008-02-18 [2020-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9).
- . 新唐人电视台. 2018-08-12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 . 自由时报. 2017-01-03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7).
- . 东周网. 2019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 . 香港01. 2017-01-03 [2020-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8).
- 轻羽. . 大公网. 2017-01-18 [2020-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1).
- . 明报周刊. 2018-06-28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5).
- . 香港经济日报. 2017-01-03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 . 房协长者通. 2016-03-15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 查映岚. . 香港01. 2017-01-04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 曾向铨、任意行. . 香港01. 2017-01-03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 . 东方日报. 2017-01-03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
- 陈奉京、翟启豪. . 香港01. 2017-01-05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 . 自由时报. 2016-08-14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1).
- 陈正健. . 台湾醒报. 2013-10-22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0).
- . 华侨日报. 1965-06-28: 17.
- . 华侨日报. 1965-07-16: 21.
- . 华侨日报. 1966-06-28: 17.
- . 华侨日报. 1966-07-02: 12.
- . 华侨日报. 1975-02-27: 9.
- . 香港工商日报. 1976-05-11: 9.
- . 华侨日报. 1976-05-13: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