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名
另取
音译
由于东亚对外交流加强,而这些对外交流的人士不见得都熟悉英语,故也有大量人士使用自己本名的发音当英文名。除此之外,本国历史人物的英文名也多用译名。
中国大陆
- 将中文名的汉语拼音去音调,姓和名各为一个单词。如,「欧阳修」读音「」音译英文名作「」。
- 如果拼音中带有「」的(如「」、「」),则其中的「」作「」(如「吕」作「」、「女」作「」)。如,「吕不韦」读音「」音译英文名作「」(若情况容许也可能写作「」)。[1]
此译法为中国大陆大部分人士所采用(少数民族除外),台湾自2009年起也有在推行此种译法。
香港
- 将中文名的通过港府粤拼转写,每个字独自成词或名中的各字可以连字号「-」相连(不一定要)。如,「吴卓羲」音译英文名作「Ng Cheuk Hei」或「Ng Cheuk-hei」。
台湾
另见
参考文献
- . [2012-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7).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