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洲
丫洲(英语:,旧译)是香港的一个岛屿,地区行政上属于大埔区。位于城门河出海口对开,吐露港中央,马屎洲以南,呈南北向的长条状,面积约0.035平方公里,海拔高处为26.8米。马屎洲特别地区范围涵盖丫洲在内[1]。
丫洲 | |
---|---|
![]() 丫洲在香港的位置(红色地方者) | |
地理 | |
位置 | ![]() |
面积 | 0.035平方公里 |
最高海拔 | 26.8(88英尺) |
最高点 | 丫洲 |
管辖 | |
分区 | 大埔区 |

在香港的官方地图中,丫洲的英文岛名叫「Centre Island」,中文直译就是「中间岛」,意指为吐露港正中心的岛屿。丫洲岛上草木茂盛,长满低矮的亚热带藤蔓,有「植物杀手」之称的薇甘菊入侵小岛,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与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研究利用寄生植物菟丝子来清除薇甘菊,在丫洲岛上作为实验基地[2]。岛上未见有淡水山溪提供可饮用的淡水,并没有居民居住,是孤悬海上的荒岛。然而丫洲是香港最大的白鹭林,每年的夏季均有数种鹭鸟在此繁殖[3]。
地质
曾有人将丫洲岩层定义为「丫洲组」(Centre Island Formation),但现已弃用,丫洲近岸的地层以「大埔海形成层」(Tolo Harbour Formation)为主的页岩、石英砂岩为主,以及零碎的凝灰岩块,发现有蕨类等植物的化石,虽然就化石的产物与马屎洲不同,惟以岩性而言其分别是不大的,年代距今约2亿9,000万年至2亿4,800万年前的二叠纪沉积岩[4]。
考古遗址
虽然此岛细小,但有不少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如石器、陶瓷等,丫洲遗址是迄今新界东部地区最古老的文化遗存。1998年香港中文大学受香港政府委托,对新界东部大埔区进行文物普查工作,考古队调查试掘在丫洲南北两个平缓的马鞍形山脊上进行,在北部山脊上开掘5个探方,除一个无发现文化遗物外,其余相邻的四个探方,均发现有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及石器;在南部山脊上开掘的一条探沟,未发现遗物。据香港中文大学「杨瑞生古陶瓷热释光实验室」李松基的测试,对该遗址陶片的测定估计丫洲第三层所属的时代,大致是在距今6,000年前后大湾文化的范围内,属于本地新石器时代前段的文化遗存;而遗址第二层出土有弦纹组合的方格硬陶片可能是青铜器时代的遗物。
参见
参考数据
- (PDF). legco.gov.hk. 1999年4月 [2010-10-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1-03) (中文(香港)).
- . cuhk.edu.hk. 2009-03-23 [2010-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中文(香港)).
- . afcd.gov.hk. [2010-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6) (中文(香港)).
- . ngensis.com. [2010-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中文(香港)).
外部链接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丫洲 |
- 香港吐露港丫洲的考古收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史前大埔
|
|||||
---|---|---|---|---|---|
|
|||||
北区 | |||||
元朗区 |
本区主要地方 |
![]() 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 西贡区 |
|||
白石角 - 大埔滘 - 元洲仔(广福) - 运头塘 - |
|||||
区内其他地方 |
|||||
碗窰 - 运头角 - 泰亨 - 九龙坑 - 康乐园 - 凤园 - 三门仔 - 马屎洲 - |
|||||
荃湾区、沙田区、西贡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