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李怡(1936年4月13日—2022年10月5日[3]),原名李秉尧[4],籍贯广东新会,出生于广州,1948年移居香港。李秉尧是香港前时事评论家、自由专栏作家,他的笔名包括李怡、舒桦、齐辛等。2022年10月5日上午9时于台北市国泰医院病逝。[5]火化后同年11月6日安葬在加拿大卡加利的山景墓园。[6]
李怡 | |
---|---|
![]() 2019年7月20日,李怡于香港书展2019 | |
出生 | 李秉尧 1936年4月13日[1][2] ![]() |
逝世 | 2022年10月5日![]() | (86岁)
墓地 | ![]() |
笔名 | 舒桦、齐辛、李怡、余从哲 |
职业 | 作家 |
国籍 | ![]() |
教育程度 | 高中 |
母校 | 香港培正中学 香岛中学 |
创作时期 | 1956年-2022年 |
体裁 | 新诗及小说(早期)、小品文、政治评论 |
儿女 | 李小蕾(长女) 李小蓓(次女) |
亲属 | 李化(父亲) 李晨风(堂兄) 李丽莲(二姑姐) |
受影响于 | 鲁迅、契诃夫、刘宾雁、柏杨 |
签名 | ![]() |
官方网站 | |
李怡的Facebook专页 |
背景
李怡1936年出生于广州,祖籍广东新会莲塘[2],父亲为粤语片导演李化,堂兄为粤语片导演李晨风[2],二姑姐为上海知名影星李丽莲[2],堂兄儿子为前亚洲电视管理层李兆熊[2]。在1950年代,其父亲李化与李子诵、蔡廷锴等人有过来往,他们都是原为中国国民党其后转为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人士,李怡父亲亦曾参与中共的外围组织。[7]李怡出生两个月后到香港定居[2],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由母亲带往上海舅舅家生活[2],并在该处上小学[2],往后再先移居北京[8],继而到安徽省屯溪市暂居[9],1945年又回到上海逗留半年[9],1946年随母亲及姊姊迁居北京的四合院且入读小四与小五年级[9],1948年正式定居香港九龙城[10]。他到港初年入读香港培正中学(1948年至1950年)[11],1954年毕业于香岛中学[1][11](1950年入读[11],1954年高中三),求学期间已向往社会主义。及后曾参加中国大陆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但因身体关系未能考上,于是留在香港的左派机构任职数据员及编辑,1970年创办《七十年代》杂志,立场曾经亲共,被台湾视为「匪刊」。
直至1981年,李怡脱离左派,转向反共,并在1984年将杂志更名为《九十年代》,1990年创立台湾版,杂志集合众多知识份子的作品,敢于批评两岸政权,又被中共视为「亲国民党」而遭查禁,李怡一直为该杂志总编辑,到了1998年杂志停刊。李怡也参与经营天地图书。之后在立场反共的香港壹传媒报刊内发表时评专栏文章,2007年获董桥之邀参与撰写部份《香港苹果日报》的社论《苹论》[12],经常公开批评中国共产党[13]。着有政论文集《放逐》、《思绪》、《对应》等,部分为《苹果日报》专栏散文结集,内容主要是政论及一些较轻松的话题,如电影评论、书评等。[14] 另外,自2003年起,李怡担任香港电台第一台节目《一分钟阅读》主持,直到2020年(而从2020年8月起,岑逸飞、陈烦、黄子程及谢祖墀亦加入主持行列,并交替主持每星期节目)。[15]李怡为独立评论人协会(评协)创会会员。[16]2020年《港区国安法》生效后,他选择移居台湾,[17]并先后于风传媒(第1至90篇)及上报(第91篇后)发表连载「失败者回忆录」。[18]
晋身文坛
李怡离开中学于1955年进入上海书局编辑部工作了两三年[8],在编辑部白天选古今诗文作品读了许多书,晚上也勤奋自修,1957年就尝试投稿至文艺周刊,李怡表示罗孚是将他带进文坛的恩师。[19][20][21]
创办杂志
《伴侣》为李怡与吴羊璧合办的刊物。[22]形式为半月刊,于1963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另外于1966年4月25日创办纯文艺刊物《文艺伴侣》月刊。除了书刊出版,伴侣杂志社亦举了相关文艺活动。伴侣杂志社规模不大,对于推动本地文学的出版事业,以及年轻一辈的文艺发展,贡献良多。[23]
- 1963 (第 1 - 24 期)
- 1964 (第 25 - 48 期)
- 1965 (第 67 期)
- 1966 (第 86 期)
- 1968 (第 140 期)
- 1970 (第 169, 186, 188 期)
-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
<文艺伴侣的足迹> 李怡手稿,共7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4]
<「轻文艺」的《伴侣》> 双翼(吴羊璧)手稿,共8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5]
「办《七十年代》之初,我就向读者公开宣示我们的理想杂志,是『读者是它的作者,而作者也是它的读者』。也就是说,它不是由编辑组稿、作者写给读者看的杂志,而是读者和作者一起在那里交流知识、经验、见地和所闻所见的事实的杂志.....因为这主张,使杂志紧贴时代,我的知识和思想也在读者作者交流中得到拓展。」[26]李怡为杂志定的宗旨:「认识世界,研究社会,了解人生」。[27]
「九十年代」集合当代多位知名的资深媒体工作者、政治文化评论家的作品,文本笔调轻松活泼,被誉为「后代子孙欲了解20世纪最后30年的华人世界,最有价值与份量的刊物」。马英九等名人都自称是「看『七十年代』长大的」,更有人誉它为「许多人心目中的文化图腾」。[28]
「回顾过去,廿八年多,我们坦然面对历史,毫无愧色。我们不能说我们没有犯错,但我们始终忠于自己的认识,说自己相信的话,不做违心之论,不因私人恩怨而滥用手上的『社会公器』,这一份坚持,可昭日月。」[29]
褒扬令
2022年12月20日,获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明令褒扬,其辞曰:[31]
加拿大籍知名华文作家李怡,本名李秉尧,槃才广度,贞亮穆宣。髫幼举家辗转播迁香港,钟爱艺文,淬琢砻砥,打开六十余载抱椠握铅之年岁。毕生投躯政治文化暨新闻执论,先后草创《伴侣》半月刊、《文艺伴侣》月刊、《九十年代》杂志,持秉激浊扬清宏旨,畅申时事评詙缕析;眷注台湾党外运动,推引香港九七浪潮,针砭建白,孤怀闳识;言诚理精,鲜明悠远。平素专务散文、新诗、小品文写作,志切两岸三地现况,悉力政经局势发展;践履民主法治真义,捍卫自由人权保障,蚊思负山,自出胸臆。晚近移居台湾,撰拟《失败者回忆录》系列篇章,闿阐己身心路历程,胪陈港台轶谈脉动,踔厉风起,空谷足音,允为华人地区重要意见领袖。讵料撄疾骤逝,轸悼弥殷,应予明令褒扬,用彰遗徽。
编着


- 1963,1968,上海书局,《快乐—你在那里? 》 / 舒之畅着
- 1964,1969×,1977,益群,《社会科学初步》 / 李怡编着
- 1965,伴侣杂志社,《当他再来的时候 : 中篇小说集》 / 舒桦着×
- 1965,伴侣杂志社,《穿过黑夜的歌声 : 中篇小说集》 / 舒桦着
- 1965,益群,《美学初步》 / 李怡编着
- 1965,益群,《逻辑学初步》 / 李怡编着 *
