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洲

东平洲[注 1]英语:)是香港最东北的岛屿,属香港十八区大埔区,位于大鹏湾,其东面对岸为深圳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南澳镇,两者距离比和香港陆地还要近。东平洲全岛面积1.16平方公里

东平洲
地理
位置香港东北部
面积1.16平方(287英亩)
最高海拔48(157英尺)
最高点鹤岩顶
管辖
分区大埔区

2006年,东平洲在由香港郊野公园之友会、国际狮子总会港澳303区及渔农自然护理署所举办的「香港十大胜景选举」中获第二名[1]

地理

地质

东平洲为船湾郊野公园(扩建部份)其中一个岛屿,其附近海域则为香港第四个海岸公园——东平洲海岸公园管辖。其主要由有5,000-6,500万年历史的粉砂岩(siltstone)及少量燧石(chert)构成,地质学上属平洲组(Ping Chau Formation),属香港境内出露的最年轻岩石[2],岸边有贝壳及珊瑚生长。东平洲以「三平一奇」见称,分别为石平、海平、岛平、石奇。这个细小海岛地势平缓,最高峰鹤岩顶仅海拔48米高,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平洲」。加上如海蚀平台海蚀洞等海蚀地貌,成为郊外旅游及地理考察的热点[3]

气候

东平州 (1993-2024)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9.7
(85.5)
29.4
(84.9)
30.7
(87.3)
32.5
(90.5)
36.6
(97.9)
36.6
(97.9)
37.7
(99.9)
38.1
(100.6)
37.6
(99.7)
35.5
(95.9)
34.3
(93.7)
30.0
(86.0)
38.1
(100.6)
平均高温 °C(°F) 20.0
(68.0)
20.6
(69.1)
22.5
(72.5)
25.7
(78.3)
28.7
(83.7)
30.3
(86.5)
31.4
(88.5)
31.4
(88.5)
31.3
(88.3)
29.1
(84.4)
25.8
(78.4)
21.5
(70.7)
26.5
(79.7)
日均气温 °C(°F) 15.7
(60.3)
16.5
(61.7)
18.7
(65.7)
22.1
(71.8)
25.3
(77.5)
27.4
(81.3)
27.9
(82.2)
27.8
(82.0)
27.3
(81.1)
24.9
(76.8)
21.6
(70.9)
16.9
(62.4)
22.6
(72.7)
平均低温 °C(°F) 12.8
(55.0)
13.9
(57.0)
16.3
(61.3)
19.8
(67.6)
23.1
(73.6)
25.4
(77.7)
25.7
(78.3)
25.5
(77.9)
24.8
(76.6)
22.4
(72.3)
18.7
(65.7)
14.0
(57.2)
20.1
(68.2)
历史最低温 °C(°F) 2.0
(35.6)
3.5
(38.3)
6.3
(43.3)
9.3
(48.7)
14.5
(58.1)
19.3
(66.7)
22.3
(72.1)
22.7
(72.9)
18.1
(64.6)
14.7
(58.5)
8.3
(46.9)
3.1
(37.6)
2.0
(35.6)
来源:香港天文台[4][5][6][7][8][9]

行政区划

由于东平洲人口稀少,只有街渡连接深涌荔枝庄塔门黄石码头海下等地,所以与该等乡村范围一同划为大埔区议会西贡北选区之内。此外,由于全岛范围均属乡村性质,其乡村事务亦由西贡北乡事委员会代表在大埔区议会参与。

人口

东平洲在19世纪初岛上人口曾达约二千人。但自1898年起,清政府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深圳河后海湾以南及大鹏半岛以西的新界地区租借给英国99年。而根据此条约,东平洲也在此界线以内。

1940年代初,日本入侵华南,很多城市以及香港沦陷。在1941年,港日政府推行归乡政策,不少香港人被迫迁至广东省内,当中也有不少平洲人北移。

由于交通非常不便,地硬缺水,渔农业难以发展,大部分东平洲原居民已经迁至市区定居,现在平日只有约十户人定居在岛上五条村,包括洲尾、大塘、沙头、洲头及奶头。[10]需要邮寄至东平洲的信件一般会放在设于马料水公众码头的居民信箱中。东平洲亦有香港水警驻守。原居民亦会在星期六、星期日及公众假日返回东平洲做生意。

