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珍
生平
方国珍长得眼大身长。一天,达识铁木儿招降方国珍。次年四月,泰不华整顿军马,方国珍起疑,再次反元,杀泰不华。六月占领黄岩城。
其后方国珍一度行贿元中书省,获得喘息之机。至正十四年(1354年)九月,方国珍占领台州,次年又占温州、庆元,再次接受招安,任海道运粮万户,移驻庆元,成为浙东霸主。方不愿参与中原争霸,而在浙东兴建儒学、水利,并严格执法,决意保境安民。
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渡江南下占据苏州,图谋入侵浙东。方被元朝任命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发兵征伐张士诚,进军昆山、太仓。方连战连捷,逼迫张士诚投降元朝,元廷加封方为太尉、江浙行省左丞相,赐衢国公印,以节钺守浙东。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军下衢州、婺州,招谕方国珍,次年三月,方献土投降,被任命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方虽接受平章印信,但是拒不赴任,十月,方又接受元廷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之职,继续为元廷海运漕粮。朱元璋派人遣书,数方十二罪,二人交恶。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方与扩廓帖木儿和福建陈友定结盟共抗朱元璋。同年朱元璋大将胡大海被其部将苖军刘震蒋英等于婺州刺杀,刘、蒋持胡大海首级来投方国珍,方麾下众臣皆贺,独方国珍不许,曰“吾昔遣使效钱镠,言犹在耳,今纳其叛人是见小利而忘大信也,且人叛主而归我,即他日叛我又安可必耶?”于是派前其兄领兵攻击叛军,作战中其兄中流矢阵亡。朱元璋深为感动,遣使临祭,且慰抚其遗孤[1]。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派遣朱亮祖、汤和、吴祯、廖永忠出兵浙东。十月朱军攻占黄岩、温州,并在曹娥江击溃方水军,方国珍退守舟山,十二月,方被迫率余部投降。方用部下詹鼎之计谋,归罪于堂侄方明善挑衅朱元璋,方国珍害怕因此罪被杀才起兵抵抗,朱元璋责备其反复无常,将其余部和台州府、县官吏全部迁徙安徽滁州屯田。投降后,为避讳朱元璋之父朱世珍,方国珍改名方谷贞。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方谷贞被任命为资善大夫、广西左丞相,但不得实官,仅食禄而已,赐第南京。洪武七年三月二十六日(1374年5月8日),卒,终年56岁。葬于南京城东20里玉山之源。太祖亲自设祭,命翰林学士宋濂作《故资善大夫广西等行中书省左丞方公神道碑铭》为祭。[2]
子方礼官至广洋卫指挥佥事,方关任虎贲卫千户所镇抚,方关的弟弟方行字明敏,善诗,曾得宋濂称道。
轶事
《名人词话》记载,方国珍为群雄时,能诗词,爱好文学。有一名名为竺月华的少年和尚在关帝庙,见到一名名为柳含春的少女美艳,就作了一阕词,」词牌《江南好》,向关帝祷告:「江南柳,嫩绿未成荫,攀折尚怜枝叶小,黄鹂飞上力难禁,留取待春深。」因词中的「枝叶小」、「黄鹂飞上力难禁」充满了性暗示,所以月华和尚被柳含春的父亲拘捕到官府。
由于方国珍颇信佛教,一见此案,颇有兴味,就亲自审问。月华和尚不辩解,承认自己作「淫词」。方国珍认为他性骚扰女信徒,不守清规,一怒之下,命武士搬出大竹笼与绳索出来,也作了一阕《江南好》:「江南竹(竺),巧匠结成笼,好与吾师藏法体,碧波深处伴蛟龙,方知色是空。」这意思是要把月华和尚丢到水中溺死。
月华和尚跪在庭院,向方国珍叩首,说:「辜负如来,不由得狡辩,男儿死则死耳,请容再进一词。」国珍指天上的明月,许之曰:「《楞严》有指月一说,且汝名「月华」,权以此为题,如词玅,释尔,并有以赉汝也。」月华和尚应声而答,又作了一阕《江南好》,曰:「江南月,如镜亦如钩,明镜不临红粉面,曲钩不上画帘头,空自照东流。」方国珍笑了笑,命月华还俗,并取出许多银子给柳含春之父,当作月华的聘金,曰:「亦一美少年,为汝子婿亦足矣。」其父亦允。于是方国珍把美艳的柳含春许配给月华,当时传为佳话。
参考数据
- 《明史》.方国珍传
- 《名人词话》