- 1966,益群,《哲学初步》 / 李怡编+
- 1966,伴侣杂志社,《中外情诗一百首》 / 舒桦选析
- 1966,伴侣杂志社,《美和美的欣赏》 / 舒桦撰#
- 1967,伴侣杂志社,《生活的阴影》 / 舒桦着
- 1969,益群,《心理学初步》 / 李怡编+
- 1969,1974,益群,《经济学初步》 / 李怡编着
- 1969,集思,《今日苏联的小故事》 / 齐辛着~
- 1969,集思,《今日苏联的小故事. 第2集》 / 齐辛着
- 1969,集思,《珍宝岛事件真相》 / 齐辛着#
- 1969,益群,《经济学初步》 / 李怡编着
- 1970,上海书局,《快乐—你在那里? 》 / 李怡×
- 1970,集思图书,《六十年代的回顾》 / 齐辛着
- 1970,集思图书,《苏联近事》 / 齐辛着^
- 1970,集思图书,《今日捷克》 / 齐辛着×
- 1971,七十年代杂志社,《变化与更新 : 众议园文选》 / 齐辛等着×
- 1971,中流,《花儿哪里去了?》 / 舒桦着
- 1974,七十年代杂志社,《珍寳岛事件真相》/ 齐辛着~
- 1976,1980,益群,《哲学与人生》 / 李怡改编
- 1977,上海书局,《晨星及其他》 / 李怡着
- 1977,七十年代杂志社,《四人帮事件探索》/ 齐辛着× * 1977,七十年代杂志社,《四人帮事件探索》/ 齐辛着× s
- 1977,七十年代杂志社,《长短篇》/ 余从哲着 * + ^ # s × 小思捐赠藏品= Lo Wai-luen Collection
- 1977,益群,《社会科学初步》 / 李怡编着
- 1978,天地,《社会科学名著浅介》 / 李怡编着
- 1980,七十年代,《中国新写实主义文艺作品选. 正编》 / 李怡编
- 1980,七十年代杂志社,《中国新写实主义文艺作品选. 续编》 / 李怡, 璧华编 s
- 1980,七十年代杂志社,《中共的思潮与斗争》 / 齐辛着× s
- 1982,七十年代杂志社,《从认同到重新认识中国》 / 李怡着
- 1983,七十年代杂志社;1989,台北:远流;1990,九十年代;《知识分子与中国 : 访问录》 / 李怡编着s
- 1983,东京 : 文艺春秋, 《风にそよぐ中国知识人》 / 齐辛,监修伊藤正 ; 訳六木纯~
- 1985,臻善文化,《香港前途与中国政治》 / 李怡 s
- 1989,台北:远流,《知识分子与中国》 / 李怡着, 1990,香港:九十年代,《知识分子与中国》 / 李怡着
- 1996,台北:商周文化,《香港一九九七》 / 李怡着 s
- 1997,东京:讲谈社,《香港的悲剧》 / 李怡着* (《香港一九九七》的日文修订版)
- 1998,臻善文化《九十年代》纪念号 / 李怡运行编辑
「×」为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馆藏,「+」为香港大学图书馆馆藏,「~」为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为岭南大学图书馆馆藏,「#」为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馆藏,「s」为 Stanford University Libraries 馆藏,其他均可于香港公共图书馆找到,「*」除外。
香港主权移交后著书
天地图书出版:

散文集
- 变脸 (2000)
- 情色男女(2000)
- 人生网络(2002) s
- 情爱连接(2002)
- 李怡「人生100篇」系列
- 《思想之钥60题》 (201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心灵絮语90题》 (201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两性关系小哲思》 (201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一个人是一生行为总和》 (2014)
- 《李怡闲思录》 (201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谁能够走出罗生门?》 (201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细味名言100句》 (20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文化会社出版:
《101好书 : 1分钟阅读 : 汇聚中外名家资智能的生活通识》(200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次文化堂出版:
政论集-《苹果日报》发表的社论文章
- 放逐.爱国爱港的悬念(200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边缘.没有季节的废墟(201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畸变.中港和合的轨迹(201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散文集-《苹果日报》副刊专栏〈名采〉内的小品文
- 李怡·对应·谬思生命的异趣(200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李怡·思绪·静夜低回的心曲(200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李怡·段子·反思反讽的反响(201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李怡·遐想·徜徉世事闲情间(201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念。情 (201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08年,李怡先生经历丧妻之痛,两年下来,写下多篇怀念亡妻的文章,当中充满着对妻子的思念,以及他们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现今结集成书,作为一个「为了放下的记念」。)
天窗出版:
- 《为下一代觉醒》(2012),主编叶荫聪精挑细选了二十多篇文章, 陈惜姿、安裕、李照兴、梁文道、卢子健、李怡、程翔、黄国巨、梁恩荣、邓秀贞、库斯克、戚本盛、沈伟男、韩连山、黄莉莉、安徒、躬云山、林骏、王雅隽、谢均才、建烨、未熄、谭蕙芸、彭斯筵从不同角度探讨公民觉醒、国民教育、公民教育等主题。
广宇出版社:
- 《香港思潮-本土意识的兴起与争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3)
- 从事政论生涯逾四十年,过去曾关注和论述过好几种思潮:中国文革及其后的民主化,台湾的党外运动,海外及香港的保钓;1979年最早在主编的《七十年代》杂志提出九七问题,并一直关注香港的拒共思潮、六四震荡、九七回归等思潮。十年前香港出现本土意识,并渐渐形成思潮。本书主要是作者近年对本土意识的兴起和引起争议的有关论述。
- 《香港思潮》自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各界推介
