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

波音公司英语:)是美国一家开发、生产及销售固定翼飞机旋翼机运载火箭导弹人造卫星等产品,为世界最大的航天航空器制造商。于1997年并购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后,成为美国境内唯一制造民航用广体客机的公司,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同为世界主要的两家大型民航机制造商,彼此瓜分市场。

波音公司
The Boeing Company
公司类型上市公司(:BA
ISINUS0970231058在维基数据编辑
公司前身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北美航空罗克韦尔国际、North American Rockwell 编辑维基数据
成立1916年7月1日1916-07-01
代表人物戴维·卡尔霍恩(总裁兼CEO)[1]
总部 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水晶城
标语口号Connect, Protect, Explore and Inspire the World through Aerospace Innovation 编辑维基数据
产业航空航天国防承包商
产品民用客机
军用飞机
军火
空间系统
计算机
航天机械
导弹
运载火箭
水翼船
营业额 765.6 亿美元(2019年)[2]
-19.75 亿美元(2019年)[2]
-6.36 亿美元(2019年)[2]
资产 1336.25 亿美元(2019年)[2]
资产净值 -83 亿美元(2019年)[2]
所有权者先锋领航 编辑维基数据
员工人数161,133(2020年1月)[3]
主要部门波音商用飞机
波音国防太空安全
波音金融
波音工程、操作及技术
波音共享服务集团
市值193,200,000,000 美元 (2018年) 编辑维基数据
主要子公司Aviall, Inc.
杰普森
波音澳大利亚
波音加拿大
波音英国
波音英国防务
波音商店
Wisk Aero
网站www.boeing.com

波音分成四个总部:波音商用飞机波音国防太空安全、波音全球服务及波音金融

2018年,波音凭借其收入跻身全球第二大国防承包商[4],按美元计价下是美国第一大出口商[5]。2019年,波音营业额76.6亿美元,位列《财富》杂志「财富500强」榜单第40名[6]。2020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大」榜单第121名[7]。波音股票属于道琼工业平均指数

历史

创业初期

1916年7月1日,波音由威廉·爱德华·波音以及美国海军技师乔治·康拉德·韦斯特维尔特于美国西雅图共同创立。刚开始,公司名字取自两人姓氏开头字母组合「B&W」。B&W(蓝色比尔)的第一架飞机为搭载双浮筒的水上飞机,不过这个公司名称很快地就被改为Pacific Aero Products。接着在1917年时公司名称再度改名,取为「波音飞机公司Boeing Airplane Company)」。由于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海军向波音飞机公司采购700架搭载双浮筒、双翼单引擎的C型教练机,奠定波音在飞机制造商的地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军用飞机已无更大的需求,民航业仍未开始发展,当时的美国境内主要使用飞机的事业仅只有邮政业务。因此波音公司使用C型机的最终版本C-700,在美国西雅图与加拿大温哥华之间,开展世界首次的国际邮务事业。随着威廉·波音的航空公司「波音航空运输公司Boeing Air Transport Inc.)」业务需求逐渐扩大,飞机也开发出40A型等更现代化的飞机来使用。

大战期间

1923年,美国陆军与海军分别采购战斗机P12以及F4B,购买该系列总计586架。波音也从邮务飞机开始发展载客用民航机,于1933年计划研发可搭载十名乘客的小型双螺旋桨飞机波音247。当时大部分的飞机机翼为帆布铺成,且具有固定起落架的双翼机;但247为机身全为铁金属制、低单翼,且起落架可收入机腹,巡航速度亦达到每小时300公里的新飞机,波音航空运输公司(即后来的联合航空)率先引进。

1929年,波音与引擎制造商普惠公司等公司设立从制造到营运皆一手包办的大型企业「联合飞机与空运公司United Aircraft and Transport Corporation)」。

