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社
創立
據林正三考據,瀛社創立於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農曆二月十六日,[1]由《臺灣日日新報》漢文部記者謝汝銓,連同洪以南、倪希昶、趙一山、林蘭馨創社,召集北台灣詩人一百五十餘人,於艋舺平樂游酒樓舉行成立會。[2]公推洪以南為首任社長,謝汝銓為副社長。創社之後,每月召開吟宴作詩,每年召開大會,由顏雲年推動,並與桃園桃社、新竹竹社時開擊缽聯吟大會,顏氏任三社聯吟會會長,顏氏過世後,三社聯吟活動漸息。
運作
日治時期,除台灣本地外,尚有中國福建文人、日本旅台商人加入活動,與南社、櫟社並稱於一時。1921年於台北春風得意樓辦理首次全台詩人大會。
經常性活動:例會、大會
例會月開一次,以課題為主,設立值東,起初為社內詩友的封閉性切磋活動,後受中央部擊缽吟會影響,課題與擊缽吟會並存,形成定期擊缽吟會,並轉為開放形式。[3]
大會年開一次,另有一說為秋季、春季大會共兩次。[4]
不定期活動:多社聯吟
分為區域性的瀛桃聯吟會、瀛桃竹三社聯吟會、瀛星聯吟會,後再擴大為全島詩社聯吟會,以及其他不定時、不同目的、不同對象所舉辦的聯吟會。[5]
社員
日治時期
可分為兩期計算,第一期為瀛社成立,至1924年(大正13年)9月4日重新整理會籍為止。第二期為1924(大正13年)9月至1939(昭和14年)10月。[8]
第一期:1924年以前
瀛社初期約有一百五十餘名社員,然而流動頗大,目前已難查考具體姓名、人數。[8]成員除台灣本地詩人外,亦涵蓋日本寓居文人,根據《臺灣日日新報》上的作品,曾發表的日本社員有山口東軒、安江五溪、石川柳城、中瀨溫岳、伊藤壺溪、村田天民、尾崎白水等日籍人士。[9]重要成員如洪以南、謝汝銓、顏雲年、許梓桑、李碩卿、黃玉階等人。瀛社自成立至1924年止,根據《臺灣日日新報》揭載的瀛社訊息與名冊,約有110名,加上未有入會紀錄者16名,總計約126名,詳細資料無法掌握。[10]
第二期:1924年以後
自1924年起,瀛社社員會籍重整,每年秋季重新編組,分為十二組或六組,輪值舉行例會。根據1923年開始發表的〈吟會輪值表〉,新社員53人,舊社員36人,共計89人。[11]1925年10月26日、10月28日輪值表刊於《臺灣日日新報》9148號、9150號,顯示社員共77人。[12]1926年10月25日輪值表刊於《臺灣日日新報》9512號顯示,社員總數80人,基隆地區成員,原屬小鳴吟社,後納入為瀛社基隆分部,或納入分組輪值,或另行舉行期外例會。[13]1929年輪值表刊於《臺灣日日新報》10569號顯示總計50人。[14]1930年10月重新改組,輪值表刊於《臺灣日日新報》10948號顯示總計43人,不含基隆組。[15]1931年10月重新改組,輪值表刊於《臺灣日日新報》11302號,總計48人,不含基隆組。[15]1932年10月重新改組,輪值表刊於《臺灣日日新報》11656號,含基隆組共計57人。[16]1933年10月改組,輪值表刊於《臺灣日日新報》12032號,不含基隆組共51人。[16]1934年9月改組,輪值表刊於《臺灣日日新報》12385號,包含基隆組共76人。[17]1936年10月改組,輪值表刊於《臺灣日日新報》13118號,包含基隆組共41人。[17]1937年4月1日起,因《臺灣日日新報》取消漢文版,詩社活動轉於《風月報》刊載。1937年11月,刊於《風月報》51號,共計42人。[18]1938年10月《風月報》74號,總計36人,不含基隆組。[18]1939年10月《風月報》96號刊載,共計44名。[19]
歷屆幹部
- 第一任(1918年─1926年):社長─洪以南;副社長─謝汝銓;總幹事─魏清德、劉篁村(成立初未立社長,至1918年7月推舉產生。)
- 第二任(1926年─1953年):社長─謝汝銓;副社長─魏清德
- 第三任(1953年─1964年):社長─魏清德;副社長─李建興;總幹事─張鶴年
- 第四任(1964年─1978年):社長─李建興;副社長─張晴川;總幹事─張晴川、江紫元
- 第五任(1978年─1999年):社長─杜萬吉;副社長─張鶴年、黃得時、莊幼岳、黃鷗波;總幹事─魏壬貴、陳焙焜
- 第六任(1999年─2003年):社長─黃鷗波;副社長─陳焙焜;總幹事─林正三、陳炳澤
- 第七任(2003年─2004年):社長─陳焙焜;副社長─林正三;總幹事─林正三、翁正雄
- 第八任(2004年─2005年):社長─林正三;副社長─翁正雄、陳欽財;總幹事─洪淑珍[20]
2000年後活動
2007年11月,國立台灣文學館委託國立台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辦理「瀛社成立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同年,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策畫策畫「瀛社百年紀念特展」。[21]
相關聯結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16–21.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21–22.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62–63.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62–64.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65–75.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243–279.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280–297.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22.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23.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27.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28.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29.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30.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32.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33.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34.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35.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36.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36–37.
- 林正三總編輯. . 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 2017: 77–79.
- 廖, 振富. . 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09-10, (9期):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