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澄县

海澄县中国福建省古旧名,位于九龙江出海口以东,厦门岛西南方向。

《海澄县志·卷一》(月港的沿革,乾隆二十七年刊本)

历史沿革

明朝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析龙溪县之靖海馆及漳浦县部分地置,治所在今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东南海澄镇,属漳州府清朝时,仍属漳州府。1960年与龙溪县合并,改名龙海县。以两县各取一字得名。县治石码镇。明后期曾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成化弘治之际有“小苏杭”之称。

行政区划

清代

清代海澄县城以外辖有五都[1],位置如下:

清朝初年海澄县五都
辖下各村现今分布地区
(1乡7镇4街道)
一二三都 厦门市 海沧区海沧街道嵩屿街道新阳街道
四五都 漳州市 龙海区白水镇浮宫镇港尾镇
六七都 龙海区东泗乡东园镇
漳浦县官浔镇
八都 龙海区东泗乡海澄镇
九都 龙海区榜山镇石码街道海澄镇

职官

清朝

海澄县知县[2][3]
姓名籍贯出身上任时间备注
吴治臣浙江嘉兴府顺治三年
陈廷楹江南镇江府丹徒县顺治四年第三甲进士顺治六年
王之谟贡生顺治七年
甘体垣辽东顺治八年
周琼湖广武昌府大冶县顺治六年第三甲进士顺治十年
陈遥僊浙江杭州府钱塘县顺治十三年
洪明钟江南徽州府歙县举人顺治十五年
赵之仕山东济南府历城县贡生顺治十八年
王钟玫山东济南府淄川县顺治十六年第三甲进士康熙七年
王纬山西大同府举人康熙年间
祝文郁辽东康熙十六年
王衡才陕西延安府葭州神木县拔贡康熙十九年
张宗周直隶顺天府大兴县吏员康熙二十四年
胡鼎江南庐州府合肥县拔贡康熙二十五年
李敬之山东济南府长山县恩贡康熙三十一年
陈世仪浙江杭州府海宁县监生康熙三十六年
韩钟山西平阳府蒲州监生康熙四十九年
刘光泗山东兖州府单县岁贡康熙五十五年
蒋兆昌广西桂林府全州举人雍正三年
苏石麟陕西同州朝邑县雍正五年第三甲进士雍正七年
冯永振浙江杭州府钱塘县雍正八年第三甲进士雍正十一年
严暻浙江湖州府乌程县雍正八年第三甲进士雍正十三年
黄曾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乾隆六年
汪家瑑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乾隆二年第二甲进士乾隆十一年
王作霖河南彰德府安阳县乾隆四年第三甲进士乾隆二十年
林镳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举人乾隆二十年
陈锳江西南昌府宁州乾隆十三年第三甲进士乾隆二十二年
王作霖乾隆二十五年再任
解文燧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乾隆三十一年第三甲进士乾隆三十二年
马联臻广西南宁府隆安县拔贡乾隆三十六年
孙登标江苏苏州府昆山县乾隆三十一年第二甲进士乾隆四十一年
吴体干浙江嘉兴府石门县举人乾隆四十五年
何茹连浙江衢州府江山县拔贡乾隆四十七年
王僧额陕西西安府泾阳县举人乾隆五十五年
范煜浙江杭州府仁和县副贡乾隆五十八年
顾掞江苏苏州府长洲县监生乾隆五十九年
高叔祥河南南阳府邓州乾隆四十九年第三甲进士嘉庆元年
杨绅世山东青州府诸城县乾隆三十七年第三甲进士嘉庆四年
萧信扬湖北襄阳府宜城县举人嘉庆八年
张家干湖南长沙府湘潭县监生嘉庆十三年
曹松篁安徽安庆府宿松县嘉庆元年第三甲进士嘉庆十八年
张际熙河南陕州嘉庆十年第三甲进士嘉庆二十一年
景燮江苏苏州府昭文县举人道光三年
李逢源河南河南府洛阳县乾隆六十年第三甲进士道光六年
沈仕恒奉天奉天府承德县监生道光七年
霍宗光山西大同府道光二年第三甲进士道光十五年
石彦恬四川重庆府涪州举人道光十九年
胡炳湖北荆门州嘉庆二十四年第二甲进士道光二十年
信和来山东济南府德州德平县道光二十五年
王肇谦直隶保定府定州深泽县举人道光二十六年[lower-alpha 1]
吴金华江西南康府都昌县举人道光二十九年
周培四川重庆府铜梁县廪贡道光三十年
孙长煦咸丰二年
汪世清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举人咸丰二年
刘元之湖北郧阳府房县廪贡咸丰四年
夏焕章浙江绍兴府上虞县举人咸丰六年
赵本敖贵州平越府瓮安县举人咸丰九年
姚大元咸丰十一年
赵本敖同治二年再任
刘则祁江苏常州府武进县监生同治四年
朱心培湖北襄阳府同治七年
章凤翎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举人同治八年
朱宝善江苏扬州府泰州监生同治九年
王仲汶直隶顺天府大兴县监生同治十一年
华椿直隶天津府副贡同治十三年
樊景升直隶天津府举人光绪元年
恒锐光绪二年
赖以森正黄旗 光绪三年[lower-alpha 2]

注释

  1. 《重纂福建通志》仅收录至王肇谦。
  2. 《光绪漳州府志》仅收录至赖以森。

参考文献

  1. 《乾隆海澄县》,1968,成文出版社
  2.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十一,道光九年(1829年),陈寿祺
  3. 《光绪漳州府志》,卷之十三,光绪三年(1877年),沈定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