但是,247的前景并未持续太久,它逐渐被1935年发表的大型客机道格拉斯DC-3取代。而且联合飞机与空运公司于1934年时,受到美国空邮法案禁止飞机制造商以及航空公司同属一间公司的影响,公司被拆成三间独立运作的公司,分别为联合飞机公司(现为雷神科技公司)、波音飞机公司,以及联合航空。1961年,波音飞机公司正式改名为现在使用的名字「波音公司」。

直至1930年代,波音不断生产飞机,包含世界首架具有加压客舱的民航机波音307等先进的大型客机,在商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军事部门方面,美国陆战队采用了波音自1936年以来自行研发,具有四发引擎的B-17轰炸机。该机虽然拥有优越的性能,但由于试飞时发生事故而在竞标时败给了道格拉斯B-18轰炸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间

美国自1941年开始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直以来作为轰炸机的双发军机的能力不足,因此波音公司的B-17轰炸机便成了美军于欧洲战场使用的主力飞机,因此该机开始大量生产。B-17作为能够长距离飞行,同时亦能搭载大量炸弹的轰炸机获得高度青睐,同时也确立B-17在战略轰炸机上的地位,生产B-17的波音也因此声名远播。后来波音公司应美军的需要更完成超大型轰炸机B-29超级堡垒轰炸机,且大量的需求必须将飞机移至其他企业的工厂才能完成,长距离的侵略攻击能力使得B-29使用于空袭日本的作战。在这之中,被命名为艾诺拉·盖号博克斯卡号的两架B-29轰炸机,亦是分别在长崎与广岛投下原子弹的轰炸机,B-29迄今仍是唯一于实战中投下原子弹的机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波音国防部门研发生产采用后掠翼的大型轰炸机B-47轰炸机,以及其后继机种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民航机方面则开发了以B-29为基础的波音377客机,不过由于377客机的经济性不符需求,仅生产56架便走入历史。

大型喷射机的开发

当时航空界大多采用以活塞发动机作为飞机引擎,对于喷射引擎的高昂成本,态度上较为消极。波音当时认为航空界迟早会大量采用喷射飞机,自1952年以后就决定投入1600万美金来研发喷射飞机。当时美国空军正在开发B-47、B-52以及康维尔B-58轰炸机,同时也在推动计划中的超音速轰炸机XB-70战神侍婢式轰炸机。由于轰炸机机队相当活跃,导致当时作为美国空军空中加油机主力的KB-29/KB-50/KC-97等以B-29改造而来的空中加油机,不仅性能不足,而且数量也极度短缺。1958年,美国空军发表「至少还需要800架采用喷射引擎的空中加油机」这番言论。

波音为了秘密研发这架喷射机,将此案装作为C-97的改良机种。而将这件第80号的开发案,取名为「Dash 80(波音367-80)」,并开始制作试作机。1954年5月,Dash 80下线,并在同年7月完成初次飞行。在该年5月,美国空军发表新型加油机以及运输机的需求,当时美国重要的飞机制造商道格拉斯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都参与投标,但波音这架367-80已经大抵上完成,压倒性的优势使得军方采用波音的提案。波音便以此架飞机为基础,研发出KC-135空中加油机,该年10月便已生产29架。

另一方面,波音更利用这次的成功,再度以367-80为基础,开发出载客用的民航机波音707喷射客机,由于这架飞机比以往的螺旋桨飞机提供多达两倍的运量以及两倍的飞行距离,这款划时代的飞机是第一款获得巨大成功的喷射客机,开启了民用航空的新时代和全新的运营模式,完全支配1960年代到1970年代的天空,首架波音707于1955年交付泛美航空。后来波音也以707为基础,研发出最早期的空中预警机E-3哨兵式预警机。美国曾经的“空军一号”也改装于波音707。

这两架飞机的始祖,原型机Dash80(367-80)在1972年捐赠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在1990年时还给波音公司,2003年在史蒂文·乌德沃尔哈齐中心展示。

