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秀惠
罗秀惠(台罗:[1];1866年11月28日—1942年5月8日[2]:29),字蔚村,号蕉麓,别号花花世界生([1]),台湾台南人,日治时期文人,清朝举人,亦书法家,与其妻蔡碧吟于1976年被台南市政府誉为「清代台南府城十大书家之一」,擅长草书,亦能左书,此外他也是台南南社的成员之一。[3]。

日治初期获台湾总督府授佩绅章,其绅章后来被收回[3]。由于罗秀惠与王香禅及蔡碧吟的感情关系,曾被外界认为是遭褫夺绅章原因。[4]
生平
罗秀惠的出生年众纪录纷纭,据其诗作、别号丙寅生及书法落款推断,生年当在丙寅年(1866年),至于其出生日期依其诗作推断当生于「十月二十二日」(农历)。[4]父亲罗世芳,母亲何氏维,罗秀惠为长男。早年,罗秀惠曾于台南海东、崇文、蓬壶等书院读书。[4]
罗秀惠年少时向蔡国琳学习,后入赘老师之女蔡碧吟[3]。光绪十二年(1886年)通过嘉义县县试,随后通过台南府府试、道试,因而得以「入泮」[2]:64。光绪十四年(1888年)参加乡试中举,但次年(己丑年,1889年)参加会试落榜[2]:64。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帝国因甲午战争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罗秀惠与同为举人的黄宗鼎、汪春源,户部主事叶题鴈、翰林院庶吉士李清琦等人联合上书都察院代奏光绪帝反对割台[5]。台湾割让给日本时,曾一度搬到北京居住,1897年返台,定居台南安平[6]。
明治三十年(1897年)4月15日,罗秀惠获台湾总督府颁赠绅章。[7]
之后罗秀惠担任台南国语传习所教务嘱托[3]。此外在儿玉源太郎担任台湾总督时,曾受聘担任《台澎日报》汉文主笔,且参与《台南县志》的编纂工作[6]。1899年台南师范学校(今台南大学)成立后,应聘为教务嘱托,并教授汉文与习字,后于1902年因病辞职[3]。
据日治时期的户籍誊本,罗秀惠与王香禅于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结婚。于1909年离婚。[4]当时罗秀惠入赘蔡碧吟家曾在报纸上多遭非议。大正元年(1912年)11月20日,罗秀惠被收回绅章。[8]外界曾推测系罗氏感情所故,然而据刘庭彰推测,罗秀惠遭褫夺绅章原因应与他于1912年聚赌有关。[4]

之后罗秀惠前往福建创《厦门日报》,该报停刊后再次返回台南,于1905年至1908年间往台北的《台湾日日新报》汉文部工作,而后因为得到基隆颜家颜国年等人赞助于1925年1月创立了《台北梨华新报》,担任发行人一职[6]。1928年8月他曾开「蕉麓千书会」任人求取墨迹,故其作品流传甚广,而在1935年11月时他又以「奎社书道会」名义在台北永乐町举办了全岛书画展[6]。
据石万寿〈台南府城人物志〉载,罗秀惠「性好渔色,纵情花酒,声名狼藉,曾以弃诗妓王香禅,而娶才女蔡碧吟,为时论所不容。婚后放荡如故,未几,即将蔡家家产挥霍殆尽,终至潦倒而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