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勤

特勤,或作直勤敕勤提勤地勤[1]有时被错误地写作宜勤、宜勒、直勒、特勒,[2]是一个被广泛使用于内亚头衔拓跋鲜卑嚈哒柔然古突厥与许多内亚族群都曾使用过特勤这个称号,[3]特勤通常是汗国血缘较疏的王子担任。

很多突厥人也有特勤称号,其中最有名的是阙特勤、创立加兹尼王朝阿尔普特勤和创立喀喇汗国阿尔斯兰特勤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勤”在南亚和中东地区也成为平民受尊敬的头衔。

名称

特勤的「勤」跟「勒」的汉字字形相近,因此在许多汉文史料里,「勤」经常被误写为「勒」,而在过去的中国,学者们对于「勤」与「勒」何者正确的意见不一。

「勒」正确说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将其记录在《通鉴考异》里面,但他最终采用的是错误的「勒」而非「勤」。晚明的学者顾炎武在其著作《金石文本记》里也认为「特勒」是正确的形式,而不是古代碑铭上刻的「特勤」。[4]

「勤」正确说

第一个认为「勒」字为误的人是蒙元的官员耶律铸,他在《双溪醉隐集》中认为《阙特勤碑》上的「特勤」才是正确的字。清朝的史学家钱大昕也认为「特勤」是正确的译写形式,他反驳了顾炎武的观点,原因是华人不懂突厥人的语言,由他们转写的史书比不上当时唐帝国官员所撰的碑铭来得可信。[5]

使用

特勤通常为皇室宗族的男性成员所拥有,但有时也会作为政治手段被授给异姓或异族,赐予被接受者宗亲的地位,以加强彼此的关系,如古突厥就曾号于隋朝末年前来依附的张长逊为「割利特勤」。[6]

契丹人称为惕隐

参考文献

  • 韩儒林,〈突厥官号考释〉,韩儒林,《穹庐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页 355-378。
  • 罗新,〈北魏直勤考〉,罗新,《中古北族名号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页 80-107。

注释

  1. 韩儒林,〈突厥官号考释〉,页 371。
  2. 罗新,〈北魏直勤考〉,罗新,《中古北族名号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页 91。
  3. 罗新,〈北魏直勤考〉,页 80-93。
  4. 韩儒林,〈突厥官号考释〉,页 370。
  5. 韩儒林,〈突厥官号考释〉,页 370-371。
  6. 罗新,〈北魏直勤考〉,页 91-9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