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足纲

桡脚类(学名:;/ˈkpɪpɒd/,「桨足」的意思)是一类细小的甲壳类动物,生活在海洋及差不多所有淡水的栖地,亦是海洋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1]。很多的桡脚类都是浮游动物,当中有些是底栖生物,一些则是湖沼陆栖生物,在陆地上及沼泽、水沟等水体生活。很多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如洞穴、水坑或河床等,甚或雨林内的落叶堆中。桡脚类有时被用作为指针物种(indicator species)。

桡足纲
化石时期: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亚门: 甲壳亚门 Crustacea
总纲: 多甲总纲 Multicrustacea
纲: 桡足纲 Copepoda
H. Milne-Edwards, 1840

见内文

分类及多样性

恩斯特·海克尔()所着的《自然界的艺术形态》()一书里的桡脚类生物图片。

桡脚类是甲壳亚门下的一个,较旧的分类会认为本纲是一个亚纲。牠们之下共有10个,当中有超过13000个已记述的物种,2800个在淡水中生活[2]

分类

现时这11个目分布于两个下纲,详细的类群如下[3]

此外,还有21个属的目、科地位未定[4]

特征

桡脚类的图片。
大部分桡脚类都在头部中部生有一个单独的 复眼 ,但是Corycaeus属拥有两个表皮形成的透镜配对来形成一个“望远镜”视觉器官。[5][6]

桡脚类的大小差别很大,但一般长1-2毫米,体形像泪珠,有大的触角。虽然牠们像其他甲壳类般有装甲似的外骨骼,不过由于身体太细小,这一层薄薄的装甲连同包裹着的身躯看起来差不多是完全透明。一些生活在极地的桡脚类可以长达1厘米。桡脚类只有一只复眼,很多时是鲜红色及位于头部的中央。一些在地底的物种甚至连眼睛也没有。

大部份细小的桡脚类会直接吃浮游植物,很少较大的物种是掠食其他细小的同类。草食性的桡脚类,尤其是生活在冰冷海洋的群族,会将从食物获得的能量保存成油滴,这些油滴可以占了牠们超过一半的身体。

很多桡脚类的神经元髓磷脂包围,这在无脊椎动物中是很稀有的。这些髓磷脂很有组织,就像是其他脊椎动物般。

一些桡脚类是很回避性的,可以极速逃亡几毫米的距离。

由于桡脚类细小的身形,这些物种基本上不需要心脏或任何循环系统节存在。即使在哲水蚤目()[7]的物种都有心脏,但这些物种的身上没有血管,也没有,而是直接把氧气吸进体内。另一方面,牠们的排泄系统亦只有靠在其口器的一对上颌窦()。

生态

Lernaeolophus sultanus (羽肢鱼虱科 的一种), 鱼类品种Pristipomoides filamentosus的寄生虫的显微照片。图片比例是每格1mm[8]

浮游的桡脚类对全球生态碳循环有着重要的角色。牠们是浮游动物中优越的成员,且是细小鱼类鲸鱼海鸟及其他甲壳类,如磷虾的主要食物。一些科学家认为牠们与南极磷虾形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质量。由于牠们的体型细小,生长率相对较快。加上牠们更为平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故桡脚类对全球海洋的次级生产碳汇的贡献比磷虾或其他的生物群更多。现时相信海洋表面是世界最大的碳汇,每年吸纳了约20亿吨的碳,占人类碳排放的三分之一并减低其影响。很多浮游桡脚类会在夜间到海面觅食,日间回到海底以避开掠食者。牠们脱落的外骨骼粪便呼吸作用可以将碳带到深海。

一些桡脚类是寄生[9][10],并拥有高度改良的身体。牠们会附在鱼类鲨鱼、水中哺乳动物及多类无脊椎动物,如贝类被囊类珊瑚。牠们可以是体外或体内寄生的。

疾病传播及控制

桡脚类有时会在供水系统中出现,尤其是没有过滤的供水[11],例如:纽约市波士顿三藩市等地[12]。在已处理的供水系统中并不怎么有问题,但在如秘鲁孟加拉热带国家,就有发现桡脚类与在未经处理供水中的霍乱有关,而霍乱菌是附在浮游生物的表面。此外,在麦地那龙线虫的幼虫可以传播给人类之前,牠要在桡脚类动物的消化道内才可以发育。 感染这些疾病的风险,可以通过利用布过滤器之类的物品把桡足类及其他物质滤走,来减低问题的影响。

越南已经成功以桡脚类来控制带病的,如传播登革热埃及斑蚊[13][14]。将桡脚类(如中剑水蚤大剑溞属)加入容器中,牠们可以在容器中生活多个月,攻击、杀死及掠食孑孓[11]。这类生物控制方法须与清理及回收垃圾等配合,以消除蚊子滋生的地方。

参考数据

  1. . 奥尔登堡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1) (英语).
  2. Geoff A. Boxhall, Danielle Defaye. . E. V. Balian, C. Lévêque, H. Segers & K. Martens (编). 595. 2008: 195–207. doi:10.1007/s10750-007-9014-4 (英语).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issue=被忽略 (帮助)
  3. Boxshall, Geoff. WoRMS https://www.marinespecies.org/aphia.php?p=taxdetails&id=1080. 2022-05-16 [2023-03-01]. 已忽略未知参数|taxon= (帮助);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4. Appeltans, Ward. . WoRMS. 2007-02-19 [2020-11-20] WoRMS.
  5. Ivan R. Schwab.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231 [2014-09-09]. ISBN 97801953697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3).
  6. Charles B. Miller. . John Wiley & Sons. 2004: 122. ISBN 9780632055364 (英语).
  7. 娟芷. [桡足纲载于Google图书 ] 请检查|url=值 (帮助). HyRead. 2006-12-08 (中文(繁体)).
  8. Justine, JL.; Beveridge, I.; Boxshall, GA.; Bray, RA.; Miller, TL.; Moravec, F.; Trilles, JP.; Whittington, ID. . Aquat Biosyst. 2012, 8 (1): 22. PMC 3507714可免费查阅. PMID 22947621. doi:10.1186/2046-9063-8-22.
  9. H. L. Suh, J. D. Shim and S. D. Choi. . Bulletin of the Korean Fisheries Society. 1992, 25 (4): 291–300. no
  10. (PDF). Census of Marine Life / National Institute of Water and Atmospheric Research; photograph © NORFANZ 2003. [2007-12-09].
  11. Allie Townsend. . Time. [202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3).
  12. Anthony DePalma. .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7-20 [2010-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1) (英语).
  13. Vu Sinh Nam, Nguyen Thi Yen, Tran Vu Pong, Truong Uyen Ninh, Le Quyen Mai, Le Viet, Lo, Le Trung Nghia, Ahmet Bektas, Alistair Briscombe, John G. Aaskov, Peter A. Ryan & Brian H. Kay. . 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1 January 2005, 72 (1): 67–73. PMID 15728869.
  14. G. G. Marten & J. W. Reid.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 2007, 23 (2 Suppl.): 65–92. PMID 17853599. doi:10.2987/8756-971X(2007)23[65:CC]2.0.CO;2.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桡足纲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