367-80

民航机的霸主

波音公司在707以前,从未在民航机上获得成功过,市场长期一直遭到道格拉斯公司的垄断。不过707投入市场后,让长距离的高速空中旅行得以实现,一般旅客能更简单地前往海外旅行。在1963年,开发出中程专用的喷射客机波音727。这架飞机拥有三层襟翼的高升力设备,大幅改善起降性能,使得喷射客机也能在中型规模的机场起降。这造成维克斯子爵等以往于中程航线占据优势的双螺旋桨飞机,喷射飞机也能如往常地起降。接着,波音公司更进一步研发短程距离使用的波音737喷射客机,让航空界朝着喷射化前进。

1963年,原本为了美军CX-HLS次代运输机计划而研发的大型运输机,在竞标上输给洛克希德公司后,因应泛美航空急于开发长距离国际航线的要求,将运输机改为民航机,并在1969年完成初次飞行,这款飞机原本为了放置战车,而将机首部分设计为双层,导致外型极为特殊的飞机便是波音后来在民航机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的超大型客机波音747

由于747在设计时引擎出力不足,速度性能上毫无优异表现,飞行时必须完全轻量化。但波音后来更改引擎,且加强机首至机尾的构造强度。747的机身以当时而言非常巨大,甚至有评论家无情地批评:「这将是满是空位的机型」。

不过,泛美航空仍然将747客机正式引进,日本航空英国海外航空以及汉莎航空等大型国际航空公司也因青睐747绝佳的经济性,因而引进这款飞机。航空公司努力将747这款飞机的空位填满,导致机票的价格不断下跌,一般旅客更能轻易地踏上这款巨无霸客机。747的成功使得这架飞机至今仍为世上最容易辨识的飞机之一,不仅受到各国航空公司喜爱,也被许多国家采用作为行政专机使用,更进一步奠定波音公司在民航业界霸主的地位。

所属泛美航空的波音747客机

超音速客机的开发

在开发波音747前,波音公司曾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以「次世代客机」为目标,着手研发超音速客机。1960年代,由于苏联、欧洲都展开超音速客机的研发计划,这对美国政府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美国政府担心失去超音速客机的市场失去优势,推动「国家超音速运输(National Super Sonic Transport)」这项计划。在1963年6月5日,波音公司因应国家计划而研发的超音速客机波音2707终于开发成功,接着在1966年击败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以及洛克希德公司提出的超音速客机计划,成功赢得联邦航空局的评选。

1969年12月,以泛美航空为首的12架订单,包含日本航空以及印度航空等26家大型航空公司在内,2707已经获得122架订单。不过由于民间担心超高度的飞行可能造成臭氧层破坏,还有机场的起飞噪音以及飞机突破超音速时产生的音爆的原因而发起的抗议活动日益激烈,当时燃料费也日益提升。1971年3月,美国参议院决定撤销这项计划的补助,在该年5月20日,波音公司最终只完成了两架原型机就终止超音速客机的研发。

国际合作体制的形成

747投入市场后,喷射客机彻底席卷航空界。欧美各国航空器制造商也跟进投入研发喷射客机,不过由于技术日益进步,开发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导致许多厂商无法独自制造喷射客机,造成许多计划中断。为此,欧洲各国开始签订合约,共组多国籍的航空器制造商空中巴士

空中巴士当时仅只有短距离使用的喷射客机A300,在销售上面临苦战。不过在各国政府的努力下,空中巴士在推出A320等喷射客机后,逐渐扩大自身的市场。然而,伴随而来的是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在民航机市场上的竞争陷入苦战。

波音公司也历经了第一次石油危机造成航空界的衰退,以及接连不断的空难事故。民航机在高性能化以及大型化的同时,也须兼顾经济性以及安全性。因此波音公司开发了737的后继机种波音757,借此迎战空中巴士。757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吸引美国以及欧洲的国内航线使用。不过当时的航空制造业界不流行独自打造飞机,波音公司在顺应这个情况下也开始了国际合作。在波音767这架宽体双发,且采用许多先进技术的大型飞机,便是波音公司与日本和意大利等企业共同开发出来的。而介于767以及747间的大型宽体双发的波音777,也是与世界各国厂商共同开发的产品之一。