- 谈 李怡《香港思潮──本土意识的兴起与争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开卷乐,25/01/2014,香港电台文教组制作。
- 【杜耀明书评】争民主保自治的本土运动--介绍《香港思潮:本土意识的兴起与争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07/03/2014
- 岑倚兰领树大新闻系学生来访。我送出几本李怡的<香港思潮> 毛孟静议员16/04/2014
- 送给德贞女子中学学生毛孟静议员27/05/2014
升出版:
- 《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6)
-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6)
- 《香港思潮──本土意识的兴起与争议 第四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6)
- 《重拾优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7)
海外杂志
台北:《远见杂志》
- 1988年7月 第 25期 ,〈台湾大陆何须比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1990年11月 第 53期 ,〈社会主义才是金牌大赢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1990年12月 第 54期 ,〈变为政策之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1991年2月 第 56期 ,〈邓上神台,李掌实权-中共七中全会透露的消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1991年6月 第 60期 ,〈中国的古拉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1991年8月 第 62期 ,〈建党七十年,骗局七十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1992年4月 第 70期 ,〈经贸带来统一新契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台北:《商业周刊》
- 1996年6月30日 第449期 ,〈九七后,香港会怎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1996年7月7日 第450期 ,〈台港关系会有什么变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1996年7月7日 第450期 ,〈香港一九九七让李怡潸然泪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林莹秋
- 1996年7月14日 第451期 ,〈香港的经商条件会变化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1996年12月22日第474期 ,〈董建华将委婉地向中共说「不」?〉 作者/ 李怡
- 1998年1月11日 第529期 ,〈政治长红,经济小黑〉 作者/ 李怡
- 1998年4月19日 第543期 ,〈李怡︰大环境不利政论性杂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黄惠娟
台北:《天下杂志》
- 1989年6月1日 第 97期 ,〈学运为民主制衡开先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1997年6月1日 第193期 ,〈不撤退的新闻斗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杨艾俐
- 2004年1月15日 第291期 ,〈「百变公投」不过是宣传手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2004年5月15日 第299期 ,〈不一样的五四运动〉 作者/ 李怡
- 2004年10月1日 第308期 ,〈胡温非变不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2005年1月15日 第315期 ,〈地球村内,地球村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全文开放)
- 2006年9月13日 第355期 ,〈程翔以爱国获罪〉 作者/ 李怡
- 2007年4月11日 第369期 ,〈豪华庆典,不能见证十年幸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2007年7月4日 第375期 ,〈十年来香港的最大变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2008年1月16日 第389期 ,〈○八年会是一场大赌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2011年4月13日 第393期 ,〈大选后中共对台新动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 2011年4月19日 第333期 ,〈《狼图腾》与中国的狼子野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台北:《今周刊》
- 2014年4月3日 第902期 ,〈让今日台湾 成为香港的榜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作者/ 李怡
报章专栏
- 〈世道人生〉专栏,《苹果日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逢星期一及五(2016年2月1日至今)
- 〈雪泥鸿爪〉专栏,《E周刊 E Media Plus》,逢星期四出版, (2016年2月20日始,2016年4月30日止)
- 〈苹论〉,《苹果日报》社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逢星期三及六(2016年1月30日止)
- 〈小评〉,《苹果日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逢星期二及四 (2014年3月11日始,2016年1月28日止)
- 〈小块文章〉,名采副刊,《苹果日报》 ,2006-200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1至2016年1月31日,逢星期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丝丝世语〉,《爽报》,逢星期一至五,2012至18/10/2013;《苹果日报》,自2011, 2012-2013年3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李怡专栏〉,《苹果日报》,1995年年底-2007,(自2002年1月1日起,2005-200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理性怡情〉,《经济日报》,1999-200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星期一评论〉,政治评论专栏,《信报》,1984-1996 年2月,以齐辛笔名,(1985年把文章集结成《香港前途与中国政治》一书出版
