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县

龙溪县为原中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南朝时始置。1960年8月15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

县名由来

龙溪县因置县在九龙溪边而得名龙溪[lower-alpha 1]

历史沿革

南梁天监六年(507年)[lower-alpha 2],析晋安县地置龙溪县(今福建汀江流域[1]九龙江北溪下游地区及滨海地[2]),属南安郡。县在今漳州市龙海区颜厝镇古县地区(​后垅村、巧山村、​庵前村、​石牌村)一带。开皇十二年(592年),兰水、绥安两县并入龙溪县,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地区)。

闽州龙溪县

大业二年(606年),改泉州闽州

建安郡、建州之龙溪县

大业三年(607年),改闽州为建安郡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建州(治所在今福州地区),苦草镇属建州龙溪县[1],当时龙溪县境如下:

武德四年(621年),建州移治建安县(治所在今建瓯地区)。

丰州、泉州、武荣州之龙溪县

武德五年(622年),析建州地设立丰州,龙溪县属丰州。武德六年(623年),析建州闽县为泉州并置都督府,龙溪县属江南道泉州都督府丰州。贞观九年(635年),丰州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地区)并废都督府,龙溪县改属岭南道泉州。嗣圣元年(684年),分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治所在今泉州南安市丰州镇),寻即撤销[3],龙溪县还隶泉州

垂拱二年(686年)十二月九日,划龙溪县南境建置漳州,辖漳浦县[4]。当时的漳州州境(漳浦县境),于漳州置州以前之归属如下[2]

一、梁山蒲葵关东北(今漳浦县大部分及龙海区少数地区):

  • 507(或540年)~685年,属龙溪县。
  • 716年~785年为漳州州治及漳浦县治所在地。

二、梁山蒲葵关西南(今诏安县、东山县、云霄县及平和县少数地区):

  • 413年~591年,属绥安县
  • 592年~685年,属龙溪县。
  • 686年~715年为漳州州治及漳浦县治所在地。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分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复置武荣州[5]。圣历三年(700年),州废,三县还泉州。久视元年(700年),又以三县置武荣州。

泉州龙溪县

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为泉州。开元四年(716年),迁漳州州治及漳浦县治(今云霄县火田镇西林村)于李澳川(今漳浦县绥安镇)。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析泉州龙溪县苦草镇为新罗、长汀两县,与建州黄连县,建置汀州,辖新罗、长汀、黄连三县[1]。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漳浦县地置怀恩县,漳州辖两县[4]

漳州、漳浦郡之龙溪县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并怀恩县入漳浦县,又割泉州龙溪县来属漳州,漳州仍辖两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漳州漳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漳浦郡漳州。乾元二年(759年),因漳浦发生大瘟疫,将漳州州治从漳浦县李澳川迁至龙溪古县治(龙海区颜厝镇古县地区)。兴元二年(785年春)九龙溪大水,溃堤,溪水改道,致使龙溪城通往九龙江的河道堵塞,水路不通,大船不能进入龙溪城。无奈,漳州刺史柳少安再请迁治永宁乡唐化里,福建观察使卢惎录奏。贞元元年(785年冬)十一月十六日,敕从之(唐德宗李适准奏)。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和龙溪县治一同迁入永宁乡唐化里登高山(芝山)下之桂林村(现今芗城区通北街道芝山东侧的南坑街道桂林二十九街(马道底)一带),古县做为龙溪县城246年和漳州主城27年后,遂成为漳州城南门郊外地区。

清代康熙漳浦县云:「浦始建邑,方域甚广。东至海,西至新罗,南至潮阳,北至龙溪。」[6]唐代欲与辖有永定南部、南靖西部一带的新罗县接壤,则漳浦县必定辖有平和县西部属韩江流域之九峰镇秀峰乡崎岭乡长乐乡芦溪镇以及永定区湖山乡等地。又明代正德漳州府志指出,宋代龙溪县西部之龙泉乡,辖有芦溪里(芦溪镇、湖山乡)、河头(九峰镇)、敦教里(崎岭乡)[7][8]。以此判定,今平和县永定区部分乡镇最晚于宋代由漳浦县划归龙溪县,成为后世清宁里之西部辖境。