收购麦克唐纳·道格拉斯

波音长期在民航机占有一席之地,但伴随空中巴士快速成长的压力,波音公司采取多角式经营,开始研究人工卫星等航天产品,还成立提供融资以及租赁服务的波音金融公司,公司因而急速成长。1997年,波音更进一步收购已经有多年历史的飞机制造商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将公司主力的国防部门移至过去,成立波音综合国防系统集团。2017年,波音公司将位于圣路易斯的国防总部搬迁至五角大厦所在地华盛顿。

21世纪的革新与衰退

逐渐成为主力的民航部门,自777以后所提出的新机种开发计划,几乎都得不到投资者以及股东的支持,因此波音公司的新民航机开发计划延宕了十年之久。在这期间,空中巴士趁势不断发表、贩售更新更先进的机种,在市占率上逐渐侵蚀波音的市场。总销售额在1999年之后被追上,之后的情况更转向对峙。波音为了力挽狂澜,提出亚音速的音速巡航机以及大型客机747X的计划对抗,不过随之而来的911事件严重冲击美国的航空业,许多国内航空公司不断倒闭,也造成销售量日益恶化。

2005年,波音在睽违十年之后终于开始研发新一代的喷射客机,计划定名为「波音7E7」,亦即波音787。热销20年,交付达1000架以上的757客机,以及稍小的737-300、737-400和737-500客机由于与787的重复性过高,因此决定停止生产,并开发其相关后继机种。随后为了利益走向了充满争议的737-MAX计划,另外,波音发表的747-400的后续机种波音747-8客机,但四发机型销售不佳,于2022年停产。[8]期间并与庞巴迪C系列发生法律战,使加拿大愤而改变了对波音的军购,还促成了空中巴士购入A220机型的全套设计。[9]

2018年7月,波音将通过成立价值47.5亿美元的合资企业,购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商用客机(commercial aircraft)业务的80%股权,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将持有新公司20%的股权,并维持对其国防和商务客机(business jet)业务的控制权。但该计划受到疫情的重大打击,于2020年4月25日,美国波音公司官方确认为计划终止,理由为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不满足必要条件,致使波音行使了终止合同的权利[10]

2022年9月,波音因误导性声明以及向投资者隐瞒737 MAX问题而将支付2亿美元和解金。[11]

2023年5月,波音收购了从事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研发的初创企业Wisk Aero[12]

2024年1月11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决定调查波音公司,确定波音是否能够确保波音的产品符合局方的标准,以及飞机部件是否处于局方规定的安全运行状态。[13]

波音737 MAX停飞事件

2018年10月29日,印度尼西亚狮航JT610航班在起飞约12分钟后坠毁,导致机上189人全部遇难[14]。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ET302航班在起飞约6分钟后坠毁,导致机上157人全部遇难,此两起空难的值机机型皆为波音737 MAX,致使该款机型在全球范围内被停飞。

737 MAX停飞事件影响,波音公司2019年的交付数量仅380架,较上年度的806架减少超过一半。这也是波音自2011年以来飞机交付数量首次被空客超越,空中巴士以863架交付量取代波音成为全球最大的飞机制造商[15]。停飞事件也严重影响其飞机销量,2019年净订单数目为-87架,这是超过30年来首次出现的订单减少。同年,空中巴士获得768架新订单。2019年12月23日,波音宣布首席执官[16]辞职,任命大卫·卡尔霍恩为总裁首席运行官,劳伦斯·凯尔纳将担任董事长

2021年1月,波音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并解除后者对737 MAX空难的刑事调查[17]。为达成和解协议,波音将支付25亿美元,并承认员工在安全问题上欺骗了航空监管机构,而这些安全问题导致了两起737 MAX致命空难[18]