「从七十到八十年代,以至今时今日,他都被称是香港报坛有数的健笔 - 一枝凌厉地剖析北京政权所作所为的健笔。 」香港经济日报(1996)[32]
视像
- 2017, 天地图书:香港书展讲座「进入倒数阶段的人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主讲:李怡先生(香港电台节目主持、资深传媒人、专栏作家),嘉宾主持:许惠珍中医师(香港注册中医)
- 2017,[Vanished Archives 消失的文件], 李怡为此纪录片受访者之一, 亲身见证大陆文革期间,在香港发生的六七暴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17,《消失的文件》被访者系列 李怡「反英抗暴」卷土重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16,视点31邀请时事评论员李怡,分析最新形势,各路人马较劲,或明或暗,中央治港理念有否改变,市民又可如何表态,节目九时正开始,李怡将于中段点评。
- 2016,香港书展2016:李怡八十 ─ 写作生涯六十年
- 2016,港大学生会六四廿七周年晚会,主题:六四屠城血未干,港人前途在何方,HKUSU June Fourth 27th Anniversary Forum 04/06/2016
- 论坛主题:五代香港人:我们的前途问题
- 嘉宾:李怡先生 (著名作家),刘锐绍先生 (资深时事评论员),王慧麟博士(资深传媒人),朱凯迪先生(土地正义联盟运行委员),梁天琦同学(本土民主前线发言人)
- 主持:潘小涛
- 主持:曾志豪、李家文,嘉宾:李怡、刘达文、钱志庸
- 七十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段段印象,重现眼前。《二战印象》专访四位二战见证者--胡枫、李怡、潘迪华、何守信。
- (此节目获纽约国际广播节目铜奖。)
- 香港时事评论家及专栏作家李怡留心时政亦关心生活,他出席香港书展「心灵励志讲座」,与读者「闲话人生哲学」。
- 李怡与青年新政对谈
- 摘要:电视台新闻部获邀专访红球国总司令姜海,但提问必须预早审批,并且不能追问问题。记者毛小孟(毛孟静饰演)受命上阵,坚决提出未被审批的尖锐问题,新闻部总监焦明(李怡饰演)被迫临时换另一记者陈家淇(陈安琪饰演)上阵。陈家淇内心争扎,向总司令表现出不冷不热的态度,以示其记者立场。录像完成后,电视台内掀起一场大风波。焦明向电视台老板包一龙(曹广荣饰演)力争不让管理层插手新闻部独立自主的权力,副总阿罗(罗海星饰演)与焦明一起出谋对策,并肩作战。包一龙决定删去记者画面,只播放总司令画面的版本,消息轰动整个新闻部,记者以为老总已违背新闻操守,未到九七年已令电视台沦为走狗台。故事彷如寓言,预视香港新闻自由所面临的困境与压力。最终焦明与阿罗能否播放原来版本? [33]
- 摘要: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指出: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撤回831决定,中央和特区政府都是「退无可退,让无可让」。
- 香港人是否还有需要、或者是否有能力和中央讨价还价?今日嘉宾有亲身体会。
- 他生于抗日时期,经历国共内战,曾经热烈拥抱共产党,七十年代创办杂志推动认识祖国,后来发生文革、四人帮倒台,他由认同走向另一个极端;三十多年来不间断监察掌权者,当年的同路人,指他为境外势力出卖良心。
- 他说一个人是自己一生行为的总和,不在意其他人怎样看他,最重要是自己怎样看自己。三年前论香港局势,他是出「在香港建一个小中国,就言论层面,又有何不可呢?」
- 今日来《星期五主场》作客的是专栏作家李怡。[34]
- 2015, 《李怡的全部发言 | 世代之争,世界是谁的?》3月23日,香港大学政治及公共行政学会论坛
- 2015, 《李怡:回应香港各大专学院退出学联事件》 3月23日,香港大学政治及公共行政学会论坛
- 2014, 《声音的故事 之 李怡》11月6日
- 摘要:有咩声音会勾起你嘅回忆、引发你嘅共鸣?香港电台第一台主持们同你分享佢哋嘅【声音的故事】李怡活了大半世纪,阅人无数,阅书更无数。曾经历战乱、各种斗争,当中李怡追寻理想,李怡亦回到现实,凡此种种,兜兜转转,于芸芸声音中找到了让他最感触的一种。
- 2014,《星期日文件-谁还在阅读?》19/10/20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这一集,访问了时事评论员、专栏作家李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14, 《李怡看雨伞运动》 10月17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14, 《李怡眼中的存在主义》 10月17日
- 2014, 《李怡: 大陆民主化与中国人习性》 10月17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14, 《李怡: 社会运动与扰民》 10月17日
- 2014,「烛光对抗冷血 六四战斗到底」,苹果动新闻访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14, 《王永平,程翔,李怡...等成立独立评论人协会》2月22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13,《香港思潮 本土意识的兴起与争议》 新书发布会,足本版重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13,黄洋达访问李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李怡于12月22日举行新书《香港思潮—本土意识的兴起与争议》的发布会,黄洋达特别走访李怡,讨论其思想本土化的心路历程,以及香港普选的前途。
- 《漫游百科》第十七集,podca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漫游百科》第十七集,香港电台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半世纪写作生涯」书展讲座,本地文化讲座系列,香港书展2013,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资深传媒人李怡会跟我们分享他超过五十年的写作心得。
- eTVonline.tv, RTHK, 于2013年10月12日(星期六),早上10时至11时,亚洲电视本港台播放
- 摘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就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提出必须「爱国爱港」和「不能反抗中央政府」的前提。怎样才是「爱国爱港」难以定义,最后会否变成由中央说了算的「筛选」?时事评论员李怡、左派出身的前立法会议员程介南、以及曾在火红年代搞学生运动的杨宝熙,各自道来大半生爱国爱港的经历。政权更替、时代变迁,爱国爱港的意义也随之改变。 [35]