漳州路龙溪县

至元十六年(1279年),漳州升为漳州路至治二年(1322年),析龙溪龙岩漳浦交界地置南胜县。元代南胜县境相当于清代南靖县及平和县全境,于南胜置县以前之归属如下[8]

一、清代南靖县:今南靖县大部分及平和县芗城区龙海区漳浦县部分地区

  • 十二总属龙岩县:南坑总、施洋总、长窖总、梅垅总、龟洋总、吴宅总、和溪总、金山上总、金山下总、涌口总、硿口总、南坪总。
  • 十五总属龙溪县:竹员总、中埔总、东门外总、北门外总、桥南总、雁塔总、五峰总、华源总、水流下葛总、浮山总、径口程溪总、湖山总、草坂总、马坪内外中总、大坪总。
  • 一总属漳浦县:车田总(居仁里第一图车田总十五保)。

二、清代平和县:今平和县大部分及南靖县、永定区云霄县漳浦县部分地区

  • 清宁里属龙溪县。
  • 新安里属漳浦县。

漳州府龙溪县

明朝时升格为漳州府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567年1月14日),析龙溪县一都至九都和二十八都五图以及漳浦县二十三都九图,设置海澄县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龙溪古县城因郑成功(古县大战)兵败退守海澄导致龙溪古城被清兵焚毁。乾隆八年(1743年),龙溪县石码镇升为石码厅。

西路道龙溪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龙溪县属西路道[9]

汀漳道龙溪县

民国3年6月,西路道改名汀漳道[9]

福建省龙溪县

民国14年(1925年),废道,各县直接隶属福建省[9]

民国17年(1928年),析龙溪县二十五都的浦西、桃源、归德、迎富、升平、龙岭、宜招、华丰、珍山、大深、蓬莱大坑及二十三四都的银塘、沙建、寨坂共14保,设置华安县

龙汀省龙溪县

民国22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发动闽变并成立中华共和国。12月13日,福建划分为闽海省延建省兴泉省龙汀省及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龙溪县属龙汀省[9]。民国23年(1932)1月20日,闽变失败,全部政区解体,恢复一个福建省。

行政督察区龙溪县

民国23年7月,福建省64县重新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龙溪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10月至民国25年,福建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及1个市(厦门市),龙溪属第五行政督察区[9]。民国25年7月,析龙溪县设立石码特种区。民国27年1月,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龙溪。民国27年8月,石码特种区改为普通区并入龙溪县。

1949年9月19日,接管龙溪县城(旧漳州府城),龙溪县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管治。同年9月26日,原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龙溪重属第六行政督察区[9]

漳州各地接管次序[10]
地区 时间
平和县 1949年9月17日
长泰县 1949年9月19日上午
龙溪县 1949年9月19日下午
海澄县 1949年9月21日
南靖县 1949年9月22日
漳浦县 1949年9月23日
云霄县 1949年10月1日
华安县 1949年11月18日
诏安县 1949年12月12日
东山县 1950年5月12日

漳州专区龙溪县

1950年1月1日,第六专区改称漳州专区[11]

龙溪地区龙溪县

1950年9月14日,漳州行政督察区改为龙溪地区[11],成立龙溪地区专员公署,辖10县。1951年6月,龙溪县城关区(共两个区)析出设立漳州市(县级)。1954年,原属华安县的大深(洛洋、陈阪)、岭头、半岭、大樟、涵口、大杞、小杞等8个自然村(清代属龙溪县二十五都)划属漳平县。

龙溪专区龙溪县

1955年3月,龙溪地区改称龙溪专区[11]。1957年3月,同安县灌口区的金山、锦宅两乡划归龙溪县[12]。1957年9月5日,华安县迎新、迎富以及蓬莱地区(清代属龙溪县二十五都)划属南靖县[13]

龙溪专区龙海县

1960年8月15日,龙溪县和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9],驻石码镇

行政区划

清代

清代龙溪县城(漳州府城)内区域位于现今芗城区通北街道南坑街道东铺头街道以及西桥街道等地,城墙以外辖有三厢十都[14],位置如下:

清朝初年龙溪县三厢十都
厢都 辖下各村现今分布地区
(3乡19镇12街道)
西北厢 芗城区东铺头街道通北街道南坑街道
东厢 芗城区巷口街道新桥街道
南厢 芗城区西桥街道新桥街道
十一都 龙海区榜山镇石码街道
十二三都 芗城区西桥街道
龙文区碧湖街道
龙海区九湖镇颜厝镇
二十一都 芗城区天宝镇石亭街道芝山街道通北街道东铺头街道
龙海区九湖镇
二十二都 龙文区朝阳街道景山街道郭坑镇
二十三四都 华安县沙建镇丰山镇
芗城区石亭街道浦南镇
龙文区朝阳街道郭坑镇
二十五都 漳平市芦芝镇
华安县马坑乡高安镇湖林乡仙都镇华丰镇高车乡新圩镇沙建镇
南靖县和溪镇龙山镇
二十六都 芗城区石亭街道通北街道南坑街道
龙文区朝阳街道
二十七都 芗城区巷口街道新桥街道
龙文区碧湖街道步文街道蓝田街道景山街道
龙海区颜厝镇榜山镇
二十八都 龙海区角美镇紫泥镇
二十九都 龙海区角美镇

职官

清朝

龙溪县知县[14][15][16][17][18]
姓名籍贯出身上任时间备注
徐国章浙江举人顺治三年
祝喻山东东昌府高唐州武城县顺治六年第三甲进士顺治六年
董帷辽东顺治十二年
李元烇浙江湖州府归安县顺治九年第三甲进士顺治十五年
马备直隶顺天府大兴县监生康熙元年
王显国直隶顺天府霸州贡监康熙七年
利在三广东肇庆府高要县贡生康熙九年
魏明德镶蓝旗 康熙十六年
苏宏扬正红旗汉军 康熙十六年
白玠陕西延安府清涧县康熙九年第三甲进士康熙十八年
魏明德 康熙十八年再任
李可柱直隶真定府新乐县举人康熙十九年
梁绳武四川保宁府剑州举人康熙二十年
黄远江南松江府青浦县选贡康熙二十二年
线应彩正白旗 例监康熙二十四年
沈铉吉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例监康熙三十三年
田广英直隶保定府定兴县选贡康熙三十四年
钟雅韵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举人康熙三十九年
曹家甲江西南昌府新建县康熙三十六年第三甲进士康熙四十一年
蒋运昌江南常州府宜兴县选贡康熙四十六年
江国栋正红旗汉军 笔帖式康熙五十二年
魏彪江南江宁府溧阳县岁贡雍正三年
左宰江南安庆府桐城县举人雍正五年
熊琴四川成都府安县举人雍正六年
吴道来四川成都府汉州举人雍正七年
刘良璧湖南衡州府衡阳县雍正二年第二甲进士雍正九年
申景云江南苏州府吴县廪生雍正十三年
王裕瑸浙江绍兴府山阴县监生乾隆二年
李芬正蓝旗汉军[lower-alpha 3] 举人乾隆三年
王裕瑸乾隆四年再任
李芬 乾隆五年再任
章璠江南苏州府吴县贡生乾隆六年
袁本濂直隶正定府阜平县附生乾隆十二年
许齐章江南庐州府合肥县拔贡乾隆十五年
陶敦和江南苏州府常熟县举人乾隆二十一年
吴宜燮江南常州府阳湖县乾隆十九年第二甲进士乾隆二十五年[lower-alpha 4]
宋学源镶红旗汉军 举人乾隆三十年
崔绎山西蒲州府永济县举人乾隆三十六年
潘鸣谦四川重庆府涪州举人乾隆三十九年
张润直隶保定府安州举人乾隆四十二年[lower-alpha 5]
聂宗阳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乾隆二十八年第三甲进士乾隆四十五年
钱致纯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乾隆四十年第三甲进士乾隆四十七年
秦为干四川潼川府射洪县监生乾隆五十二年
王履吉四川潼川府三台县举人乾隆五十七年
范煜浙江杭州府仁和县副贡乾隆五十九年
朱泰增江苏苏州府吴县监生嘉庆二年
盛本浙江宁波府慈谿县拔贡嘉庆四年
王宗徽安徽六安州举人嘉庆六年
赵成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嘉庆九年
汪楠安徽宁国府旌德县监生嘉庆年间
马敦仁嘉庆十二年
柏成正蓝旗满洲 举人嘉庆十三年
何兰汀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嘉庆七年第二甲进士嘉庆年间
黄懋修山东莱州府潍县举人嘉庆十八年
张均镶黄旗汉军 监生嘉庆二十一年
姚莹安徽安庆府桐城县嘉庆十三年第三甲进士嘉庆二十二年
张家干湖南长沙府湘潭县监生嘉庆二十四年
黄懋修嘉庆二十五年再任
季芝直隶顺天府大兴县道光二年
钱燕喜浙江嘉兴府嘉善县监生道光七年
张师孚陕西西安府泾阳县监生道光十五年
曹衔达浙江嘉兴府嘉善县道光十三年第二甲进士道光十九年
蒋律武江西广信府铅山县监生道光二十二年
袁曦业山东济南府长山县监生道光二十三年
陈阡山东莱州府潍县道光十八年第三甲进士道光二十四年
袁曦业道光二十四年再任
刘承轩广东肇庆府阳春县举人道光二十六年[lower-alpha 6]
骆凯道光二十六年
汪世清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举人道光二十八年
信和来山东济南府德州德平县道光二十九年
赵印川山东青州府博山县举人咸丰二年
刘廷皋贵州遵义府举人咸丰三年
苏宗勤江苏常州府江阴县监生咸丰三年
赵印川咸丰四年再任
朱善骥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举人咸丰六年
陶绶锦江西南昌府监生咸丰七年
朱善骥咸丰八年再任
何炜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咸丰九年
钱宝懿浙江绍兴府咸丰十年
程锡畴江苏松江府青浦县咸丰十年
钱世叙浙江绍兴府上虞县咸丰十年第二甲进士同治二年[lower-alpha 7]
陈诰同治三年
吴荣鼎浙江杭州府仁和县监生同治三年
杨庆容广西柳州府马平县生员同治四年
陈汝实广东雷州府海康县监生同治六年
章凤翎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举人同治七年
黄运昌正黄旗汉军 监生同治八年
李瑛江苏苏州府元和县监生同治十年
王家驹浙江绍兴府会稽县监生同治十一年
宁廷桢江苏苏州府嘉定县举人同治十二年
周世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监生光绪元年
胡崧直隶宣化府延庆州廪贡光绪二年[lower-alpha 8]
八十四镶红旗蒙古 生员光绪四年[lower-alpha 9]