向台湾销售军武被中国制裁

2020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宣布,因为参与对台湾出售武器,对包括波音国防太空安全在内的美国国防企业实施制裁[19]。2022年9月16日,因为参与对台湾出售武器,中方宣布对波音防务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泰德∙卡尔伯特实施制裁[20]

现状

与麦道公司完成合并后的波音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航太领域规模最大的公司。波音公司由以下主要的业务集团组成:

  • 波音民用飞机集团:主要生产民用运输机,主要产品包括:波音707717720727737747757767777787系列飞机,提供从100座级别到500多座级别以及货运型号在内的各种民用运输机。全球同时在现役运营波音民用飞机有上万架之多。目前,波音民用飞机集团的最新民航机——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的波音747-8波音787系列飞机已成功投入使用。
  • 波音国防太空安全:主要生产军用飞机(如与瑞典萨博合作研制的T-7红鹰教练机)、导弹以及运载火箭等产品。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最大的承包商。
  • 波音金融公司:是提供资产融资和租赁服务的融资公司。
  • 波音联接公司:为飞机提供空中双向互联网及电视服务,把互联网直接接入到民航班机上。

波音公司目前在全世界开设有50多个代表处,雇员20余万人。

产品

生产中

各种机型大小比较:
787-8(黑)
777-300
767-300
737-800绿
产品列表及数据
飞机 待交付订单 描述 座位 最大载货 生产中的型号 已停产的型号
737 4162 双引擎,单走道 172-230 (二级) - 800,800BCF,BBJ2,MAX-7, MAX-8, MAX-9, MAX-10, C-40, 737 AEW&C, P-8, 737MAX公务机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700ER, 900, 900ER
767 106 双引擎,双走道 224-304 (二级) 52,480公斤 / 115,700磅 300F, KC-767, KC-46, E-767 200, 200ER, 300, 300ER, 400ER
777 417 双引擎,双走道 317-396 (二级) 102,010公斤 / 224,900磅 777F, 777X 200, 200ER, 200LR, 300, 300ER
787 488 双引擎,双走道 242-330 (二级) - 8, 9, 10, 公务机

注:波音747已全数生产完毕,未交付订单截至2022年1月31日,当中包括军用型号。[21]

民航机

波音787于2009年出厂
  • 707:一款非常早期的中至长程、150至250人座级距之四发动机喷射客机系列。该型号于1957年首飞,1978年停产。720为707的衍生机型。(四引擎,单信道,已停产)
  • 717:原名MD-95,是由麦道在与波音合并之前所开发的中短程百人座级距单走道喷射客机系列,1997年完成并购交易后改为现名。该型号于1998年首飞,2006年停产。(双引擎,单信道,已停产)
  • 727:一款较为早期的100至200人座级距之三发动机喷射客机系列。该型号于1963年首飞,1984年停产。(三引擎,单信道,已停产)
  • 737:生产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的100至200人座双发动机单走道喷射客机系列,根据机种差异适合营运的范围介于短至中程航线。其衍生型众多,亦有改装的货机型号。除初代737外,还包括737经典型737新世代737 MAX。最初的波音737于1967年首飞。(双引擎,单信道,在产)
  • 747:世界上第一架配置有双层甲板的客机,也是第一种宽体飞机,采四发动机配置,根据机种与舱等设计差异载客量介于200至500人不等的长程广体客机系列。因其体积大,四引擎,可从机头进货等优势,不仅有原生及改装的货机型号,亦常被改造为政府,军事及测试用途的特殊机种。如美国空军一号实为波音747-200型改装而来。最初的波音747于1969年首飞,2022年停产。(四引擎,双信道双甲板,已停产)
  • 757:为了取代727而开发出的中短程双发动机喷射客机系列,载客量介于200至250人之间,单走道设计。其亦有改装的货机型号。该型号于1982年首飞,2005年停产。(双引擎,单信道,已停产)
  • 767:中型双发动机广体客机系列,于1981年首飞。因其大小适中,不仅有原生及改装的货机型号,也经常被改造为政府或军事用途的特殊机种。(双引擎,双信道,在产)
  • 777:世界上第一款大型双发动机长程广体客机,于1994年首飞。其亦有原生及改装的货机型号。777X是初代波音777的续任产品,于2020年1月25日首飞。(双引擎,双信道,在产)
  • 787:用以取代767的中型广体客机系列,于2009年首飞。其是首款以复合材料制造的大型客机。根据机种的不同,适用范围介于200-250座级的小客流中长程的越洋航线,至300座级的中,大客流局部航线至不等。(双引擎,双信道,在产)