- 2012,接受校园电视台访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12年12月4日,著名作家、资深传媒人、时事评论员、(汇知中学全校一书《细味人生 100 篇》 作者)李怡先生应邀出席汇知中学「十年校庆专业知识增值讲座系列」讲座,并以「阅读与人生」为题,向全校600多位师生发表演说,又即场回答同学提问,更为同学签书,及接受校园电视台访问,畅谈自己的人生理念,分享写作心得,他鼓励同学趁早培养良好习惯,莫让将来后悔不已。
- 2011,品味人生-李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摘要:出生于1936年的李怡,12岁移居香港,读书及初年工作都与左派渊源甚深。34岁创办政治评论杂志《七十年代》;1984年杂志改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近年他在《壹周刊》及《苹果日报》撰写专栏、社论,不时批评中共中央。英拔俊朗,赢得「东方保罗纽曼」美誉。
- 2011,品味人生-李怡「假设性问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11,读书好-细味人生100篇
- 2003,Live recording from the book talk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raries,6 Mar Booktalk@HKUL
- 讲者:司徒华,主持:李怡,林和立,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 : 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 / 高华
- 摘要:办了二十八年的老牌政论杂志「九十年代」五月底停刊, 反映严肃讨论政治问题的刊物在香港的生存空间缩小,创办人李怡讲述杂志怎样由被视为左派刊物至后来成为批判中国共党的刊物,杂志的结束正标志一个时代的终结。[36]
- 1997年7月1日凌晨,李怡讨论香港的民主、选举、民主党、民主人士在共匪控制下的香港的未来。
- 李怡谈欲去还留 (4/11/1997), 李怡谈批评可令中国进步 (5/11/1997), 李怡谈井水犯河水 (6/11/1997)]
- 李怡谈谈总结香港精神 (5/5/1997)
- 李怡谈特区护照 (14/4/1997), 李怡谈小人蛇问题 (15/4/1997), 李怡谈本港公司迁拆 (16/4/1997), 李怡与范徐丽泰谈本港立法进程 (17/4/1997), 李怡与范徐丽泰谈临时立法会后勤服务 (18/4/1997)]
- 李怡谈97年七月一日后保留与取消之事物 (24/3/1997), 李怡谈香港自由与法治 (25/3/1997), 李怡谈爱国 (26/3/1997), 李怡谈中国城市与中国人的城市分别 (27/3/1997), 李怡谈周南与钱其琛批评西方传媒 (28/3/1997), 李怡谈九七年后六四集会问题 (1/4/1997), 李怡与司徒华谈支联会与六四集会问题 (2/4/1997), 李怡与司徒华谈胸怀祖国 (3/4/1997), 李怡谈九七后香港需否要国际上的监督 (4/4/1997), 李怡谈九七后香港贪污问题 (10/4/1997), 李怡谈国家行为 (11/4/1997)]
- 1997,头条新闻 - 李怡与陈文鸿谈邓小平逝世之影响及未来治港班子,1997/02/21
- 1996,五棱镜 - 李怡谈香港精神 (11/7/1996)
- 1995,头条新闻 - 李怡谈吴弘达获释原因,1995/08/25
- 1995,传媒春秋 - 不雅物品管制条例通过的影响,禁书的出路 1995/03/18
- 1995,头条新闻 - 李怡谈后邓时代,1995/01/20
- 1994,五棱镜 - 李怡谈中国政情 (29/12/1994)
- 1994,五棱镜 - 李怡谈政府借出场地庆祝双十 (14/10/1994)
- 1994,五棱镜 - 李怡谈海岸谈判分析 (3/8/1994)
- 1994,五棱镜 - 李怡谈中国捉放民运份子原因 (18/5/1994)
- 1994,头条新闻 - 李怡谈人大政协会议,1994/03/19
- 1993,头条新闻 - 李怡谈毛泽东100周年诞辰,1993/12/25
- 1993,头条新闻 - 李怡谈人大会议,1993/04/02
- 1992,塞拉利昂下-风风雨雨,导演:单慧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李怡饰演焦明。
- 摘要:红球国发生了一场运动,孩子追求理想中的白汽球,当权者抑压是次运动,导致死伤无数。第三间电视台准备访问红球国领导人,红球国却事先拟定一切采访问题及答案,面对种种限制和各方的压力,新闻部主管焦明能否如实报导真相?客观、公正的新闻报导是否存在?[37]
- 「李怡@2014年9月7日:今天是歌手陈百强的冥诞,他生于1958年9月7日,1993年在昏迷一年多后去世。1989年我和亦舒作为颁奖嘉宾,在港台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给陈百强的《一生何求》颁奖。早前有朋友寄来陈的《凝望》和《一生何求》的链接,有我们的颁奖镜头和当年的谈话。谈话的内容似乎仍然适合于今日,而《一生何求》的“刚刚听到望到便更改,不知哪里追究……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更像是为今天香港可能失去自由而唱。」[38]
音像
2016年6月20日,1pm - 2pm,D100 PBS电台节目《李怡主场》李怡、梁家权 嘉宾:何韵诗
2016年5月28日,香港电台《开卷乐》,本集主持:郑曦晖
2016年3月4日,香港电台《晨光第一线》第四部分 9:00
2015年12月,香港电台《有声好书》重播
2015年8月22日,香港电台《政坛新秀训练班》)
2015年5月6日,李怡:高官落区有助 否决政改 - 茶杯精选文摘
2015年3月29日,商业电台《带一本书去旅行》
2015年2月17日,dbc电台《八九不离十》
2014年12月06,13日 ,香港电台《开卷乐 》
2014年8月24日至 2016年12月底为止,d100《李怡主场》
2013 香港电台《有声好书》 (广东话)
- 星期一至五 晚上十二点至一点 数码35台 香港电台数码台与文教组联合制作。
- 香港电台开拓全新品种阅读节目「有声好书」。节目由名人嘉宾及DJ声音演绎书本内容,让听众聆听原来的文本读本,探索阅读的乐趣,咀嚼字里行间的深意。一间重新定义阅读的书店,看书不再只用眼睛,还可以倾耳细听。
- 由05月30日开始至06月14日,你可以听到由郑子诚声演李怡先生的著作《细味人生100篇》。
- 由07月29日开始,你可以听到由陈燕彤声演李怡先生的著作《感悟人生100篇》。
2013 香港电台《有声好书》 (普通话)
2004 第五届香港文学节 - 讲座,07月6日
2003年至今,香港电台《一分钟阅读》
1994 风起云涌时 : 十四大后中国开放的转化, 主讲 : 李怡先生 ; 回应 : 刘锐绍先生
- 这声带为李怡先生主讲的「十四大」后中国开放的转化.就「十四大」后中国政治及经济的发展,探讨未来中国局势各方面的发展进路.
