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桥
历史
光绪十八年(1892年)大埔七约在大埔旧墟隔林村河另设太和市,乡民商旅往返两岸极为不便,须花费二文钱乘横水渡才可过河。泰亨约文湛泉倡议集资兴建横跨两岸的的桥梁,桥趸以石叠砌,而桥面用长形石板铺砌,于光绪廿二年(1896年)落成竣工,取名「广福桥」,并立碑于文武二帝庙内。兴建了广福桥以后,大埔七约掌握通往大埔的交通主导权,使太和市的实力日渐凌驾在大埔旧墟之上。
英国于1898年根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后,于广福桥侧建筑可容纳一辆大车经过的行车桥梁。直到1957年,香港政府再将行车桥梁扩阔,重修桥趸,使广福桥成为一条双线行车的道路。
1986年,港府将整座桥梁拆除,改由宝乡街另建双程双线行车天桥(即宝乡桥)连接南北两岸。原址改建成一条只供行人及单车使用的红柱绿瓦行人桥,并保留旧桥拆下来的石栏杆、石趸装饰其间。其后陆续修建外型类同的「锦石桥」、「锦和桥」和「太和桥」横跨林村河两岸。
- 1941年香港保衞战,日军炮兵联队经广福桥横渡林村河
- 1948年重修的桥头石
- 桥面有盖部分
- 桥面单车径
注脚
- (PDF). 地政总署. 2014-08-15 [2022-12-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26).
外部链接
- 大埔区文物径简介
- 视觉记忆文件-第二代广福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日军过广福桥进占大埔墟
- 41年香港沦陷纪实照
- 大埔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大埔区简史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