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梓桑
许梓桑(台湾话:;1874年11月14日—1945年[1]),字迺兰,台湾基隆人[2]。台湾日治时期于基隆一带历任公职,并曾担任台北州协议会员[2][3]。除此之外,许梓桑在基隆艺文界也有一定地位,曾担任大同吟社社长[2][3]。
许梓桑 | |
---|---|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74年11月14日![]() |
逝世 | 1945年![]() ![]() |
教育程度 | 私塾 |
职业 | 基隆区长、基隆街助役、台北州州会议员 |
活跃时期 | 19世纪 |
奖项 | 绅章 |
生平
许梓桑出生于1874年11月14日[4],父许福寿早亡,幼年由母亲胡淑(1838-1913)[5]教导识字,后来向江呈辉学习[2],并成为淡水县庠生[1]。后来到了日治时期,为日本政府网罗担任基隆区街长事务所书记,并于明治卅四年(1901年)获授绅章[2][1]。明治卅六年(1903年)接替前任之吴志清而升任基隆区街长,不久又升任为台北厅基隆区长(1913-1920年)[2]。大正九年(1920年)地方制度修改之后,任基隆市协议会员、基隆街协议会员。于次年(1921年)担任基隆街助役,但不久便退职[2][1]。在此之后又担任过台北州协议会员与基隆同风会会长[2],大正9年(1920年)至昭和7年(1932年)担任台北州州协议会员[1]。[6]
而除了担任公职服务乡里之外,崇奉儒家学说与佛教的他亦积极推广基隆的文教,曾担任过庆安宫的管理人与倡建大竿林代天宫,鼓吹诗学成为台北瀛社中坚[2][1]。此外他还担任过吟稿合刊诗报社社长、大同吟社社长[2][3][1]。着有〈筠窗吟草〉1卷,被《台湾诗荟》选载其诗文过[1]。
许梓桑好诗词,汉学造诣甚深,撰《庆余堂诗稿》惜未传世,其诗词散见于《诗报》、《台湾日日新报》。[5]
参考来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