文本专访
- 《十年.内外》,访谈:谢来文化评论人聚份每套作品的主题,探讨香港现况,引发更多香港未来的想像。聚焦现况:创作记录 访谈分析 —五个创作团体+邱礼涛、Tam Daniel、MC仁、李怡、朱凯迪,2016年11月
- 【文革50年】李怡:文革将民国时代的文化事业毁灭 ,2016年5月22日
- 李怡:我从雨伞运动看到希望—李怡闲谈人生哲学(上),2015年10月26日
- 李怡:阅读之美无可代替—李怡闲谈人生哲学(下),2015年10月26日
- 李怡:八三一决定是法制破坏法治 ,2015年3月11日
- 李怡:烛光要延续 但应先关心本土 ,2014年5月30日
- 少年香港梦-李怡,《星岛日报》小学版之《阳光校园》及中学版之《S-File》访问,2014年3月25日刊登
- 李怡出新书 自言「佩服年轻人的本土意识」,2013年12月
- 在悲观中积极-李怡,2012年11月
- 品味苹果:李怡从左到右的挣扎,2012年8月5日
- 打开书柜: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李怡专访,2011年7月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一纸书函结束文本因缘 李怡心累轻叹「平常事」,1996年3月18日
推介书籍
- 李怡推荐 :《孤独前哨--太平洋战争中的香港战役》,邝智文, 蔡耀伦合著,,香港:天地图书,2015。
- 本书作者搜罗现藏于香港历史文件馆、英国国家文件局、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日本防卫省、以及作者私人搜集的中、港、英、日之原始史料,通过不同角度剖析各方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东亚战略、备战过程、作战经过,并回顾香港政府民防工作的细节,以显示1941年香港战役对香港以及东亚历史的重要性,并为战前殖民地香港的政治与社会提供另翼讨论
- 李怡推荐 :《湖滨散记》,Walden / Henry David Thoreau 着,沈漠 译,台北:寂天文化,2002。被评选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也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为世界各地喜爱的书。
- 李怡推介 :《唐诗三百首》, 作者 :蘅塘退士
- 李怡推介 :《徐复观最后短文集》, 作者 :徐复观
- 「我办《伴侣》的时候,亦舒走来问我,那时候她大概十七、八岁,开始写小说,她叫我介绍书给她看,我叫她第一要看《鲁迅全集》,第二就阅读《红楼梦》,她真的有读。后来她跟我说,她真的从这两本书得到了不少写作的技巧、灵感和想法,当然她后来也有看张爱玲,但她主要就是看这两部。」
近年讲座

- 2017年3月16日 「专业。民主。起动」政局沙龙二 ,主讲:李怡、程翔
- 2016年11月25日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二○一六/二○一七年度 上学期周会,主题 : 世道迷离‧当仁不让,「我们还剩下甚么?讲者: 李怡
- 2016年7月22日 李怡八十 ─ 写作生涯六十年,心灵励志讲座系列,香港书展2016,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讲者: 李怡,主持:陈求德
- 2016年1月31日 【立场对谈】李怡 林和立 练乙铮,主持:潘小涛 「论政评空间、言论自由、港独思潮」
- 2015年7月16日 李怡闲话人生哲学,心灵励志讲座系列,香港书展2015,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讲者: 李怡、陈雅明
- 2014年7月17日 一个人是一生行为的总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香港书展2014,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嘉宾主持:郑曦晖
- 2014年2月28日 「本土意识及身份认同」恒生管理学院邀请演讲
- 2014年1月20日 「生命的弯角」北区阅读节阅读之星颁奖礼暨作家讲座,马锦灿纪念英文中学
- 2013年7月20日 半世纪写作生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香港书展2013,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 2013年4月20日 「与作家会面:踏出成长路」讲座系列,「世界与我──在追求真理中成长」,讲题:阅读— 过去,现在与未来 ,香港中央图书馆演讲厅
- 2013年4月12日 「李怡谈编辑、出版、写作路」,香港出版学会「2013年度周年大会暨25周年会庆晚宴」,香港世界贸易中心会
- 2013年2月23日 「阅读的文化,阅读的科学」,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康本国际学术园二号演讲厅
- 2012年12月4日 阅读与人生,十周年校庆专业知识增值讲座系列,汇知中学
- 2011年7月24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1香港书展讲座,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 2011年5月5日 Reading Rendezvous 相约爱书人,香港演艺学院图书馆
