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陽府

鄖陽府,中国明朝清朝时的行政区划——,明朝至清初属湖廣,湖廣分为湖北湖南之后属湖北。

郧阳府在湖北省的位置(1820年)

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二月,分襄阳府設置鄖陽府,治所鄖县(即今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下领七县:郧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上津县郧西县保康县[1]。辖境相当今湖北省郧县保康县以西地区。清朝初年沿袭明制,顺治十六年(1659年),上津县并入郧西县。康熙三年(1664年),属湖北,下领六县:郧县、房县、竹山县、竹谿县、保康县、郧西县。评价:繁,疲,难。隶安襄郧荆道[2]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鄖陽府。丹江口水庫建設後,鄖陽古城現被淹沒在水庫之下。

注释

  1. 明史·志第二十·地理五》襄阳府......郧阳府成化十二年十二月置。领县七。又置湖广行都指挥使司於此。卫所俱无实土。东南距布政司千二百里。郧倚。元属均州。成化十二年置郧阳府,治此。汉水在南。东南有龙门山,龙门河出焉,下流入於汉水。西北有青桐关。东北有雷峰、桠镇二巡检司。房府南少西。元房州,属襄阳路。洪武十年五月以州治房陵县省入,又降州为县,仍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来属。西南有景山,一名雁山,沮水出焉,流入远安县界。又南有粉水,亦曰彭水,又有筑水,俱流入谷城县,注汉。西南有板桥山巡检司,后移於县东南之博磨坪。竹山府西南。元属房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房县。十三年五月复置,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来属。东有方城山。西有筑山,筑水出焉,流入房县界。又有上庸山,上庸水所出,南合孔阳水,下流入汉。又南有堵水,源出陕西平利县界,东流入汉。西北有黄茅关、吉阳关二巡检司。竹溪府西南。本竹山县之尹店巡检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改置县,而移巡检司於县东之县河镇,寻又迁巡检司於白土关。南有竹溪河。上津府西北。洪武初置,属襄阳府。十年五月省入郧阳。十三年五月复置,仍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来属。西有十八盘山,又有吉水,西南流入汉,俗谓之夹河。南有江口镇巡检司。郧西府西北。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郧县之南门保置。南有汉江,自陕西白河县流入,下流至汉阳县入於江。保康府东南。弘治十年十一月以房县之潭头坪置。北有粉水,东南有常平堡,嘉靖十九年移南漳县之七里头巡检司於此。
  2. 清史稿·志四十二·地理十四》郧阳府:繁,疲,难。隶安襄郧荆道。总兵驻。顺治初,沿明制,属湖广布政司,并设抚治、都御史。康熙三年,属湖北省布政司。六年,罢抚治。东南距省治一千二百五十里。广七百十里,袤四百里。北极高三十二度四十九分。京师偏西五度四十二分。领县六。郧难。倚。北:兜鍪。西:锡穴。西北:老砦。西南:白马。汉水自郧西入均州。堵水自县南流入焉,谓之堵口。又将军河、曲远河、神定河、龙门河、远河俱来入。滔河自陕西商州流入,经县东北,会丹水,入河南淅川。西:黄龙镇巡司。雷峰垩镇、青桐关二巡司,裁。有驿。房简。府西南三百一十里。西南:房山。南:景山,一名雁塞山,沮水出焉。又东,汛水,今名八渡河。北:筑水,源出杨子山。东北有粉水,俱流迳保康入穀城注汉。有三岔口、九道梁二巡司。竹山难。府西南三百六十里。东南:方城,又名望楚山。西南:白马塞山。西:丫角山。南有堵水,一名陡河,源出陕西平利,自竹谿东流入境。右会官渡河、章落河、霍河,左受苦桃河、上元水、嵚峪河、对峙河,又东北流,经房北,至郧入汉。同知驻白河堡。官渡河堡巡司。黄茅关、吉阳关二废司。竹谿简。府西南五百九十里。东:诰轴。西南:峒崎山,有砦最险隘。西北:竹谿河,流合县河,为堵水上源。南秦坪河,东南白沙河,会柿河注堵水。有尹店社、白土关二废巡司。东:县河镇。保康简。府东南三百四十里。东:岮峪山。西有汤浃河,一名汤洋河,水温可疗疾。西北:粉水,东流与筑水会,名曰南河。西南板仓河,北来注之。东南有常平堡废巡司。郧西简。府西北一百三十里。顺治十六年,以西北上津县省入。西:矿山。西北:十八盘山。南有汉水,缘界合仙河、白河,又东迳金兰山,甲河自山阳来会,入郧西。天河源出县西北牛头山,激浪河、麦峪河流入焉。西北:上津堡废巡司。西:江口镇。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鄖陽府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