研发中的民航机

  • 波音NMA: 波音公司正致力于开发一款新型中型飞机,内部称谓为“New Midsize Airplane”(New Midsize Airplane,新款中型客机), 亦非正式称为797。该飞机是757和767系列之后的小型宽体飞机,它将填补200至270座椅的空间。[22]

军用飞机

YAL-1机载镭射炮基于波音747-400F。该型号的研发于2011年终止。

包括与波音合并的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的产品

  • B-17空中堡垒轰炸机
  • B-29超级堡垒轰炸机
  • 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
  • F/A-18大黄蜂式战斗攻击机
  • 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
  • EA-18G咆哮者电子作战机
  • F-15鹰式战斗机
  • F-15E打击鹰式战斗轰炸机

波音公司与空中巴士公司

空中巴士公司由欧盟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四国的宇航公司共同创立,自1970年成立以来,旗下制造的民航机,高安全性以及经济性逐渐深受市场青睐,机种也不断推陈出新的机种,以稳定的步调逐渐发展成为波音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波音公司在民航机的市占率不断被空中巴士公司鲸吞蚕食,两者作为民航机两大龙头,双方几乎在全球展开面对面的订单争夺战。双方在激烈竞争的同时,还不断的指控对方进行“不正当”竞争。波音指控四个国家的政府为空中巴士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补贴,以及为购买空中公司飞机的航空公司提供低利贷款,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而空中巴士公司反过来指责波音及其承包商也获得巨额政府补贴。从而引发了美国与欧盟政府之间贸易争端。双方高层管理人员也在利用各种场合进行口舌之争。而世界贸易组织在2019年先后裁决欧盟和美国违规补贴空中巴士和波音[23]

参考文献

  1. . 波音公司. [2022-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2) (英语).
  2. "Employment Dat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oeing
  3. "Top 100 for 2019" Archive.is存盘,存档日期July 31, 2015, (based on 2018 data). Defense News. Retrieved 30 January 2020.
  4. "Boeing says it's flying high despite recession" 存盘,存档日期January 11, 2012,.. USA Today, March 27, 2009.
  5. . Fortune. [2020-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30) (美国英语).
  6. . Fortune. [2020-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6) (美国英语).
  7. . [2023-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8. https://tw.news.yahoo.com/now%E9%A3%9B%E6%A9%9F-%E6%B3%A2%E9%9F%B3%E6%8A%95%E8%A8%B4%E9%BE%90%E5%B7%B4%E8%BF%AA%E5%82%BE%E9%8A%B7-%E9%81%AD%E8%A3%81%E5%AE%9A%E4%B8%8D%E6%88%90%E7%AB%8B-050000681.html
  9. 陈姗姗. . 第一财经. 2020-04-26 [2022-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6).
  10. .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3).
  11. Root, Al. . Barron's. 2023-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1).
  12. . RTHK. 2024-01-12 [202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6) (中文).
  13. 利剑观察. . 新浪网. 2018-10-31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8) (中文).
  14. . 央视网.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6).
  15. . The Seattle Times. 2019-12-23 [2019-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3).
  16. Boeing. . Boeing Communications. 2021-01-07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8) (英语).
  17. 证券时报网. . 新浪网. 2021-01-08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8) (中文).
  18. . [2020-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2-09-16 [2023-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6).
  20. . Boeing: Commercial. [2019-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31).
  21. . Airlinerwatch. 2019-01-30 [2019-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6).
  22. . [2019-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5).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波音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