- 2005年10月7日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李怡主讲,中文大学大学通识教育部读书会活动
影响至深的作家
参考:[39]
- 「《鲁迅全集》,它真的很好,很值得看,特别是它的小说和杂文部分。比较古拙的我没有看,翻译的我也没有看,因为这是从日文翻译过来,译得太直,所以我看的并不多,但写作部分,我几乎全都看过了,十本看过后再翻看。书中对于针砭时事、逻辑力,以及中国语文的运用,我觉得看一部都好了。」
- 「俄罗斯的契柯夫,他是一位医生,写了几百篇短篇小说,四十多岁就死了。他的小说令人印象深刻,他对人性的刻划很深,他的戏剧《海鸥》、《樱桃园》都有很深的人性刻划,虽是很短的小说,千多字,但你在内里看到的事情是很多的。我睡觉前,一是看鲁迅的杂文,一是拿契柯夫的小说看,长的有几万字,但短的只有二、三千字,很快看完,很有趣,这个作家对我的影响很大。」
现代:刘宾雁
- 「如果说到现代,我觉得刘宾雁对我也有影响,他的报道文学,真真正正是不怕任何权势,对生活有直接的干预,很有勇气,这种风骨,以及不畏权势,对我的影响很深。他对我来说,是一个现在存在的榜样,而不是很久以前就死去的,虽然他在2005年逝世。他在五十年代写的两篇报道文学都属于小说,《在桥梁工地上》和《本报内部消息》都对我有很深的影响,觉得一个写作人是应该这样做对的事情,受到甚么的待遇就不说了,当然是很惨,二十多年的右派。现在我在香港有言论自由,就更加没有理由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一些虚荣来埋没了自己的良知。」
现代:柏杨
脱离左派
- 「1976年,四人帮倒台,从编务和实际接触中,使我在思想上有很大改变,令我明白文化大革命根本不是甚么由下而上,清洗污泥浊水的运动,实际上只是一场赤裸裸的权力斗争,将中国传统文化完全摒弃,但最令我无法接受的,是它把人民当成牺牲品,这是我转向的关键。」说来讽刺,李怡当初相信共产党,是因为他在共产党军队中看见了国民党军队所缺乏的「保护人民」理念,但后来也是基于人民权益被剥夺,令李怡对共产党死心。「也许正如阿克顿勋爵(Lord Acton)所言『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腐化。』这大概是没有人能走得出的铁律。」[42]
- 「我不能接受左派把报刊视为宣传工具,写文章必须讲立场的指导思想。正因为我坚持贯彻『读者是它的作者,而作者也是它的读者』这个编辑主张,所以终于不为左派所容」[43]
- 「一九八○年,笔者在美国东部的保钓营发表了一篇题为《从认同到重新认识中国》的演讲,表示必须放弃认同,而要重新认识中国。这篇演讲,是笔者心路历程的分界线。而由「重新认识」起始,笔者也就从过去为中共政权找开释理由的认同立场,改为重拾批判精神。有人将笔者这种批判精神,简化为「逢中必反」,实际上笔者所持的态度是「逢掌权者必批」,因为「权力使人腐化」是一条铁律。知识分子的本份,就是必须永远对不大可能违背这铁律的掌权者持批判态度,即使批错了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促掌权者反省。因为掌权者拥有置百姓于生死的权力。」[44]
- 1981年脱离左派。「关键就在于我主编的《七十年代》发过一篇文章《中共的特权阶层》,这篇文章揭露了当年主管港澳事务的廖承志带团访问日本大收礼品的事。这种事在今天看来自是小儿科了。但当年也引起中共内部的哄动。于是廖说我们的杂志『打着红旗反红旗』。」按我在中央文化部当过艺术局局长的叔叔的说法,其实算是「扫地出门」,就这样被「请走」也。[45]「在批判中共特权阶层和邓小平翻云覆雨地对付民主墙和魏京生的问题上,《七十年代》背离了中共宣传所要控制的轨道,港澳办主任廖承志下令要把《七十年代》置诸死地。(见《许家屯回忆录》)就这样,我带着《七十年代》(其后改名为《九十年代》)从爱国左派的圈子走了出来。」[46]
人生理念

强权绝不能代替真理
- 「我信奉和坚持的是:强权绝不能代替真理。眼看着强权对事实、对一般道理的无耻扭曲,眼看奉迎强权者说些自己也不相信的话,眼看真理不敌强权,不能不痛苦和愤怒。但我的信念和坚持不会改变,因此我在《铿锵集》中说:假如真普选的机会是零,对我来说仍然一样,就是:强权永远无法代替真理。因为强权永远无法代替真理,所以只要坚持这信念的人越来越多,那么真理总有战胜强权的一天。」[47]
质疑权贵,无论有几多人反对,只要觉得自己做得对,就坚持去做
- 「我在《七十年代》后,由分配平等转为追求机会平等,以及对掌权的人永远保持置疑的态度,因为这是传媒的责任,我们不是掌权的敌人,我们可以是它的诤友,但我们的天职就是要监察它,作为知识分子都是这样,无论有几多人反对你也好,你只要觉得自己做得对,就坚持去做,这个转变是我在办杂志时慢慢发生,虽然我创办了《七十年代》,但实际上,我觉得是杂志创造了我后来的性格和写作、阅读的方向,以及自己所坚持、追求的事。」[48]
- 「我曾经说过,所有我努力提倡的主张,通常社会都会朝相反方向发展。比如提倡阅读,提倡民主,潮流都走去我主张的反方向。因此,对人类社会的期待,我不仅悲观而且早已疲倦了。」[49]「这样说好像代表我在做一些没有结果的事,但对我而言,正因为这不是潮流,所以我才要推动它,而我觉得这是正确的。」[48]
悲观,但不消极,而是积极任事,积极追求
- 「许多人把乐观与积极相连,认为必须对前景乐观,觉得有希望,觉得可以达到一定的目标,你才会积极做你要做的事。而悲观则与消极相连,对前景悲观,觉得努力去做也不会达到预期目标,又怎会积极呢?