注释

  1. 九龙溪也称古县溪,发源于九龙岭山脉流经龙溪古县城进入九龙江。
  2. 南宋嘉定《清漳志》作大同六年,即540年。
  3. 《永春县志》载为正白旗
  4. 《乾隆龙溪县》仅收录至吴宜燮。
  5. 《乾隆漳州府志》仅收录至张润。
  6. 《重纂福建通志》仅收录至刘承轩。
  7. 同治三年,太平天国攻陷漳州府城。漳州知府北克丹布率兵出城,于漳州府城外战死;龙溪知县钱世叙于漳州府城内率兵抵抗,死于巷战。
  8. 《光绪漳州府志》仅收录至胡崧。
  9. 《光绪龙溪县》仅收录至八十四。

参考文献

  1. 〈从苦草镇到龙岩市〉,2020,刘可明
  2. 〈漳州“芳名”的由来〉,2020,中共漳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3. 〈南安掌故二则〉,《南安文史资料》,2016,林和胜
  4. 〈漳州府建置沿革考〉,《古今图书集成》,1934,中华书局
  5. 旧唐书/卷40
  6. 《漳浦县》,1968,成文出版社
  7. 《正德大明漳州府志》,2012,厦门大学出版社
  8. 〈南靖县境域沿革三题〉,《闽台文化研究》,2014,黄学超
  9. 《龙海县》,1993,东方出版社
  10. 〈龙江大地红旗展——漳州各县的解放〉,《闽南日报》,林绿
  11. 《芗城区志》,1999,方志出版社
  12. 〈同安沿革及其疆域〉,《金门日报》,2007,颜立水
  13. 《华安县》,1998,方志出版社
  14. 《乾隆龙溪县》,2000,上海书店
  15. 《乾隆漳州府志》,卷之十一,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李维钰
  16.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十一,道光九年(1829年),陈寿祺
  17. 《光绪漳州府志》,卷之十三,光绪三年(1877年),沈定均
  18. 《光绪龙溪县志》,光绪五年(1879年),八十四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