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村河
林村河 (英语:)是一条位于香港新界中部的河流,位于大埔以西,源自大帽山及观音山。林村河是香港典型的中型河流,在河流中能找到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包括稀有生物香港蝾螈。林村河发源于大帽山北巅四方山的猴岩顶,海拔约740米,上游由梧桐寨瀑布开始,流经林村谷,中游流经寨氹、横过林锦公路转向东北的麻蒲尾和新塘、放马莆、川背龙的农地,到围头村附近作90度转向东南,经梅树坑流向大埔新市镇,汇合大埔河后在广福邨附近流入吐露港。


水系及地质
林村河集水区面积广大,约有18.5平方公里,每年总水量平均达14.6百万立方米,河流长度约为10.8公里,平均坡度为1:14.5。林村河为树枝状水系,流域形状呈长方形,干流蜿蜒流过林村谷中央[1]。林村河是河流沿着弱线侵蚀的好例子,它的干流正是在林村断层这条弱线之上。根据地质及沿途冲积物分布推断,林村河原为梧桐河的支流,河流越过围头村再连接梧桐河直到粉岭,但在约24,000至85,000年前的一次断层移动后,围头村附近的地壳上升,切断林村河中游与梧桐河的河道,河水作90度转向穿过梅树坑的鞍形山口与现时的林村河下游连接,是河川袭夺(river capture)的一个例子。
上游

上游处于香港最高山脉大帽山的东麓,全是狭窄而陡峭的石涧,在下蚀主导的情况下,主要地貌特征有V形河谷(V-shaped valley)、交错山咀(interlocking spurs)、急流(rapids)、瀑布、跌水潭(plunge pools)和峡谷,梧桐寨瀑布是当中的好例子。
下游及河口

原本的林村河河口位于现时广福桥附近,河水到达此处就流出大埔海(即吐露港)。在1970年代,由于大埔新市镇的发展,大埔海部份的地方开展了填海工程,令林村河延长到广福邨附近才流出大海,并且在广福邨附近和大埔河汇合,形成了今日的面貌[2]。现时林村河下游由大埔头抽水站以东至吐露港已完全建成人工河道,失去所有天然河流地貌。
林村河近大埔一段有5座外型带有中国建筑特式的行人天桥横跨河道,分别于1984年至1992年间落成,分别为锦石桥、锦和桥、太和桥、广福桥和宝乡桥。
河流生态
林村河的水生生物主要出现在林村河中游,如宽鳍𫚭、异𫚭等鱼类及稀有两栖动物香港蝾螈等,下游则因河流遭人工化而破坏了整个下游生态系统。林村河流域是大量蜻蜓品种的栖息地,包括多种罕见的华丽扇蟌、绪方华扁蟌及梧桐寨独有的郁异伪蜻及克氏头蜓,是继沙罗洞后香港最重要的蜻蜓栖息地。
梧桐寨河谷拥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是香港其中一处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方,当中包括一些稀有和受保护品种,如巢蕨、剌桫椤等,所以梧桐寨河谷早于1979年已列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
- 坪朗附近一段林村河
- 大埔头抽水站附近一段林村河
- 大埔头抽水站的充气水坝
- 林村河近大埔中心一段。河水因大雨将上游泥土冲下,变得一片混黄。
参考
- Guided Field Trip to Lam Tsuen River Catchm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JC-Wise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No. 792, Sha Lo Tung Lei U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 Kwong Fuk Brid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Gwulo, 14 June 2009
外部链接
- 大埔林村河淤泥积存异味四散
- 渠务署保护林村河不力
- 探索林村河源头
- 绿色力量 - 从「河」而来教育计划:林村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小工程,大改善 - 林村河改善工程
- 绿色力量,2006,《从河而来—林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