- 我年轻时就受存在主义的思想影响。存在主义对人生是全然悲观的,人一出生就注定要走向死亡,单是这一点就无法乐观。存在主义的人生不问成果,不问目标会不会达到,只问你在生命的全过程有没有积极地掌握着你的存在。由于对人生基本上是悲观的,因此目标恐怕也不会达到,正如鲁迅所说,希望和绝望都同属虚妄,但没有希望也绝不放弃追求。悲观,但不消极,而是积极任事,积极追求。我会这样写我的墓志铭。」[50]
若放一句说话在墓志铭的话:「这个人一世也很勤力去阅读与工作。」[48]
批判精神就是科学精神。 -Karl Popper。 「这是我永远的座右铭。」[51]
质疑大纪元风波
2006年3月9日,李怡在《苹果日报》发表的文章表示,至2006年3月,《大纪元时报》曾表示因《九评共产党》而退出中国共产党人数达850万人,即每天平均约3万人退党;以此推算,不足十年,退党人数便比中共党员人数还多。李怡表示,基于利益而成为中共党员的人不会因《九评》而退党,而基于抱负而入党的人会认为应留在党内推行改革才能实践抱负,故认为《大纪元时报》伪造因《九评》而退党的人数。李怡指出,《大纪元时报》「基本上是法轮功的喉舌和宣传工具」,若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以谎言来对付谎言,以虚假来对付虚假」,就等于历史上的以暴易暴,即使成功也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52]。2006年3月11日与3月17日,《大纪元时报》刊文抨击,李怡撰文质疑因《九评》而退党的人数真实性的时间「原可花在谴责中共对《大纪元》的暴行上」[53],李怡「在这大是大非的人性、良心、抉择问题上,他已迷失方向、是非不分」[54]。
抄袭风波
2021年1月26日,哲学学者王伟雄指出李怡当日在《苹果日报》发表的文章《顺势而行,还是以理抗势》抄袭了2020年11月的一篇网文《失控:美国的问题,世界的难题》,并列出了两篇文章中极相似的部份[55]。对此,李怡在《苹果日报》回应,「天下文章一大抄」,「自古以来写流畅文章都不注出处」以及「抱歉,请去看学术论文吧」[56]。1月31日,经常为香港坊间广传消息作事实查核的科学博客Kayue撰文,指李怡的辩解不成立[57],并于同年稍晚进一步揭发李怡在香港电台第一台节目《一分钟阅读》第2823集《反抗者》[58]和2824集《阻止世界的崩解》[59]中抄袭了博客来网站中《反抗者》一书的介绍[60][61]、第2883及2884集抄袭了博客来网站中《白雪公主杀人事件》的介绍[60],以及第2820集抄袭了维基百科中尼采的条目[60]。
参考数据
- 卢子健、何安达. . 天地图书. 1994: 121.
- 李怡. . 风传媒. 2021-10-24 [202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3).
- . 明报. 2022-10-05 [2022-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5).
- 世道人生:八十自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苹果日报,2016-04-13
- 香港评论家李怡在台过世享寿87岁 毕生关怀民主言论自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2022年10月5日
- . 消失的文件 facebook. [2022-11-07].
- 李怡. . 苹果日报(香港). 2012-05-21 [201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6).
- 李怡. . 风传媒. 2021-12-04 [202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3).
- 李怡. . 风传媒. 2021-11-07 [202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 李怡. . 风传媒. 2022-01-02 [202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2).
- 李怡. . 风传媒. 2021-11-28 [202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 苹论:君子爱财,须取之有道,才会用之有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苹果日报《苹论》-李怡 2010年09月10日
- 苹论:选唐是灾难,黑社会主义是更大灾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苹果日报. 2012年3月10日.
- 李怡.放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放逐》自序 次文化堂出版社 ISBN :978-962-922-192-7
- . [201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王祖鹏. . 关键评论网. 2022-10-05 [2022-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8).
- . 上报. 2022-08-10 [2022-10-28].
- 〈文艺周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2013-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3).
- . [2013-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3-4).
- . [201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 . [201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 . [2013-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3).
- 双翼:<「轻文艺」的《伴侣》>,《香港文学》第l3期,页70,1986年01月05日》
- . [2013年5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2013年5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30日).
- . [201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 李怡:《九十年代月刊:我们完成了怎样的历史任务》 香港:臻善,1998年5月 ,页41。
- . 苹果日报(香港). 2009-01-07.
- .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3) (中文(台湾)).
- . [2013年8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14日).
- .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AV & Reserve Collection,eVideo:《从那条路走过来了》,HKUL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香港电台电视部:<塞拉利昂下. 风风雨雨 [录像数据] / 单慧珠导演>,1992,香港公共图书馆网站
- 李怡专页 07/09/2014
- 李怡:<怀念柏杨>,《遐想 .徜徉世事闲情间》 香港:次文化堂,2011年6月 ,页124。
- 李怡:<1348.怀念柏杨>,《一分钟阅读》 香港:RTHK,2008年5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201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 . [2013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30日).
- . [2013年6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30日).
- . [2013年5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30日).
- . [2013年5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2013年5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201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 [2013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1日).
- . [2013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2013年12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李怡. . 苹果日报. 2006-03-09 [2015-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 路桥. . 大纪元时报. 2006-03-11 [202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 立言. . 大纪元时报. 2006-03-17 [202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 王伟雄. . 鱼之乐. 2021-01-26 [2021-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 李怡. . 苹果日报. 2021-01-29 [2021-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 Kayue. . Medium. 2021-01-31 [2021-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 李怡. . 香港电台. [2021-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 李怡. . 香港电台. [2021-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 Kayue. . Medium. 2021-05-02 [2021-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 . 博客来. [2021-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