2014年11月23日,东平洲村民发起「斩树行动」,宣示土地拥有权。乡议局动员近四百人,以准备复耕名义在奶头村一块被纳入郊野公园范围的私人土地上,清除野草杂树,要求当局将东平洲剔出郊野公园范围,另有人批评由渔农自然护理署管理的世界地质公园设施失修,令本港蒙羞。[11]交通

翠华船务营运来往马料水公众码头(邻近港铁东铁线大学站,由大学站步行至渡轮码头大约10-15分钟)至东平洲的渡轮服务,但只在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营运,其中只有星期六提供09:00和15:30共2班船往东平洲,星期日和公众假期(年初一年初二除外)只有1班(09:00);回程时间为17:15,航程约1.5小时

通信

东平洲是全港少数有村落而无法与香港通信的乡镇,这是因为由于香港在东部的通信发射站较少、信号较微弱,基本上在大赤门以东一带的大鹏湾离岛,塔门一带可接收到较稳定的香港信号,其余的乡郊地区可接收到深圳的电话信号。如要与香港电话用户联系,用家必须通过漫游服务,或另购主要于中国大陆使用的通信卡才可以做到。

由于远离香港的信号发射站,在东平洲不能使用一般接收电视台、电台频道的设备接收香港的频道,但仍可接收到来自深圳惠州,以至河源等广东东部地区的信号广播。

天后宫

位于东平洲亚妈湾,超过两百年历史(庙内铜钟佐证),由平洲奶头、沙头及洲头三条村的村民合力兴建。

天后宫主要供奉天后, 旁有陪神洪圣和太岁(殷郊)手执有三义的大玲。庙内右壁悬挂乾隆三十年(1765)仲秋吉旦万明炉造铜钟一口,庙外墙上悬挂1970年重修鸣谢铜牌一面。

天后宫为两进建筑, 传统琉璃瓦顶,屋脊有鳌鱼装饰, 庙前壁画独特,不是传统吉祥或意头图案,而是东平洲常见的海岸生物,如海参、海蛞蝓、珊瑚、芦兜和仙人掌等。天后宫本为千层石筑成,1970年重修时,改为三合土筑成。此庙2010年被评为三级历史建筑。

村民每逢谭公诞都会举行神功戏,酬谢天后及谭公过去一年保佑村民。1960年代终开始,岛上村民逐渐迁出,已不再举办神功戏。现在,村民只会在重要节日才会返回东平洲祭祀。

谭大仙庙

与东平洲的天后庙一样,均是一进式建筑的庙宇,神像位于中轴线之上,左右对称;而神像前有一门亦有用作挡刹的挡中。庙内亦挂有用作奉献之用的挂帐,亦是由李氏、詹氏家族作出的奉献。而庙内一横梁,刻有“上梁文”,梁上刻有“光绪三十一年次岁”等字样,这可考证其兴建年份,所以此庙可能兴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4-5年)。另外,还放有当时重修时所立的『西贡北约区平洲岛重修天后宫谭公庙募捐芳名』的碑,亦可作考证之用。

图集

参见

参考数据

  1. . 郊野公园之友会. [2021-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3).
  2. Candy Cho. (pdf). 土力工程处土木工程拓展署: 页66. 2016-01-12 [2021-05-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09) 香港教育局.
  3. . 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地质公园. [2021-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4. . 香港天文台.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5. . 香港天文台.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6. . 香港天文台.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7. . 香港天文台.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8. . 香港天文台.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9. . 香港天文台.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10. 无供水系统 干旱半年井濒枯 东平洲水荒 村民恐须撤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苹果日报,2015年5月13日
  11. . 东方日报.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9).

外部链接

位置信息

  1. 正式中文名称为平洲,为免与香港另一岛屿坪洲混淆,故加上「东」字作识别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