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寺 (桃園市)
沿革
在咸豐十年(1860年),相傳竹北二堡石牌嶺一名叫黃等的人在河流中撿到近似觀音的石像,並將此石觀音建置於路傍,成為眾人崇拜的對象。半年後,白沙墩黃雲中[lower-alpha 1]等發起募捐,於咸豐十年十一月,建築寺宇奉祀之,稱「福龍山寺」、「福龍寺」。[2][3][4][5]同治十一年(1872年),徐水曾獻殿聯,上書:「法雨化甘泉蒼海波中聞貝葉,慈雲流淡水白沙堆土顯曇花。」[6]
光緒十二年(1886年)由於廟宇破損嚴重,埔頂曾坤房、石觀音劉文進等鄉紳發起修建募款,六個月完工,並改名為「甘泉寺」[2][3][4][5]。光緒二十年(1894年),曾阿房等重新改造[2]。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建立的南崁公學校石觀音分校(今觀音國小)過去尚無校舍時,借用廟堂上課[7]。
1991年,廟前廣場被徵地為桃園客運汽車停車場和調度站,引起信眾不滿[8][9]。1993年整修,1997年完成[10]。1997年委由聖光公司在廟宇後牆施作長17.6、高10.5公尺的銅製浮雕,圖案兩旁有金童玉女,另外兩隻神龍騰雲駕霧[11]。
2002年報導時,地址在觀音鄉觀音村甘泉街一號,緊鄰觀音鄉公所[3]。
祭祀
農曆正月二十天穿日,當地客家人會來此廟膜拜。除頂禮還願外,因客家習俗在天穿日工作會招來不幸,因此來廟祭拜也有消災解厄效果。日治時期,觀音長還選在這日開放白沙岬燈塔,讓上完香的客家人至燈塔遊玩,藉此攏絡人心。觀音文化工作陣,曾在這天舉辦燈塔節活動,讓觀音的客人耆老重溫當年。[12]
農曆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成道日,會舉行神豬比賽。在2011年報導時,臺灣動物社會研究院主任陳玉敏說,全臺灣839間觀音寺中,只有竹林山觀音寺、石觀音甘泉寺和竹北蓮華寺這三間會舉辦此比賽。[13]
昔日,此地的客家人會讓小孩拜此石觀音為契母[14]。廟方管委會總幹事曾獻斌曾表示,石觀音曾託夢指示共有16尊石觀音像流落各地,希望信眾代為協尋,於是廟方依據神明指點,依序在雲林古坑、臺中太平及苗栗獅頭等地找到8尊聖石,其中5尊以分香形式作為其他廟宇供奉主神,自留3尊奉祀,在石觀音文化節活動也以會邀請各地的石觀音回家掃街繞境[15]。
名井
此廟的甘泉井傳說以能治病聞名。該井處於低窪處,南方及東南方地勢較高且均為受壓地下水層,在加上泉井旁約一百公尺處為觀音溪,因此為自流井。[5]
逢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誕辰時,多有信徒會來此泉水取水[4]。香客會攜帶水桶,沿甘井亭的階梯走到泉眼處取水;若取用量並不大可直接到正殿的觀音像前裝取水[5]。《桃園廳志》就記載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七月,當時有患眼疾者用此廟挖出的泉水洗眼,洗之即癒,人們皆感到驚訝,數十里外之百姓亦來參謁,聲名遠播,便改寺名為「甘泉寺」[2]。另說發生在光緒十二年,在修廟時發生[4]。還有一說是傳聞撿到石觀音的黃等發現湧出泉水,患者痊癒[5]。清治時期的《新竹縣志初稿》則記錄相傳石觀音也是從泉水出現[2]。
丁善璽在拍《八百壯士》被爆傷,在醫院躺了一個月。這時丁妻蕭蓉夢到南極仙翁要她去中壢找觀音治療她先生的病,輾轉到觀音鄉找到甘泉寺。丁善璽喝了該寺的井水後傷痛減輕,後來又在一場高速公路的車禍中幸運生還。因此,夫妻從天主教改宗佛教,太太還皈依華嚴蓮社的南亭法師。丁導演為了還願遂拍攝佛教主題電影的故事《陰陽有情天》,由妻子親自飾演觀音,男女主角分別是秦漢、徐楓。在電影上映時,丁善璽本想把妻子夢中景況寫一篇文字大肆宣傳一番,但唯恐被人說成導人迷信,招致影片禁映,之後才在佛教會對居士說。李翰祥在1981年投稿在《民生報》的連載文章,以多篇文章詳述此事。[16][17][18][19][20][21][22][23][24][25][26]
在拍《旗正飄飄》時,丁善璽及妻子蕭蓉、林青霞、楊麗菁等人參加此寺的一百零一年周年慶典與抗戰殉難軍民追悼會[27]。
- 甘泉寺斜照
- 甘泉寺石觀音
- 甘泉亭
- 甘泉井
- 甘泉亭觀音像
參考文獻
- 楊海宴. . 《聯合報》. 1958-09-12 (中文(臺灣)).
- 陳佳穗. (PDF). 《南亞學報》 (南亞技術學院). 2009, 第29期 [2017-03-21] (中文(臺灣)).
- 謝進盛. . 《聯合報》. 2002-08-30 (中文(臺灣)).
- 吳文良. . 《聯合報》. 1995-03-11 (中文(臺灣)).
- 陳建霖. . 《大紀元時報》. 2015-06-22 [2017-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中文(臺灣)).
- 陳天嵐. . 《民生報》. 1980-11-04 (中文(臺灣)).
- 莊明仁. . 《中國時報》. 2004-03-02 (中文(臺灣)).
- 吳文良. . 《聯合晚報》. 1991-01-07 (中文(臺灣)).
- 吳文良. . 《聯合晚報》. 1991-02-20 (中文(臺灣)).
- 黃文杰. . 《中國時報》. 1997-12-25 (中文(臺灣)).
- 黃文. . 《中國時報》. 1997-11-23 (中文(臺灣)).
- 羅平、楊宗灝. . 《中國時報》. 2004-02-11 (中文(臺灣)).
- 侯俐安. . 《中國時報》. 2011-10-15 (中文(臺灣)).
- 楊宗灝. . 《中國時報》. 2005-05-22 (中文(臺灣)).
- 楊宗灝. . 《中國時報》. 2005-05-25 (中文(臺灣)).
- 李翰祥. . 《民生報》. 1981-06-01 (中文(臺灣)).
- 李翰祥. . 《民生報》. 1981-06-02 (中文(臺灣)).
- 李翰祥. . 《民生報》. 1981-06-03 (中文(臺灣)).
- 李翰祥. . 《民生報》. 1981-06-04 (中文(臺灣)).
- 李翰祥. . 《民生報》. 1981-06-05 (中文(臺灣)).
- 李翰祥. . 《民生報》. 1981-06-06 (中文(臺灣)).
- 李翰祥. . 《民生報》. 1981-06-07 (中文(臺灣)).
- 李翰祥. . 《民生報》. 1981-06-08 (中文(臺灣)).
- 李翰祥. . 《民生報》. 1981-06-09 (中文(臺灣)).
- 李翰祥. . 《民生報》. 1981-06-10 (中文(臺灣)).
- 李翰祥. . 《民生報》. 1981-06-11 (中文(臺灣)).
- . 《民生報》. 1987-05-20 (中文(臺灣)).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甘泉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